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花2192元買半個西瓜?央行規範條碼支付就是不想這事再次發生……

原本只需支付幾十元卻誤付為幾千元的事情,從2018年4月1日起可能將慢慢從新聞中消失。央行在最近發佈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並配套印發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並將于明年4月實施。

央行本意是規範條碼支付,但這一舉措卻遭到了錯誤的解讀。

在答記者問中,央行對條碼支付進行了分類,一類是動態條碼支付,一類是靜態條碼支付。並將靜態條碼支付劃分到了風險防範能力最低的D級之中。

坊間流傳的“掃碼支付不能超過500元”既是對靜態條碼支付的錯誤解讀。央行表示“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為D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也就是說,當你到A商店購物需要花費600塊時,如果使用靜態條碼支付,你最多只能支付500元。只能通過動態條碼支付,才能支付超過500元的金額。“掃碼支付不能超過500元”,或許應該改成掃靜態支付條碼不能支付超過500元。

這並不止是針對用戶掃碼支付。條碼支付分為付款支付和收款支付,前者由付款人通過移動終端識讀收款人展示的條碼完成支付,

後者由收款人通過識讀付款人移動終端展示的條碼完成支付的行為。無論是靜態條碼支付還是動態條碼支付都可以通過上述兩種方式支付。

最終決定交易額度的將是商家風險防範能力對應等級達到的交易額度。此外,對你的限制可能還在小微商戶。

小微商戶“基於信用卡的條碼支付收款金額日累計不超過1000元、月累計不超過1萬元”,但受理基於借記卡的條碼支付不受收款額度的限制。

央行此舉之後,再使用靜態條碼支付,可能再也不會出現誤付千元的行為了。同時,用戶本身的支付行為也將獲得更大的保障。就是不知道用戶願不願意為此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