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度熱詞盤點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什麼?

一個年度的流行語,往往是這一年網路狂歡和年輕文化的表徵。作為行銷人、廣告狗,時常需要讓自己沾染一些“網氣”,每天關注最熱門的動態,搭訕各種潮褲的話題,並且常年混跡于國內外亞文化圈子。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7年年度流行語”,回顧一下那些讓各個品牌、機構、媒體、KOL、行銷人聞風而動的熱詞,看看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什麼。

1. 年度熱詞之:尬聊

尬聊是指明明沒有話題,卻因為情境需要,必須要聊下去的狀態。不論是一對一單聊,還是多對多群聊,在某些重要的時刻,雙方不得不秉持著積極的態度,不斷地拋梗、接梗以及哈哈大笑。這一情況尤其在乙方面對甲方時較為明顯,

心裡mmp嘴上卻一口一個爸爸爸爸,然後拋出舉著小花燦若桃花和花式賣萌的表情包。

放大點講,這種尷尬的對話方式還會出現在影視植入中。比如被稱為廣告大片的《歡樂頌》,一言不合就要吃零食;以及中國版《深夜食堂》,老壇酸菜支配三姐妹的深夜恐懼;和《青雲志》裡出現“三九感冒靈”創始人的“三九真人”……品牌和受眾尬聊,沒人接著,一不小心就容易全面崩塌。

2. 年度熱詞之:皮皮蝦,我們走

起源于遊戲王YGOcore裡的“源龍星,我們走”,經過網友改編後,夜市第一擔當皮皮蝦成功跨界,成為表情包流量第一擔當。隨後各種各樣的段子和表情包衍生出來,呈病毒傳播之式。

現代主義時期的文化呈現出無中心、反權威、零散化、無深度等特徵。

可能是當今的喜怒哀樂來得都比較容易,表情包以圖有盡而意無窮的優勢,成為社交媒體的標配,甚至有了標籤功能。發一個紅配綠高腳杯,社會群體會默認你是中老年人;而走“騷浪賤”路線,才能得到年輕人的give me five。但玩得過火了,這項新興的文化產業也會有波動,比如深圳一家公司用“葛優癱”表情包,卻被葛大爺給告了。

3. 年度熱詞之:你有freestyle嗎

自從喊麥界好聲音《中國有嘻哈》火了,仿佛一夜間,人們見面不再問吃了嗎,而是改成:“你有Freestyle嗎?”這句讓人懷疑Kris吳詞彙量的靈魂拷問,很快和汪峰“你的夢想是什麼”一樣流行開來,成為節目助推器,“嘻哈黑話”也隨之浸入反應靈敏的行銷圈。

農夫山泉維他命玩了一波後,

支付寶就請歐陽靖和TT唱了一首港普Rap,十年沒找代言人的麥當勞也找來吳亦凡,Diss了一把鹿晗月臺的KFC,小豬短租找來VAVA做了個H5,刷存在感的絕對伏特加也Swag十足,而麥斯威爾截止發稿時還在推廣小鬼演繹的新廣告片。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行銷”。

4. 年度熱詞之:油膩中年

形容某人不清爽、不體面、不優雅,就叫“油膩”,和“中年”掛上鉤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中年危機。黑豹樂隊手端枸杞保溫杯,被掃進鄙視鏈底端,馮唐和高曉松為避免油膩男支招,但怎麼看都有點賊喊捉賊的意味。

頭上的髮際線成為別人的風景線,人到中年無人可依,張愛玲語錄刷屏朋友圈,這場社會焦慮卻養活了一大批自媒體從業人員。他們喊著 “人間至味是清歡”,但標題卻一個比一個聳動,傳遞出的也沒有樸素和快樂。聚光燈下馬不停蹄追著熱點,看著漲起的閱讀量,抹了一把髮際線滲出的細油。

5. 年度熱詞之:我們是誰

“我們是誰”漫畫背後有個傷心故事,但仍然阻止不了它在網路發酵。從《我們是誰?乙方!》開始,迅速衍生出了公關版、策劃版、文案版、記者版、銷售版、醫生版……因為貼近生活、易於改編,成為職業自黑自嘲的又一方式。

但能把流量變成曝光,玩得最溜的是一個品牌的真人COS。從熱詞的黃金期就以高效執行力出街了海報,創意點簡潔明瞭,還大手筆的動用了線下廣告資源,在全國各大影院投放了5000塊電子屏,登上了電梯廣告。這,大概才是追熱點的正確姿勢。

6. 年度熱詞之:戲精

別人都是水,而你全身都是戲。戲精體質的人時刻覺得自己站在舞臺中央,而其他人都是 NPC。他們在鹿晗公佈戀情時集體心崩,在網易音樂評論區自我流淚,活躍於奢侈品廣告下的半推半就裡,也存在於北上廣花式Battle的家長群中。

