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女子被婆婆逼著離婚,這樣的婚姻還要繼續嗎

『婆婆越位、丈夫缺位和媳婦錯位』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向我吐苦水:

自從婆婆入住後,自己已經儘量把婆婆放在心上了,可她老是找自己麻煩。

家裡逐漸變得雞飛狗跳,每次和婆婆產生矛盾,老公要麼在一旁和稀泥,要麼隔三差五不回家……

這樣的日子,簡直沒法過了!這讓很多女人因此產生的恐婚、恐嫁的心理。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不外乎三個:婆婆越位、丈夫缺位和媳婦錯位。

兒女不是父母的私產

婆婆的愛應該有分寸

前陣子,和閨蜜們聊天,聊到她們婚後的小日子。

一說到婆婆,閨蜜葉子就開始抱怨:

一會兒嫌我不會做飯,一會兒說我沒拖地;

女兒哭鬧,她立馬抱著女兒,往她嘴裡塞吃的,也不怕噎著孩子;說她幾句,她又說,我兒子就是這麼被我帶大的;

趁著商場促銷,我買了幾件衣服,

她又說,你衣櫃裡還有這麼多衣服沒穿……

可明明我才是這個家的主人,怎麼她一來就成了這個家的家長?

她的話音剛落,閨蜜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吐槽婆婆。

另一個閨蜜說,我婆婆根本就不是來幫忙的,她就是宣示主權的……

很多時候,婆媳之間爆發矛盾的原因,就是婆婆越位。但婆婆卻認為: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好,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呢?

但恰恰是因為婆婆頻繁越界,才導致這個家變得雞飛狗跳。

在很多家庭,父母對孩子付出了滿腔的愛,恨不得面面俱到,所以在成年後,也希望孩子能以同等的愛對自己,而成年後的孩子該如何回報呢?

除了金錢,恐怕就是聽話了。

底色是愛,但也摻雜著無法宣之於口的掌控欲和操縱欲。

在《當婆婆遇上媽》中,婆婆一直不滿意自己的兒媳婦,想著把兒媳婦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結果弄得雞飛蛋打,

兒子和兒媳也離了婚。

兒女不是父母的私產,愛也不應該成為一種強迫別人放棄自我意志的手段。

我相信每個婆婆都沒有惡意,她們越位只是為了兒孫好,但畢竟她們跟社會畢竟有了一段距離。

無論是從人生觀、生活習慣、教育方式……各個方面來說,婆媳之間本來就有很大的意見分歧,也更容易爆發矛盾。

愛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毫無界限和分寸感。

父母介入太多的婚姻,註定會問題重重,會從根本上破壞新生家庭的平衡和生長。

當家變成婆媳戰場

只會換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

之前在網路上有一段視頻。

在醫院門口,婆婆強勢辱駡兒媳,並且叫囂「兒子孫子都是我的,你連個孩子都帶不好,能幹什麼?」

之後,她把兒媳推倒在地,而身旁的老公全程圍觀,無動於衷。

此刻老公的無動於衷就是對母親囂張的放縱,任憑自己老婆的權利和尊嚴被踐踏。

有時候婆媳之間的矛盾,最直接的聯繫就是男人。

對於婆婆來說,兒子是她生的,孫子是兒子的,公公是她老公,所以她很容易地把負面情緒發洩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媳婦兒身上。

而對於媳婦兒來說,老公和兒子都是我的,公公關係很遠,最有可能發生矛盾的只有婆婆。

而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有幾個可以忍受得了婆婆「找事兒」呢?她們往往會進行反擊,跟婆婆對著幹。

從家務活怎麼幹、東西怎麼擺,到孩子要穿幾件衣服、要怎麼喂孩子吃飯、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都會成為婆媳矛盾觸發的導火索。

而這時候,家裡的男人往往處境尷尬。

有些男性朋友跟我說:「我能怎麼辦?一邊是我媽,一邊是我老婆,幫我媽,我老婆肯定會跟我置氣,幫我老婆,我又不能對不起我媽。」

如果家裡的男人既搞不定媽又搞不定太太,兩邊受氣兩邊和稀泥,這個家遲早會變成一個充滿硝煙的戰場,也不再能感受得到溫暖。

我的朋友小北就是這樣,經常整晚跑出去喝酒應酬也不回家。

問他原因,他卻說,家?我家裡已經被那兩個女人搞得烏煙瘴氣,我想好好睡個覺都難。一回家就頭大,我根本不想回家。

當家已經不再是男人溫暖的港灣時,他只會想要逃離。

漸漸的,丈夫對家庭缺位,對孩子的教育缺位,對老婆缺少關愛……這樣的家庭,遲早分崩離析。

喪偶式婚姻

女人當媽又當爸

很多媽媽抱怨:

好不容易下班回家,又累又餓,老公卻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對孩子說:爸爸沒空,去找你媽玩;

全家出去旅遊,他只顧自己玩,孩子扔給我照顧;

陪兒子讀書變成了我的任務,叫他陪孩子學習,他卻說,教育孩子是你這個當媽的事兒,我賺錢多累!

