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4年間中國援助此國上百億,結果翻臉不認人,現在窮得叮噹響!

在歷史上,儘管中國不夠富有,但在別國有難、或者求到門上時,中國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朝鮮、柬埔寨、尼泊爾、緬甸、馬里、烏干達、剛果、喀麥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阿富汗等國家都受到過援助。

在這些國家中,大多數都懂知恩圖報,當然也有少數白眼狼國家,翻臉不認人,其中最讓中國堵心的是歐洲資深窮國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是東歐的一個小國,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里,被稱為“歐洲世界裡的真農村”,是歐洲出了名的窮國。

上世紀50年代,阿爾巴尼亞主要靠蘇聯的援助過日子,中國也意思意思。1961年,蘇阿關係跌至冰點,12月兩國甚至斷交,失去了蘇聯這個援助大戶,阿爾巴尼亞自然不適應。很快將手伸向了中國,就這樣,中國成為了阿爾巴尼亞最大的援助國。

提到阿爾巴尼亞,

老一輩的人還有所印象,這個東歐國家曾作為“社會主義的歐洲明燈”,成為東歐社會主義的代表國家。1961年春,蘇聯中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中國除了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幾十萬噸糧食以外,還提供了2.5億元外匯人民幣的援款,承擔了19個成套項目,幫助阿實現了瀕於夭折的第三個五年計劃,解決了阿的燃眉之急。……概括起來,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占28%強,
軍事物資占43%強,成套項目占25%強,現匯占2%強),阿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

中國對阿國的援助是廣泛的,除了出錢、出糧食,還援建了大量的建築,比如電視臺、烈士紀念碑、化肥廠、以及阿爾巴尼亞滿大街的碉堡等等,

除此之外,對他們的軍援也是不遺餘力。

阿國生產的劣質香煙、童裝、紡織品在國際上賣不出去,就硬塞給中國,讓我們包銷!中國幫它建了紡織廠,還要用外匯為他們買棉花,他們講這些棉花織成布,硬要賣給中國,賺中國的錢。要知道,當時中國自己也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

但阿國並沒有一絲感激之情,認為這是中國理所當然做的,曾短暫出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的耿飆,在其晚年回憶錄中如此寫道:

“特別令我感到憂慮的是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問題。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存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從1954年以來,我們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