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個整天加班的年輕人,後來怎樣了?

朋友是一個三四線城市的廣告人,每次聊到加班這個話題,他就很想吐槽……

首先,他的公司沒有加班費,沒有調休。


其次,上班半年有餘,每天八點半上班,八點多下班。

嗯對,你沒看錯,

這是正常情況。


加班的話就是十點多也很正常,有一次在加班中過完了自己的21歲生日,就也偶爾會十一二點下班。


領導說,每天你少睡兩個小時,就能比別人多活兩個小時,所以每天不要睡的太早(潛臺詞就是不要回家睡太早,多加兩小時的班,我一年能多壓榨點)


如果你今天有事六點正常下班了,老闆就會一臉不高興,並且經常臨下班扔過來一堆工作,你是加班還是不加班?

因為錢包的問題,他沒辦法爽快地跟老闆提辭職。耗又耗不住,就整天在朋友圈找雞湯喝。

比如前不久風行一時的《年輕人,你憑什麼不加班?》,他看完後,立刻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深刻的共鳴。

文章的內容大抵還是勸年輕人要加倍努力的話,

只是將“努力”概念偷換成了“加班”,以達到讓人耳目一新的傳播效果。但是文裡有句話,我記憶異常深刻:

“年輕人如果選擇不加班,那下班後的時間去幹嘛呢?”


“你管人家下班以後幹嘛?”

另一個朋友COCO,一位設計公司的總監級人物,對這種簽臨時合同就等於簽了賣身契的行為,相當不齒。

她每次接了項目就忙得像打仗一樣,但是她會告訴新員工,“不管你們是壓縮上廁所時間也好,

邊幹活邊吃午飯也好,該做的事下班前搞定,下班後就關空調。”

她的先生在一家美國軟體公司供職,下午5點後,公司基本就沒人了。不是他們閑得沒事做,正相反,她先生每天回到家都像是被扒了一層皮似的,但因為充沛的下班時間,讓他得以鍛煉和充分休息,保證第二天上班的充足精力。

除此之外,所有員工可以自由選擇每週一天在家辦公的機會(除雙休外),在哪裡工作無所謂,

老闆看的是你是否能夠高效優秀提交結果。

國內許多團隊都在宣導“狼性文化”,但是大部分踐行“狼性”的公司,更像是在故意培養員工的“慢羊羊”習性。

明明是集中精力三個小時能夠幹完的活,因為強制員工加班到晚上十點,導致員工下意識將任務往後拖——“反正時間也多到用不完”——這樣的念頭一旦紮根在員工頭腦深處,

對公司或者對員工都是長期隱患。

這樣的公司,業績可能沒能沖上去多少,離職率卻無法降低——沒有人願意長期將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加班上。

說回故事開頭那個朋友。

員工大會上,老闆是這麼告誡大家的:

在咱們公司,大家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都要留到晚上9點。我知道你們下班回到家,也就是玩玩遊戲刷刷新聞,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做,這樣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工作上。

但是現在,他天天加班至生無可戀,不僅對工作失去了興趣,身體的長期透支,讓93年出生、剛工作兩三年的他,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早早品嘗到了亞健康的滋味。

就在今年年初,他還是跳槽了。

“加班是有意義的。”

他在朋友圈發狀態。

“意義在於,通過加班,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進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無比有價值。”

“但是,說到底,只是是錯覺罷了。”

離開了看不到盡頭的強制加班,他會集中能量做重要的事。

就像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所說:

清晨5點起床、晚上10點前睡覺,一日之內,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悠哉遊哉,不再繼續工作,讀書或聽音樂,放鬆精神,儘早就寢。

朋友大體開始依照這個模式度日,在新公司工作順利,效率甚高。下班後打理一下自己新開的淘寶店,上上網課,談個女朋友。

不是“life for work”,而是真正開始“work for life”時,財務開源反而擴大許多,個人可支配的時間也多了,核心競爭力也穩步提升。

我的一位在HR部門工作多年的朋友,最近因個人發展方向原因,主動離職了。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家大型電商的邀請電話,薪資優厚到他不忍拒絕,但最後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說了不,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家出了名的以加班為榮的公司。

對於加班,他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完全不加班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突發狀況,因為臨時工作安排,可能都會有偶爾加班的需要。那麼必須加班時,就以好的心態積極應對。

對於一些崇尚加班的公司,或者面試時就已經明確提出需要經常加班的公司,你在求職的時候,就要慎重選擇,去的話就說明認同它的加班文化;若不認同,就及早避開。

工作是老闆的,未來是自己的。天天埋頭加班的人,連睡覺的時間都無法保證,哪還有時間學習與充電?

可是殘酷的現實是,如果你沒年輕時沒有時間學習與自我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毫無長進,年齡越大,就越沒有競爭力。

關於如何正確地加班、如何在無法避免的加班中最大程度提升自己,鷹叔寫過一篇《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總結了鷹叔這10年的職場經驗,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希望這兩篇文章,能給你停下來思考、權衡利弊的動力。

留言跟鷹叔說說:

你所在的公司有加班文化嗎?

也就是玩玩遊戲刷刷新聞,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做,這樣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工作上。

但是現在,他天天加班至生無可戀,不僅對工作失去了興趣,身體的長期透支,讓93年出生、剛工作兩三年的他,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早早品嘗到了亞健康的滋味。

就在今年年初,他還是跳槽了。

“加班是有意義的。”

他在朋友圈發狀態。

“意義在於,通過加班,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進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無比有價值。”

“但是,說到底,只是是錯覺罷了。”

離開了看不到盡頭的強制加班,他會集中能量做重要的事。

就像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所說:

清晨5點起床、晚上10點前睡覺,一日之內,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悠哉遊哉,不再繼續工作,讀書或聽音樂,放鬆精神,儘早就寢。

朋友大體開始依照這個模式度日,在新公司工作順利,效率甚高。下班後打理一下自己新開的淘寶店,上上網課,談個女朋友。

不是“life for work”,而是真正開始“work for life”時,財務開源反而擴大許多,個人可支配的時間也多了,核心競爭力也穩步提升。

我的一位在HR部門工作多年的朋友,最近因個人發展方向原因,主動離職了。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家大型電商的邀請電話,薪資優厚到他不忍拒絕,但最後他還是毫不猶豫地說了不,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家出了名的以加班為榮的公司。

對於加班,他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完全不加班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突發狀況,因為臨時工作安排,可能都會有偶爾加班的需要。那麼必須加班時,就以好的心態積極應對。

對於一些崇尚加班的公司,或者面試時就已經明確提出需要經常加班的公司,你在求職的時候,就要慎重選擇,去的話就說明認同它的加班文化;若不認同,就及早避開。

工作是老闆的,未來是自己的。天天埋頭加班的人,連睡覺的時間都無法保證,哪還有時間學習與充電?

可是殘酷的現實是,如果你沒年輕時沒有時間學習與自我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毫無長進,年齡越大,就越沒有競爭力。

關於如何正確地加班、如何在無法避免的加班中最大程度提升自己,鷹叔寫過一篇《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總結了鷹叔這10年的職場經驗,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希望這兩篇文章,能給你停下來思考、權衡利弊的動力。

留言跟鷹叔說說:

你所在的公司有加班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