父親缺位,這個缺口當媽的卻不得不補上。

我發現很多婚後女人的怨氣大多來自一個不管事的老公,要是再加上一個和自己爭搶家庭地位的婆婆,負面情緒簡直爆棚!

很多時候,她們因為得不到老公的支持,在家裡又要面對強勢的婆婆,漸漸對家庭的依賴和信任感降低,自然而然地把所有期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

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老是對她兒子說:「兒子,我這麼辛苦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潛意識裡是說: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要懂得感恩!

她的兒子,看起來文文弱弱,平時的成績也很不錯,所以總能聽到這位媽媽聊起她兒子。

可當有一次她兒子考試失誤的時候,我發現,她的情緒變得很焦躁,這時候,她的兒子,眼睛裡帶著恐懼、自責,還有焦慮……

他還是個孩子呀,他不知道該如何討好媽媽,更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自責。

很多媽媽都特別寶貝孩子,可她們的愛太強烈,讓孩子無法「忍受」。

有個當小學老師的朋友跟我說,有一次,她在班上佈置了一篇作文:我的媽媽。

有個小孩寫道,我的媽媽很愛我,她的愛讓人窒息,我好想她不那麼愛我……

而這一切,她的媽媽卻並不知情。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卻很少有人問:自己幸福嗎?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中國女兒有4大不幸,分別是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很多媽媽都說自己又要當媽又要當爸,這就是她身份的錯位。但這樣的境況如要改善,一定需要丈夫歸位元,在家庭中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

如果爸爸能把花在酒局、牌局、遊戲、手機上的時間,用來給媽媽們搭把手,那麼媽媽們的怒氣和怨氣就能消散一大半。

婆媳爭吵

吵贏了又能怎樣

婆媳爭吵,吵贏了又能怎樣,贏了對錯輸了感情的家庭,還是我們期待的家庭嗎?

我想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她們肯定不會想要自己最愛的兩個男人受傷,所以如何來解決呢?

孟非曾這樣形容完美的婆媳關係:婆婆和兒媳都應恪守一個底線,婆婆要懂得保持距離,小家庭有小家庭需要的生活;兒媳要懂得保持禮貌。

作為婆婆,要懂得分寸,首先確認在這個家裡,自己只是來協助小夫妻把這個家建設得越來越好,看到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在一旁提建議就好。

作為媳婦,要懂禮貌,一定要承認婆婆為這個家做出的貢獻。

作為丈夫,當家裡的兩個女人爆發矛盾和衝突時,態度一定要強硬一些,明確地告訴她們應該去做什麼。

事實證明,凡是在家庭中可以說了算,或者是行使指揮權的男主人,那他的家庭和諧程度就會更加的順暢。

一個幸福的家庭,必須是一個界限清晰、分工明確的家庭。

大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公婆是公婆,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大家共同經營好家庭,孩子也會健康成長,而這個家,必然是最幸福溫暖的港灣。

親愛的小主,你是怎樣處理婆媳關係的?

• • •

在評論區留言吧,讓我們聽見你的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婆媳之間本來就有很大的意見分歧,也更容易爆發矛盾。

愛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毫無界限和分寸感。

父母介入太多的婚姻,註定會問題重重,會從根本上破壞新生家庭的平衡和生長。

當家變成婆媳戰場

只會換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

之前在網路上有一段視頻。

在醫院門口,婆婆強勢辱駡兒媳,並且叫囂「兒子孫子都是我的,你連個孩子都帶不好,能幹什麼?」

之後,她把兒媳推倒在地,而身旁的老公全程圍觀,無動於衷。

此刻老公的無動於衷就是對母親囂張的放縱,任憑自己老婆的權利和尊嚴被踐踏。

有時候婆媳之間的矛盾,最直接的聯繫就是男人。

對於婆婆來說,兒子是她生的,孫子是兒子的,公公是她老公,所以她很容易地把負面情緒發洩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媳婦兒身上。

而對於媳婦兒來說,老公和兒子都是我的,公公關係很遠,最有可能發生矛盾的只有婆婆。

而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有幾個可以忍受得了婆婆「找事兒」呢?她們往往會進行反擊,跟婆婆對著幹。

