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電影總票房創新高:口碑片殺出重圍,專治各種不服

今年的賀歲檔來勢洶洶,據業內人士推測,2017年底全國電影總票房或將突破550億,呈現連年增長的態勢。其中,7月底上映的《戰狼2》口碑爆棚,總票房突破56億元,取代《美人魚》成為新晉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而小成本口碑片的票房也在回溫中,其中,《岡仁波齊》《二十二》《七十七天》等國產優秀電影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由此可見,2017年,觀眾對於觀看電影越來越趨於理性消費,國產口碑片迎來了春天。

年度爆款頻出,《戰狼2》成新晉國產片冠軍

在2016年,

有業內人士做出了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的樂觀估計,然而實際只達到457億總票房的內地電影總票房,讓這些樂觀估計都化為了泡影。2017年,不僅電影總票房已經實現了2016年所預估的500億大關,2017年度電影票房TOP20中,票房超過10億元的電影也達到了14部,較之去年的10部有了很大增長,電影票房一片獨大的情況日趨明顯。

如果說到2017年的“現象級”電影,那就不得不提票房冠軍《戰狼2》,這部於7月底上映的電影,

可謂承包了暑期檔的電影市場,上映4小時票房破億、上映83小時票房破10億,這些現象級都是《戰狼2》所帶來的,光《戰狼2》一部電影,就占到了全年電影總票房的10%左右。而在國慶檔上映的《羞羞的鐵拳》以及春節檔上映的《功夫瑜伽》,票房均超過了15億,三部電影加起來的票房總和超過95億元,幾乎占到2017年電影票房的五分之一。

總體來說,相較於前兩年,2017年的觀眾對於電影消費多了一份理性,

不再過於看重明星陣容和IP,更加看重電影的口碑與類型,這或許也是《戰狼2》等電影一片票房獨大的原因之一。在2017年度電影票房TOP20中,《戰狼2》《羞羞的鐵拳》《芳華》的豆瓣評分均在7分以上,反觀去年的電影票房TOP20中,國產片只有《湄公河行動》一枝獨秀,豆瓣評分達到8分,收穫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其它國產電影TOP20的口碑均褒貶不一。由此可見,經過2016年的“冷靜期”,國產電影品質有了顯著改善。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悟空傳》大IP效應失靈

有口碑及票房雙豐收的電影,自然也就少不了一些原本觀眾期望值很高、最後成片卻很失望的電影,其中也不乏一些大IP電影。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的電影《悟空傳》,自投拍之初,就備受影迷與原著粉絲的期待,而彭于晏、倪妮、余文樂等青年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似乎為電影的品質加上了一定的砝碼。然而,讓觀眾失望的是,

這部電影表現非常平庸,即使票房達到了近7億元,再加上演員們的賣力演出,也擋不住觀眾對它的惡評如潮。而其他類似的大IP電影,例如《心理罪》(李易峰版)《鮫珠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票房雖然過億,但劇情改編經不起推敲加上演員演技有待提升,讓票房始終沒有更進一步。

另一方面,跨界執導+明星效應似乎也不再管用,比如由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執導、徐熙娣(小S)主演的電影《吃吃的愛》,就口碑不佳,票房也僅有2750萬。儘管電影主打“康熙來了”主持人再聚首,也請到了《康熙來了》中的綜藝咖,但臺詞包裹的雞湯太濃,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內地電影市場,票房撲街也在情理之中。而其他跨界明星,諸如李晨的《空天獵》、黃磊的《麻煩家族》以及王寶強的《大鬧天竺》,都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其中,黃磊更是因為今年《深夜食堂》和《麻煩家族》兩部爛片,而導致觀眾口碑與人設的全面崩塌。看來,以後明星再想要跨界執導,還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擔此重任,否則,輕則面臨票房及口碑的失利,重則危機自身演藝事業的發展。

口碑片集體發力,12月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為什麼說2017年國內觀眾的電影消費心理趨於理性呢?從今年口碑片的井噴式增長及票房表現就能窺見一二。首部記錄抗戰時期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導演郭柯從2014年開始籌備,拍攝製作一度遭遇資金問題,今年公映後引起了輿論的巨大反響,票房突破1.7億元,成為國內最賣座的紀錄片。而描寫藏族人朝聖之路的電影《岡仁波齊》和根據楊柳松走出無人區改編的電影《七十七天》,均是今年小成本影片票房破億的典型之作。此外,《不成問題的問題》《相愛相親》《閃光少女》《嘉年華》等電影也收穫不俗口碑,因為電影受眾過於小眾,票房表現並不十分亮眼,但在視頻網站上二輪放映以來,也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國產片口碑回溫,觀眾也願意給國產片機會,這個良性迴圈同樣也作用到了12月份的賀歲檔電影爭奪戰當中來。今年賀歲檔競爭格外激烈,超10部國產電影捉對廝殺,題材不重樣,包括奇幻、懸疑、動作、喜劇等類型,其中不乏名導馮小剛與陳凱歌進行票房正面對決,目前來看,馮小剛執導的《芳華》略勝一籌,票房已經突破8億元,提前預約2017年電影票房TOP20,而《芳華》也超過《私人訂制》,成為馮小剛執導生涯票房最高的電影。本周,《妖鈴鈴》《二代妖精》《解憂雜貨店》等實力大片也將加入到賀歲檔豪華陣容中,12月檔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就口碑不佳,票房也僅有2750萬。儘管電影主打“康熙來了”主持人再聚首,也請到了《康熙來了》中的綜藝咖,但臺詞包裹的雞湯太濃,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內地電影市場,票房撲街也在情理之中。而其他跨界明星,諸如李晨的《空天獵》、黃磊的《麻煩家族》以及王寶強的《大鬧天竺》,都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其中,黃磊更是因為今年《深夜食堂》和《麻煩家族》兩部爛片,而導致觀眾口碑與人設的全面崩塌。看來,以後明星再想要跨界執導,還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擔此重任,否則,輕則面臨票房及口碑的失利,重則危機自身演藝事業的發展。

口碑片集體發力,12月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為什麼說2017年國內觀眾的電影消費心理趨於理性呢?從今年口碑片的井噴式增長及票房表現就能窺見一二。首部記錄抗戰時期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導演郭柯從2014年開始籌備,拍攝製作一度遭遇資金問題,今年公映後引起了輿論的巨大反響,票房突破1.7億元,成為國內最賣座的紀錄片。而描寫藏族人朝聖之路的電影《岡仁波齊》和根據楊柳松走出無人區改編的電影《七十七天》,均是今年小成本影片票房破億的典型之作。此外,《不成問題的問題》《相愛相親》《閃光少女》《嘉年華》等電影也收穫不俗口碑,因為電影受眾過於小眾,票房表現並不十分亮眼,但在視頻網站上二輪放映以來,也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國產片口碑回溫,觀眾也願意給國產片機會,這個良性迴圈同樣也作用到了12月份的賀歲檔電影爭奪戰當中來。今年賀歲檔競爭格外激烈,超10部國產電影捉對廝殺,題材不重樣,包括奇幻、懸疑、動作、喜劇等類型,其中不乏名導馮小剛與陳凱歌進行票房正面對決,目前來看,馮小剛執導的《芳華》略勝一籌,票房已經突破8億元,提前預約2017年電影票房TOP20,而《芳華》也超過《私人訂制》,成為馮小剛執導生涯票房最高的電影。本周,《妖鈴鈴》《二代妖精》《解憂雜貨店》等實力大片也將加入到賀歲檔豪華陣容中,12月檔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