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扶貧報告:2016年28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縣還有804個

原標題:全國28個貧困縣由省級政府批准退出,到2020年還有804個要退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27日發佈的《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2016年,我國共有28個貧困縣(區、市)經過合法的程式,由所在省級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這是我國自1986年設立國家貧困縣以來,通過合法程式正式、成批地退出貧困縣,實現了貧困縣脫貧摘帽零的突破。到2020年,我國還有804個貧困縣要退出,貧困縣退出工作任重而道遠。

這28個縣(區、市)中,江西省井岡山市、河南省蘭考縣率先於2017年2月宣佈退出,

另外26個縣(區、市)是:河北省望都縣、海興縣、南皮縣,江西省吉安縣,河南省滑縣,重慶市萬州區、黔江區、豐都縣、武隆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四川省南部縣、廣安區,貴州省赤水市,西藏自治區城關區、亞東縣、卡若區、巴宜區、乃東區,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同德縣、都蘭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民豐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托裡縣、青河縣,
它們於2017年11月初由各省級政府宣佈退出。

此次貧困縣退出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和程式。退出標準包括4個單項否決指標,分別是貧困發生率中部地區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脫貧人口錯退率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低於2%和群眾認可度高於90%。在退出程式上,中辦、國辦於2016年4月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予以明確,具體是: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提出,

市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初審,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核查,確定退出名單後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公示無異議的,由各省份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地方退出情況進行專項評估檢查。對不符合條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式的,責成相關地方進行核查處理。
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縣,由省級政府正式批准退出。《意見》所提出的相關力量對貧困縣退出進行專項評估檢查,在實踐中被調整為通過獨立協力廠商進行專項評估檢查,進一步增強了退出結果評估的客觀性。

28個貧困縣的脫貧摘帽,不僅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標誌著我國貧困縣數量開始出現絕對數量上的減少,而且拉開了通過合法程式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的序幕。

客觀上打破了片區的整體性,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條件。

在“八七”扶貧攻堅計畫時期,國務院曾經通過政策調整,讓東部地區的貧困縣不再享受國家扶貧優惠政策,由各省負責,實際上屬於政策性的貧困縣調整。但這些貧困縣從國家貧困縣退出後,多數由各省接管扶持,且未經過像現在這樣的嚴格合法程式正式宣佈退出。

藍皮書同時指出,我國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實現了貧困人口的較大規模持續減少。2011年以來,萬元GDP減少的貧困人口數,按可比價格計算,降低了72%。過去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5564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91萬人。這充分說明近幾年實施的精准扶貧取得實效,也是繼創造出30多年來通過有效管理發展、實現持續減貧的中國經驗後,又探索出在宏觀經濟環境不利條件下、對剩餘少量貧困人口進行脫貧攻堅的做法。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貧困問題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

實現了貧困人口的較大規模持續減少。2011年以來,萬元GDP減少的貧困人口數,按可比價格計算,降低了72%。過去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5564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91萬人。這充分說明近幾年實施的精准扶貧取得實效,也是繼創造出30多年來通過有效管理發展、實現持續減貧的中國經驗後,又探索出在宏觀經濟環境不利條件下、對剩餘少量貧困人口進行脫貧攻堅的做法。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貧困問題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