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沈戴 做90後志願服務的標杆

人物點評

緣于大學期間的一場博物館參觀之旅,

90後姑娘從此在心中種下了志願服務的種子。七年時光,她始終用熱忱、細緻和耐心服務中外遊客。與博物館古老技藝相伴,做青年志願者的先行者。她將歷史文化傳承視作責任擔當,無怨無悔深耕志願服務一線。

沈戴為觀眾批閱博物館之旅尋寶圖

人物事蹟

沈戴,生於1991年,是正宗的90後,目前從事辦公室文員工作。七年前,她正式加入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個人志願者團隊,已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400小時。七年來幾乎參與過館內全部志願服務工作。她不辭辛勞,不求回報,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以熱忱的態度對待志願服務工作,始終致力於成為更有深度的“文化使者”。館內各種服務類崗位她都做過,如剪紙體驗、綢傘穿花線體驗、非遺廟會、遊園會等。

她曾先後獲得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頒發的“五星志願者”“優秀文化使者”“和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頒發的“表揚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杭州工藝美術館

與工美結緣 紮根志願之種

90後的沈戴已經是一位元有著七年志願服務經歷的“老志願者”了。

2009年,當時還在東北一所高校讀大一的她回到家鄉杭州過寒假,聽說拱宸橋旁新開了三座博物館,便迫不及待地過去參觀。一天的時間裡,她把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的展覽全部認認真真看了一遍。博物館的新奇與多彩開闊了她的視野,也在她心中播下了志願服務的種子。看到服務台貼出的志願者招募告示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0年暑假,沈戴正式開始了她的志願者之旅。而這一干,便是七年。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每年節假日或雙休日沈戴都會抽空來到博物館,提供志願服務。“也有一些親戚朋友不理解,問我為什麼要犧牲休息時間來做志願服務。但我始終覺得遊客的歡笑和鼓勵就是支撐我繼續做志願者的動力。”她微笑著說。

初次到館參加服務時,工作人員教她做剪紙範本,這是她的第一項工作。

剪紙範本,是為了方便參觀者體驗剪紙這一傳統民藝而設計的,將傳統剪紙圖案和紅紙釘在一起,讓不擅長圖案設計、繪製的體驗者也能輕鬆上手。如今,沈戴已經能熟練做出形式各異的剪紙範本。

“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有時候看到家長對孩子說‘太陽是圓圓的,月亮是彎彎的’,會覺得有些無奈。”她把紙筆給來館參觀的孩子們,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想像力,畫出新奇可愛的剪紙範本。在孩子們眼中,這個細緻有耐心的大姐姐是“很好的夥伴”。

沈戴為小朋友們製作的剪紙範本

在博物館做志願者,是與古老的技藝相伴,更是與人相伴。回想志願服務期間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便是幾年前在館裡遇到的一對老夫婦。這是一對從外鄉前來看望兒子的老夫婦,有段時間他兩經常來館裡轉轉。老太太擅長畫鞋墊上繡的花卉圖案,有一個下午,只一會兒功夫,她便以一雙巧手剪出了一朵靈巧的花兒。感到折服的同時,也引發了沈戴的沉思:技藝由古傳今尚未凋零,志願服務的精神何嘗不是如此呢?

除了剪紙體驗,沈戴還參與過綢傘穿花線體驗、博物館之旅互動問答、問卷調查、博物館進校園、非遺廟會、遊園會、臨展資料整理、講座錄音整理等志願服務工作。“館內各類志願服務崗位的工作我都做過,能夠以一己之力幫助他人獲得更舒適的參觀體驗,是讓我很欣慰的事情。”志願服務工作豐富了她的閱歷,讓工藝之美在她心中生根發芽,而她帶著這份對工藝之美的崇敬,又去感染更多的人熱愛工藝。

志願者的年齡跨度非常大,上至退休的老人,下至還在上學的初高中生。而沈戴都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從事志願服務的叔叔阿姨有豐富的經驗,一起做事也很有團隊意識,他們豐富的經驗讓我受益頗多。”

七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也讓沈戴積累了一定的心得。“要想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當中,就要用興趣去吸引他們,用熱情去感染他們,用團隊去帶動他們。”她坦言,志願服務已成為她多年來的習慣,已融入了她的生活。

沈戴在傘館互動區幫助小朋友進行傘面設計

七年未曾中斷 做90後志願者的標杆

七年過去了,其間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落成開幕,正式形成了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群落。原杭一棉(通益公紗廠)、紅蕾絲織廠、橋西土特產倉庫的建築得以重新煥發生機,與拱宸橋共同見證了“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偉大時刻。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往來其間,橋西歷史街區更是呈現出盛于往日的繁華。而作為志願者的沈戴依然活躍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各個角落,有時碰到外國遊客她也會用英語幫他們指明方向,但她更詫異於老外們流利的普通話。“身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一個杭州人,感到文化被認可被接納是一件很自豪很驕傲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沈戴到館服務超過200次,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400小時。

