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打擊虐☆禁☆童行為絕不手軟!檢察機關今年前11個月批捕侵害未成年人嫌犯3.14萬人

《人民日報》版面截圖

“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強☆禁☆姦、猥褻、拐賣、故意傷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嫌疑人3.14萬人,

起訴4.24萬人。對於提請公訴的案件,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提出量刑建議,對於利用職業便利侵害未成年人的,還建議判處禁止被告人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職業,加大指控犯罪力度。”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檢察機關2017年加強對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情況。

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鄭新儉表示,

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綜合運用懲治、預防、監督、教育等方式,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同時主動協調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和其他司法機關力量,共同構建社會化綜合保護體系,凝聚全社會力量保護未成年人。

兩年來共批准逮捕幼稚園侵害兒童案件69人

12月27日,吉林四平某幼稚園虐☆禁☆童案相關民事索賠案在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二審。而在今年1月份,

這起案件的刑事部分已經審理結束,兩名被告人以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近年來,發生在幼稚園、校園以及家庭中的虐☆禁☆童案屢屢見諸媒體,社會反響強烈。“這類案件雖然絕對數量不多,但社會危害性非常大。檢察機關在辦案的過程中,堅持不論是誰,不論是犯什麼罪,只要觸犯了法律,侵害了幼稚園兒童的合法權益,我們就嚴厲打擊,

絕不手軟。”鄭新儉表示,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幼稚園工作人員侵害兒童案件69人,提起公訴77人,犯罪類型主要涉及強☆禁☆姦、猥褻兒童,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等犯罪。

12月1日,最高檢下發《關於依法懲治侵害幼稚園兒童犯罪全面維護兒童權益的通知》,要求各地檢察機關嚴厲懲治侵害兒童犯罪,最大限度維護兒童權益。各地檢察機關迅速落實,對幼稚園校車超載案、性侵幼稚園兒童案等一批重大敏感案件及時介入偵查活動,

就案件偵查取證、法律適用和保護救助未成年被害人等提出建議,有力打擊了侵犯兒童權益的犯罪行為。

建議制定一部全面系統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

針對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虐☆禁☆童案件,有專家學者建議,應當制定一部專門的“禁止虐待兒童法”,或者增設“虐待兒童罪”,打擊此類犯罪。

我國對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建設方面十分重視。

2015年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規定了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同時把校車超載問題納入危險駕駛罪,還明確規定了從業禁止制度。今年3月通過的民法總則中,明確規定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同時規定如果監護人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或者有怠於履行監護職責等情形的,撤銷其監護人資格。

“但這些法律規定散見在法律之中,缺乏全面系統的立法規定,執行起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鄭新儉表示,此外,法律法規對事後懲處打擊的多,規定健全防控機制的少,對幼稚園普遍存在的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進人不嚴、管理不規範等問題,立法還有所欠缺,“應當進一步健全完善保護兒童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機構、從業人員的准入制度,安全管理和責任制度、行政執法機制等方面的規定,制定全面系統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

429名涉案未成年人經幫教後考上大學

2016年9月,17歲的小紅到商店買東西時,臨時起意盜竊財物3000餘元。河南省南樂縣檢察院經過社會調查發現,小紅正在備戰高考,各方都反映其平時表現良好。檢察機關認為,小紅系初犯、偶犯,且其父母已積極向被害人賠償損失,於是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並對小紅開展考察幫教,幫助其專心備戰高考。最終,小紅以高分考上大學。來自最高檢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429名涉案未成年人經過檢察機關幫教後,考上了大學,回歸正確人生軌道。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檢察機關一直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從有利於教育挽救出發的角度來辦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批捕2.61萬人、不批捕1.31萬人,起訴3.9萬人、不起訴0.88萬人,不捕、不訴率分別為33.4%和18.4%。

此外,各地檢察機關在辦案中還普遍引入人格甄別和心理矯正等措施,根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成長經歷、心理狀況和犯罪原因等,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提高幫教矯治的針對性有效性。

撤銷其監護人資格。

“但這些法律規定散見在法律之中,缺乏全面系統的立法規定,執行起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鄭新儉表示,此外,法律法規對事後懲處打擊的多,規定健全防控機制的少,對幼稚園普遍存在的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進人不嚴、管理不規範等問題,立法還有所欠缺,“應當進一步健全完善保護兒童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機構、從業人員的准入制度,安全管理和責任制度、行政執法機制等方面的規定,制定全面系統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

429名涉案未成年人經幫教後考上大學

2016年9月,17歲的小紅到商店買東西時,臨時起意盜竊財物3000餘元。河南省南樂縣檢察院經過社會調查發現,小紅正在備戰高考,各方都反映其平時表現良好。檢察機關認為,小紅系初犯、偶犯,且其父母已積極向被害人賠償損失,於是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並對小紅開展考察幫教,幫助其專心備戰高考。最終,小紅以高分考上大學。來自最高檢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429名涉案未成年人經過檢察機關幫教後,考上了大學,回歸正確人生軌道。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檢察機關一直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從有利於教育挽救出發的角度來辦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批捕2.61萬人、不批捕1.31萬人,起訴3.9萬人、不起訴0.88萬人,不捕、不訴率分別為33.4%和18.4%。

此外,各地檢察機關在辦案中還普遍引入人格甄別和心理矯正等措施,根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成長經歷、心理狀況和犯罪原因等,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提高幫教矯治的針對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