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門頭溝看看傳統挖煤記憶

館內陳列著百余件傳統挖煤工具。

館內展示的清代手工挖煤工具。

門頭溝區又做上“煤生意”了。不過,這次,賣的不再是黑黢黢的煤炭,而是悠久的煤業文化。近日,全市首家以煤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在門頭溝區落成,即將正式開館,面向公眾開放。

作為全國六大無煙煤產區之一,

門頭溝區出產的煤一度作為北京重要的能源保障。近年來,隨著首都發展的時代需要,煤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留給人們的,是數不盡的回憶。

筆者在即將開館的陳列館第一展廳看到,模擬的巷道狹窄逼仄,真實再現了清代的煤礦開採現場,遊客可以親身鑽到裡面,感受一下照明昏暗、沒有排風、用鐝頭柳筐人力挖煤運煤的場景。而在隔壁展廳,做蜂窩煤的老煤鋪也在現場被還原,

鋪子前懸掛著燙金的“烏金墨玉,石火光恒”廣告楹聯,每個細節都力求逼真,這些老北京人所熟悉的記憶,依託模擬造景、藝術創作、聲光電特效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被重新帶到了人們眼前。

為了收集、梳理起這些“煤炭記憶”,門頭溝歷時兩年打造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區裡的文化旅遊精品重點項目,陳列館的建成,一方面可以構建煤業文化傳承體系,

加大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煤業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揚光大。

創意有了,如何確保觀眾能夠欣賞到一個高品質,高規格的展覽?陳列館負責人告訴筆者,早在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設計之初,區裡就邀請了崔學諳、潘守永等14名專家學者組成專業顧問團隊。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系統論證為展覽提供知識和理論支撐,

團隊還曾遠赴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石家莊河北省檔案館、大連市檔案館和天津市檔案館收集歷史資料,豐富展陳的內容。

“陳列館分為九大板塊,從京西煤炭分佈、京西煤業緣起發展、京西煤業取得的成就等多方面淋漓盡致地向觀眾詳細展示京西煤炭的前世今生。”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說。

從清代泥塑微縮景觀、煤窯工具到民國時期中外合辦煤礦帳本、留存的《中國煤礦檔案》,

從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鉛印的《北京西山炭田調查資料》到珍貴的1949年5月27日《門頭礦工》鉛印創刊、北京煤炭工業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志書《中國煤炭志·北京卷》……

全展用上千件豐富的實物陳列、珍貴的歷史照片、全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嚴謹的專家論證、感人的英雄事蹟和有趣的民俗傳統,從多個維度真實完整地向觀眾展示京西煤業的歷史變遷和深厚文化內涵。

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項目只是當前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舉措之一。近年來,門頭溝區緊緊抓住打造北京西部西山文化帶的有力契機,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轉型和生態修復,著力發展旅遊文化休閒產業,打造首都市民的後花園。今後,門頭溝將繼續挖掘釋放區域特色文化潛力,持續整合旅遊文化資源,將特色文化與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融合聯動,形成區域旅遊合力,打造京西文化品牌,推動地區產業升級。

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項目只是當前門頭溝區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舉措之一。近年來,門頭溝區緊緊抓住打造北京西部西山文化帶的有力契機,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轉型和生態修復,著力發展旅遊文化休閒產業,打造首都市民的後花園。今後,門頭溝將繼續挖掘釋放區域特色文化潛力,持續整合旅遊文化資源,將特色文化與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融合聯動,形成區域旅遊合力,打造京西文化品牌,推動地區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