今年,針對館內個人志願者的講解培訓正式展開,沈戴立馬就報了名。現場培訓後的一個月裡,她反復背誦講解稿,查閱網路資料、閱讀《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等書籍,加深理解、理清歷史脈絡,通過實地演練查漏補缺、磨煉技能,在中國傘博物館的講解考核中她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講解,順利通過考核。

沈戴將館區宣傳冊進行上架

如今,她已為參觀者提供了數次免費講解服務。在與參觀者的互動中,她虛心請教館內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服務水準。

“ 人生的結局都一樣,只有過程不同,而人真正擁有的正是這過程。”這是沈戴一直以來堅持並踐行的信條。在她眼中,志願服務帶來的充實感與成就感始終是不可替代的。她說自己的志願服務時長在館內眾多志願者中並不算多的,很感謝能獲得遊客的認可與感謝。

成為博物館志願者,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平時我也喜歡去逛圖書館、博物館等等,看一些文史方面的書籍。我相信人文方面的積累是潛移默化,受用終生的。”

沈戴在講解材料旁做的筆記

大學畢業後的她在兼顧工作的同時,並沒有中斷志願服務工作。如今依然能在如織的人群中捕捉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說今後自己會穿著藍馬甲,繼續穿行在這千年運河畔,盡己所能傳播工藝之美。

文字:張月嬌

素材提供: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在孩子們眼中,這個細緻有耐心的大姐姐是“很好的夥伴”。

沈戴為小朋友們製作的剪紙範本

在博物館做志願者,是與古老的技藝相伴,更是與人相伴。回想志願服務期間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便是幾年前在館裡遇到的一對老夫婦。這是一對從外鄉前來看望兒子的老夫婦,有段時間他兩經常來館裡轉轉。老太太擅長畫鞋墊上繡的花卉圖案,有一個下午,只一會兒功夫,她便以一雙巧手剪出了一朵靈巧的花兒。感到折服的同時,也引發了沈戴的沉思:技藝由古傳今尚未凋零,志願服務的精神何嘗不是如此呢?

除了剪紙體驗,沈戴還參與過綢傘穿花線體驗、博物館之旅互動問答、問卷調查、博物館進校園、非遺廟會、遊園會、臨展資料整理、講座錄音整理等志願服務工作。“館內各類志願服務崗位的工作我都做過,能夠以一己之力幫助他人獲得更舒適的參觀體驗,是讓我很欣慰的事情。”志願服務工作豐富了她的閱歷,讓工藝之美在她心中生根發芽,而她帶著這份對工藝之美的崇敬,又去感染更多的人熱愛工藝。

志願者的年齡跨度非常大,上至退休的老人,下至還在上學的初高中生。而沈戴都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從事志願服務的叔叔阿姨有豐富的經驗,一起做事也很有團隊意識,他們豐富的經驗讓我受益頗多。”

七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也讓沈戴積累了一定的心得。“要想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當中,就要用興趣去吸引他們,用熱情去感染他們,用團隊去帶動他們。”她坦言,志願服務已成為她多年來的習慣,已融入了她的生活。

沈戴在傘館互動區幫助小朋友進行傘面設計

七年未曾中斷 做90後志願者的標杆

七年過去了,其間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落成開幕,正式形成了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群落。原杭一棉(通益公紗廠)、紅蕾絲織廠、橋西土特產倉庫的建築得以重新煥發生機,與拱宸橋共同見證了“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偉大時刻。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往來其間,橋西歷史街區更是呈現出盛于往日的繁華。而作為志願者的沈戴依然活躍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各個角落,有時碰到外國遊客她也會用英語幫他們指明方向,但她更詫異於老外們流利的普通話。“身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一個杭州人,感到文化被認可被接納是一件很自豪很驕傲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沈戴到館服務超過200次,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400小時。

今年,針對館內個人志願者的講解培訓正式展開,沈戴立馬就報了名。現場培訓後的一個月裡,她反復背誦講解稿,查閱網路資料、閱讀《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等書籍,加深理解、理清歷史脈絡,通過實地演練查漏補缺、磨煉技能,在中國傘博物館的講解考核中她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講解,順利通過考核。

沈戴將館區宣傳冊進行上架

如今,她已為參觀者提供了數次免費講解服務。在與參觀者的互動中,她虛心請教館內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服務水準。

“ 人生的結局都一樣,只有過程不同,而人真正擁有的正是這過程。”這是沈戴一直以來堅持並踐行的信條。在她眼中,志願服務帶來的充實感與成就感始終是不可替代的。她說自己的志願服務時長在館內眾多志願者中並不算多的,很感謝能獲得遊客的認可與感謝。

成為博物館志願者,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平時我也喜歡去逛圖書館、博物館等等,看一些文史方面的書籍。我相信人文方面的積累是潛移默化,受用終生的。”

沈戴在講解材料旁做的筆記

大學畢業後的她在兼顧工作的同時,並沒有中斷志願服務工作。如今依然能在如織的人群中捕捉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說今後自己會穿著藍馬甲,繼續穿行在這千年運河畔,盡己所能傳播工藝之美。

文字:張月嬌

素材提供: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