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引進蘇35如果可以與轟6K一起將這件事幹好,就算不負解放軍的期待

之前我也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覺得買35一個是為了技術二就是為了補充沈飛產能的不足,在軍隊的裝備上並不一定需要這一款雞肋機型。但是直到前幾天,在看了幾個新聞之後,

才發現,我軍還真的需要這個傢伙,由於某一個特定的任務要想完成的更好現在能有的現實選擇的確就只有蘇35。

要問啥任務,很簡單:陪伴轟-6K去突破島鏈啊!大家看看這幾天報導轟-6K進行突破島鏈訓練的新聞裡面,陪伴轟-6K的戰鬥機是哪一款?不是大家印象當中應該擁有大航程的蘇27/殲11系列,

而是只有一個——蘇30,一個定位應該是更強調對海對地攻擊的多用途戰鬥機,不只是由於有雙人降低遠航飛行操作強度,更是因為就只有30有空中加油能力。但是蘇30畢竟是偏對地對海的多用途戰鬥機,要它跟美日的現役的F-15這一種空優戰鬥機對抗,還是有一點懸的。

而蘇35的特點為什麼?除了人人關注的發動機以及雷達,35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它的大航程能力:一,

更大的內油載量;二,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三,還能帶副油箱。

蘇27/殲11的航程對於傳統國土防空與東海、台海方向制空權奪取這兩種任務來說,是完全是足夠了,但是要陪伴轟-6K進行這一種遠端突防任務,還是有著先天不足的。

而30雖然具備了遠航能力,但是空優戰鬥能力又不如這個殲11系列。而既有陪伴轟-6K的大航程又有著超強空優戰鬥能力的,恰好就只有蘇-35,說白了,隨著時間和能力的推移和增長,我軍需要的是一種和傳統國土防空/戰區制空權奪取任務不同的一款戰鬥機——也就是類似于當年的P-51那樣的遠端護航戰鬥機。

所以假如你用傳統的空優戰鬥機的思路去看這一筆訂單,當然就會覺得在現有殲11後有殲20的情況下還買這玩意兒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其實蘇-35與我軍現有戰鬥機的任務並不存在著重疊。蘇-35這筆24架剛好一個團的訂單擺明瞭就是沖著現實戰術需求來的。而且蘇-35,一個是技術上足夠的先進,雖然你用殲20的視角去看的話當然覺得很落後,

但是對於大把美日現役的F-15來說,蘇-35這一個配置已經結夠先進了;二就是這個是現貨,在生產與適應上不存在任何的問題。蘇-35這一款俄國人按照自己需求製造的飛機,在特殊的戰術需求之下,卻就是這麼的剛好和我軍的需求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