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農民挖出一枚金印,專家分析後揭開謎底,此印國主曾臣服中國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福岡市志賀島上的一個農民在拓寬水路時,從一塊大石下面發現了一枚金印。此印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釐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

由這枚金印引起的爭論不小,有人認為“委”字作委任解,即將印上文字解釋為漢朝委任的奴國國王;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委”和“倭”相通,“委奴國”即“倭奴國”。

為了解開這枚金印的神秘面紗,學者將“滇王之印”與漢委奴國王”金印比較,發現兩枚金印有許多共同之處。

據考證,“滇王之印” 是漢武帝所賜,而“漢委奴國王”金印無論質地、字體、印鈕和尺寸大小,均與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相同。

從時間來看,二者相差不大。“滇王之印”與光武帝劉秀所賜“漢倭奴王印”只相差一年。而且兩顆金印的字體和手法極為相似,

應出自一人之手。

漢制賜給太子及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龜紐,賜給臣服國國王的印紐則多用蛇、芋、駱駝等造型,從“漢倭奴王印”造型來看,在漢朝時期,日本曾臣服過中國,成為漢臣藩國,向中原王朝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