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人做“白事”,不可觸犯的5種禁忌,最後2條讓人淚流滿面!

文/萬叔

農村很重視辦白事,過程複雜,講究多。很多人會笑稱農村人封建迷信,其實不然。農村白事的一些講究,飽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還有一些講究聽起來讓人感動。

1.死者棺木不能以“柳樹”為材料

農村白事禁忌一:柳樹不結籽。不能結籽與沒有子孫後代寓意相同。與此類似,為逝者準備的衣物不能用“緞子”做材料,要用“綢子”,這意味著“澤福”後代。

2.守靈期間,逝者家屬不能去串門

在農村,家裡有人仙逝,一般都是立馬出殯。需要守靈3至7天,選擇好日子。其親屬在守靈期間不能去別人家串門。另外,有些農村,辦喪事期間,其宗族的人都會幫忙,忌諱逝者家屬在守靈期間,做家務(包括給自己打飯),這些全由宗族其他人完成。

3.抬棺材的時候不可說重

抬棺材的人不可說重,走得慢一點等話語。有一種說法是,會越來越重。但萬叔認為,要保持對逝者的尊重。說到送葬,現在,有的農村現在已經實行火葬,一些親朋友好友也會隨著家屬去火葬場。離開火葬場時,大家一定要記得不可一步三回頭,同時要等到鞭炮響起來後,再上車離開。

4.送葬的時的煤油燈,全程不能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送葬隊伍中有一個人專門提“煤油燈”(可能各地用的不一樣)。這可是逝者“指路燈”。不過指的是哪條路,各地說法不一樣。有的農村說法是,逝者黃泉路上的指路燈;但萬叔家鄉這的說法是,

這個燈亮著,下葬後的逝者才知道回家的路。感人

逝者離開前3年,春節不貼春聯,不放鞭炮

各地農村都有這樣的說法,只是時間不一。有的農村,可能只有逝者離去的第一年不能貼春聯,放鞭炮。為什麼這樣呢?如果知道古代人為什麼發明,春聯和鞭炮的人自然就懂。

紅色和鞭炮會讓死者的靈魂不敢進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