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您知道皇帝別稱“陛下”一詞的來由嗎?

​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為“陛下”的情況。

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

“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

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

以示皇權的崇高。

“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

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記得看完後給小編點贊,關注和分享(⊙o⊙)哦,小編會把有趣的故事不斷的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