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在越戰花費3000億美元 200萬人參戰,其勁敵蘇聯在幹什麼

二戰結束後,美蘇一舉成為世界唯二的霸權國,兩國競爭異常激烈。

但美國卻接連打了幾場失敗的戰爭,以越南戰爭為最,以致美國實力相對下降。越南戰爭花費了美國7380億美元,參戰美軍最多達到50多萬人,整個戰爭期間,美軍共有200多萬軍人參加了越戰。從1961年美軍向越南派出特種部隊,1973年,美國正式從該地區撤軍,在14年的時間內,美軍陣亡5.8萬人,受傷30多萬,損失戰機6000多架。

戰爭意味著巨大的財政支持。1965年至1974年間,國防支出從470億上升到740億美元。

但越戰期間,蘇聯的武裝力量卻趁機進入了現代化時代,美國就顯得相形見絀。蘇聯的武裝力量在規模上有所增加,部署了一系列複雜的地面和空中武器,數量之巨大導致北約的“靈活反應”戰略失去了吸引力。

蘇聯的核彈頭數量也有所增加,

精確度和核彈頭重量一威力比也得到提高,還採用了固體燃料,以減少發射時間,所有這些都使化解敵人第一次打擊在技術上更有可能實現。兩種新型導彈SS-9和SS-11,都非常令人困擾。同樣令人擔憂的還有蘇聯正在研發的MIRV的前景——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較美國更有優勢。

ss-19彈道導彈

蘇聯反彈道導彈防禦是以超高速導彈和相控陣雷達為基礎的,美國戰略空軍計畫制訂者對此頗為擔心,儘管美國的反彈道計畫也在取得進步。一支核攻擊潛艇艦隊、全副武裝的水面攻擊群,以及陸基海軍航空兵賦予了蘇聯與北約對抗,挑戰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控制權的能力。因此,儘管美國並沒有放棄自身的現代化計畫,

耽誤的這10年也減少了美國的相對優勢。

當越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官員曾用兩個令人鬱悶的詞來形容本國的核力量,“充足”和“基本持平”。常規部隊的情況看起來也同樣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