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察|資金2018新走向:境外湧入A股大勢所趨

2017年6月,明晟公司有限公司投資經理王林峰告訴記者,

A股“入摩”對境外資金進入A股自然是一個利好,不過這是一個更為長期的利好。

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也表示,A股正式“入摩”會在2018年年中,目前只是境外資金流入A股過程中的開頭而已。

而香港上市機構投資者惠理集團的觀點也能代表很多境外資金的看法,惠理基金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蘇俊祺表示,“目前,不少海外投資者仍對中國市場有戒心,擔心中國有經濟硬著陸風險,

故在中國的投資配置較少。

但隨著中國銀行業不良負債減少、國內經濟持續增長,加上中國在新興市場的地位日漸重要,預計境外資金將更重視中國市場,長遠可支援中國股票表現。”

三大內因助資金流向股市

境外資金的加入對A股是一大長期利好,不過內地自身的資金流向股市更是不可小覷。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資料,2016年底投資者數為11811萬戶,

到2017年10月底,該資料已經漲至了13179萬戶,增加了1368萬戶。

招商證券就表示,“2018年整體溫和通脹、由於融資需求回落帶來的流動性被動改善,因此宏觀流動性對股票市場不存在壓制的情況。從股市的資金面來看,我們認為,2018年A股存在四股增量資金力量。”

除了境外資金流向股市,招商證券認為2018年融資需求增速會明顯回落,利率水準有望回落,如此以來,銀行資產端壓力可能會逐步顯現。

銀行發行權益類理財產品的需求相對更大。此外,銀行自身股權及其他投資也存在提升對權益類資產配置的可能。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大背景下,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有望不斷完善,如果政府對土地財政和基建投資和房地產穩增長的依賴降低,貨幣寬鬆的環境不再,那麼未來一段時間,房價整體上漲的基礎不存在。

因此,目前房價呈現趨穩的狀態,

投資價值明顯降低。近期,招商證券觀察到績優的公募基金發行明顯放量,甚至出現配售的現象。私募基金在經歷了整頓規模縮水後,2017年10月開始又重新回歸正增長。

最後,中國保險保障類資金的絕對規模在穩定的持續擴大,按照一定比例投資股票市場,帶來持續的增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