人人都是戲精,萬物皆可戲精。有道翻譯《深夜,男同事問我睡了麼》H5,不難讓人臆想出“有機會一起睡覺”的大戲;《入職第一天,網易爸爸教我學做人》、《入職半個月,網易爸爸讓我懷疑人生》,戲精Julia依靠內容行銷帶貨超百萬。而《演員的誕生》因為太過戲精掀起了公關危機。不過這一切都比不上自媒體人,他們掉兩根頭髮,就會買完雙十一的霸王洗髮水。

7. 年度熱詞之: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該詞常常用來自嘲有錢人的世界、他們生活一般人難以想像,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比如別人家公司頂樓花園就幾百平,別人家公司發個年終獎都能造個百萬富翁,而自己永遠是張大嘴巴魔怔表情。

但是富裕也會限制土豪的智商,比如Tiffany蒂凡尼八萬塊錢的毛線球,價值連城的小別針。然而低價也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比如宜家借勢巴黎世家的新產品,發佈了同款購物袋手袋:我動起手來連自己都害怕……

8. 年度熱詞之:佛系

孩子愛帶不帶,戀愛全靠手滑,公眾號點贊隨緣,人生就這麼著得過且過,心中充滿一片祥和……佛系人生走不走心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懂得看淡一切。以這種精神為指導的生活方式,早早地蔓延到了年輕群體當中。

佛系是喪盡千帆後的成熟。然而在內心出家的同時,各種焦慮依然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提醒自己“入世”一番。畢竟消極不是放縱,沉穩不是慵懶,有所節制不是無欲無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非無喜無悲。離佛還遠著呢。

本文由“一品內容官”原創,轉載請加微信:iloveneinei;投稿合作郵箱:info@daedalchina.com。

黑豹樂隊手端枸杞保溫杯,被掃進鄙視鏈底端,馮唐和高曉松為避免油膩男支招,但怎麼看都有點賊喊捉賊的意味。

頭上的髮際線成為別人的風景線,人到中年無人可依,張愛玲語錄刷屏朋友圈,這場社會焦慮卻養活了一大批自媒體從業人員。他們喊著 “人間至味是清歡”,但標題卻一個比一個聳動,傳遞出的也沒有樸素和快樂。聚光燈下馬不停蹄追著熱點,看著漲起的閱讀量,抹了一把髮際線滲出的細油。

5. 年度熱詞之:我們是誰

“我們是誰”漫畫背後有個傷心故事,但仍然阻止不了它在網路發酵。從《我們是誰?乙方!》開始,迅速衍生出了公關版、策劃版、文案版、記者版、銷售版、醫生版……因為貼近生活、易於改編,成為職業自黑自嘲的又一方式。

但能把流量變成曝光,玩得最溜的是一個品牌的真人COS。從熱詞的黃金期就以高效執行力出街了海報,創意點簡潔明瞭,還大手筆的動用了線下廣告資源,在全國各大影院投放了5000塊電子屏,登上了電梯廣告。這,大概才是追熱點的正確姿勢。

6. 年度熱詞之:戲精

別人都是水,而你全身都是戲。戲精體質的人時刻覺得自己站在舞臺中央,而其他人都是 NPC。他們在鹿晗公佈戀情時集體心崩,在網易音樂評論區自我流淚,活躍於奢侈品廣告下的半推半就裡,也存在於北上廣花式Battle的家長群中。

人人都是戲精,萬物皆可戲精。有道翻譯《深夜,男同事問我睡了麼》H5,不難讓人臆想出“有機會一起睡覺”的大戲;《入職第一天,網易爸爸教我學做人》、《入職半個月,網易爸爸讓我懷疑人生》,戲精Julia依靠內容行銷帶貨超百萬。而《演員的誕生》因為太過戲精掀起了公關危機。不過這一切都比不上自媒體人,他們掉兩根頭髮,就會買完雙十一的霸王洗髮水。

7. 年度熱詞之: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該詞常常用來自嘲有錢人的世界、他們生活一般人難以想像,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比如別人家公司頂樓花園就幾百平,別人家公司發個年終獎都能造個百萬富翁,而自己永遠是張大嘴巴魔怔表情。

但是富裕也會限制土豪的智商,比如Tiffany蒂凡尼八萬塊錢的毛線球,價值連城的小別針。然而低價也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比如宜家借勢巴黎世家的新產品,發佈了同款購物袋手袋:我動起手來連自己都害怕……

8. 年度熱詞之:佛系

孩子愛帶不帶,戀愛全靠手滑,公眾號點贊隨緣,人生就這麼著得過且過,心中充滿一片祥和……佛系人生走不走心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懂得看淡一切。以這種精神為指導的生活方式,早早地蔓延到了年輕群體當中。

佛系是喪盡千帆後的成熟。然而在內心出家的同時,各種焦慮依然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提醒自己“入世”一番。畢竟消極不是放縱,沉穩不是慵懶,有所節制不是無欲無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非無喜無悲。離佛還遠著呢。

本文由“一品內容官”原創,轉載請加微信:iloveneinei;投稿合作郵箱:info@daeda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