華文網

張家界非遺企業受邀參加四省非遺聯展“非遺+扶貧”主題論壇獲點贊

張家界新聞網12月29日訊 (通訊員 劉瀟) 第三屆湘贛鄂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12月23日至25日在長沙舉行,

作為聯展亮點活動的“非遺+扶貧”主題論壇受到各方關注,湘鄂贛皖四省非遺傳承人、文化工作者、企業家薈萃一堂,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在“非遺+扶貧”領域取得的成績,從非遺資源有效挖掘利用、貧困地區非遺專案保護傳承、非遺跨界融合等方面分享了對“非遺+扶貧”的思考和見解,充分展示了非遺保護和文化精准扶貧成果。張家界唯一受邀參加的張家界旅典文化經營公司負責人丁世舉,
分享了企業非遺扶貧的探索實踐和工作經驗,受到與會嘉賓高度肯定。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帆出席並主持論壇。“它採取通經斷緯、反面挑織的方法,在古老的斜織機上手工織成。著色以植物、礦物等自然染料為主,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色彩表現形式,使土家織錦色彩獨特,斑爛耀目。”張家界旅典文化經營公司負責人、“乖么妹”土家織錦品牌創始人丁世舉向與會者介紹道,
精美的手工織錦,為生活增添了別樣的民族風情,如今已成為遊客喜愛、政府認可的代表性張家界禮物。隨後,他動情地分享了他和公司依託土家族織錦技藝艱苦創業和扶貧助困的故事。旅典文化經營公司以“土家的元素,國際的表達”為產品設計理念,依託張家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確立了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思路,
注重從留守婦女和貧困戶中選拔培養土家織錦傳承骨幹,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土家織錦專家隊伍,形成了文化挖掘、自主設計和研發的技術力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帶動扶貧”的特色路子。目前已建成武陵源區等5個生產基地,先後培訓員工1400多人次,直接在生產基地上崗員工300多名,武陵源基地已列入全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
2017年底可為1500多戶貧困戶分紅154萬元,人均增收1100多元。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等各級領導先後前來該公司調研考察並對其“非遺+扶貧”模式給予高度肯定。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對張家界旅典文化經營公司等企業在“非遺+扶貧”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積極成效給予肯定和讚賞。他表示,在文化部、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各地積極引導企業參與精准扶貧,
通過發掘非遺扶貧專案,推動了非遺保護傳承,有效解決了“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及生活貧困等問題,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實現了非遺的“見人見物見生活”。他同時也希望非遺工作者在開展非遺保護傳承時,要針對不同種類非遺專案,精准地予以扶持;要加強跨界資源整合,激發非遺的生命力;要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進行非遺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