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參人生的三種境界:看山看水,非山非水

作者:水潤生

悟 · 人生

漫漫人生路,茫茫世事情。複雜而多變的人生過場,每個人都有多種多樣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初識世界,看見什麼就是什麼,聽到什麼也是什麼。如此認識了「山」,見識了「水」。

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單純」的成人說的。 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貞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

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聽到的就是最真實的。

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裡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年齡及閱歷漸長,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是非黑白顛倒、混淆。歪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

赤煉紅塵,誘惑實多,

虛偽的背後,潛藏著人性與交換的潛規則,看到的、聽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如真如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生活裡盡是迷航,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

人生進入到這個階段,人是憤世的,圓滑的;憂慮的,忘形的;警惕的,複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輕鬆地」許諾些什麼。人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歎息。借古諷今、指桑駡槐、魔說道義。

山自然被多彩了,

水自然被多義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識的載體。有些人,站在這山望著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淨」,欲壑難填,永遠也沒有滿足的境地。

一個人倘若停留在此階段久了,就會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假施捨實攝名利,絞進腦汁如何做「人」,如何借「假」獲利,機關算盡,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

這種境界是針對「世事人精」及大部分中年人說的。物欲橫流的社會,

道德薄如紙,言行賤如塵。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

3.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走過大半輩子或經歷過大事件的人,在“火裡”烤過,在“油鍋裡”煎過,在“刀尖上”跳過...歷盡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

茅塞頓開,回歸自然。

也許經歷了太多,人生的境界也高了,不再會為無謂的事或無傷大雅或不可能實現的事而傷腦費神。任爾縱名橫利,我自笑然待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他們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顆平常心、敬畏心來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觀棋者、看戲人的角度來看事物,也許事情會簡單許多。

人們都希望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勝自我,超越極限後,一覽群山小的勝利感。 然,悠悠歲月中,雖有人曾閃過此道機,卻稍縱即逝。或有此機緣者,魔擾道心,亦無大毅力、大恒心持行。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太多的故事都沒有結果而結果。

許多人停留在第一階段,也有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懵懂一生,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行,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返璞歸真。

“人從煩惱和執住來,應回到無煩惱無執住去”。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業情也終會煙消雲散,所有瘋狂之後總歸于平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雲春夢,接受世事無常。

山是山,山非山,知幻即離山非山;心藏性,心現性,離幻即覺性本山。越過內心種種險惡,不失足才能“回家”。

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勝自我,超越極限後,一覽群山小的勝利感。 然,悠悠歲月中,雖有人曾閃過此道機,卻稍縱即逝。或有此機緣者,魔擾道心,亦無大毅力、大恒心持行。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太多的故事都沒有結果而結果。

許多人停留在第一階段,也有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懵懂一生,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行,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返璞歸真。

“人從煩惱和執住來,應回到無煩惱無執住去”。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業情也終會煙消雲散,所有瘋狂之後總歸于平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雲春夢,接受世事無常。

山是山,山非山,知幻即離山非山;心藏性,心現性,離幻即覺性本山。越過內心種種險惡,不失足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