從家務活怎麼幹、東西怎麼擺,到孩子要穿幾件衣服、要怎麼喂孩子吃飯、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都會成為婆媳矛盾觸發的導火索。

而這時候,家裡的男人往往處境尷尬。

有些男性朋友跟我說:「我能怎麼辦?一邊是我媽,一邊是我老婆,幫我媽,我老婆肯定會跟我置氣,幫我老婆,我又不能對不起我媽。」

如果家裡的男人既搞不定媽又搞不定太太,兩邊受氣兩邊和稀泥,這個家遲早會變成一個充滿硝煙的戰場,也不再能感受得到溫暖。

我的朋友小北就是這樣,經常整晚跑出去喝酒應酬也不回家。

問他原因,他卻說,家?我家裡已經被那兩個女人搞得烏煙瘴氣,我想好好睡個覺都難。一回家就頭大,我根本不想回家。

當家已經不再是男人溫暖的港灣時,他只會想要逃離。

漸漸的,丈夫對家庭缺位,對孩子的教育缺位,對老婆缺少關愛……這樣的家庭,遲早分崩離析。

喪偶式婚姻

女人當媽又當爸

很多媽媽抱怨:

好不容易下班回家,又累又餓,老公卻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對孩子說:爸爸沒空,去找你媽玩;

全家出去旅遊,他只顧自己玩,孩子扔給我照顧;

陪兒子讀書變成了我的任務,叫他陪孩子學習,他卻說,教育孩子是你這個當媽的事兒,我賺錢多累!

父親缺位,這個缺口當媽的卻不得不補上。

我發現很多婚後女人的怨氣大多來自一個不管事的老公,要是再加上一個和自己爭搶家庭地位的婆婆,負面情緒簡直爆棚!

很多時候,她們因為得不到老公的支持,在家裡又要面對強勢的婆婆,漸漸對家庭的依賴和信任感降低,自然而然地把所有期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

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老是對她兒子說:「兒子,我這麼辛苦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潛意識裡是說: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要懂得感恩!

她的兒子,看起來文文弱弱,平時的成績也很不錯,所以總能聽到這位媽媽聊起她兒子。

可當有一次她兒子考試失誤的時候,我發現,她的情緒變得很焦躁,這時候,她的兒子,眼睛裡帶著恐懼、自責,還有焦慮……

他還是個孩子呀,他不知道該如何討好媽媽,更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自責。

很多媽媽都特別寶貝孩子,可她們的愛太強烈,讓孩子無法「忍受」。

有個當小學老師的朋友跟我說,有一次,她在班上佈置了一篇作文:我的媽媽。

有個小孩寫道,我的媽媽很愛我,她的愛讓人窒息,我好想她不那麼愛我……

而這一切,她的媽媽卻並不知情。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卻很少有人問:自己幸福嗎?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中國女兒有4大不幸,分別是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很多媽媽都說自己又要當媽又要當爸,這就是她身份的錯位。但這樣的境況如要改善,一定需要丈夫歸位元,在家庭中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

如果爸爸能把花在酒局、牌局、遊戲、手機上的時間,用來給媽媽們搭把手,那麼媽媽們的怒氣和怨氣就能消散一大半。

婆媳爭吵

吵贏了又能怎樣

婆媳爭吵,吵贏了又能怎樣,贏了對錯輸了感情的家庭,還是我們期待的家庭嗎?

我想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她們肯定不會想要自己最愛的兩個男人受傷,所以如何來解決呢?

孟非曾這樣形容完美的婆媳關係:婆婆和兒媳都應恪守一個底線,婆婆要懂得保持距離,小家庭有小家庭需要的生活;兒媳要懂得保持禮貌。

作為婆婆,要懂得分寸,首先確認在這個家裡,自己只是來協助小夫妻把這個家建設得越來越好,看到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在一旁提建議就好。

作為媳婦,要懂禮貌,一定要承認婆婆為這個家做出的貢獻。

作為丈夫,當家裡的兩個女人爆發矛盾和衝突時,態度一定要強硬一些,明確地告訴她們應該去做什麼。

事實證明,凡是在家庭中可以說了算,或者是行使指揮權的男主人,那他的家庭和諧程度就會更加的順暢。

一個幸福的家庭,必須是一個界限清晰、分工明確的家庭。

大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公婆是公婆,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大家共同經營好家庭,孩子也會健康成長,而這個家,必然是最幸福溫暖的港灣。

親愛的小主,你是怎樣處理婆媳關係的?

• • •

在評論區留言吧,讓我們聽見你的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