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年前,她是雜誌主編,十年後,她是騰訊雲副總裁

很難想像,在這個幾乎由男性主導的互聯網IT行業的大環境下,曾佳欣作為一名女性在騰訊這家互聯網巨頭公司拼殺了整整十年。

自2007年加入騰訊,她陸續負責QQ秀、QQ空間等公司核心產品的內容運營和市場管理,

如今已經成為被馬化騰頻頻月臺,並認為是騰訊下一個增長級業務“騰訊雲”的副總裁。

進入騰訊之前,曾佳欣曾是典型的傳統媒體人,在國內一線雜誌擔任主編一職。

從雜誌主編,到負責QQ秀、QQ空間、騰訊社交平臺,再到騰訊雲副總裁。十年間,這些印記在曾佳欣身上的標籤,詮釋的不僅僅是個人一次又一次轉身,更是見證了互聯網發展波瀾壯闊的十年,

這同時也是騰訊最具代表性的十年。

十年前,一位傳統媒體人走進互聯網企業

2007年,iPhone一代正式發佈,開啟了智慧手機新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因為智慧手機的推陳出新也迅速加快。也恰恰是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之下,驅使深處傳統紙媒的曾佳欣開始謀變。

2006年之前曾佳欣一直在傳統媒體工作,從2006年開始,她發現以往的工作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以前做雜誌選題,

更多是看外國媒體刊物,然後做當地語系化延展。但從2006年之後,做選題會優先選擇在互聯網上找素材,互聯網資訊急劇膨脹,人們對互聯網資訊開始越來越依賴了,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一定要到互聯網看看。”曾佳欣說。

在傳統媒體工作期間,她感受到兩個突出的特點:傳統媒體在選題和內容上有深度性,其次是在傳播上,傳統媒體是B2C的方式。而互聯網正在開始打破這裡的邊界,

在內容上更加快速和廣泛,在傳播方式上,UGC已然開始興起。

如何擁抱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並且快速跟進,是當時曾佳欣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很快,當轉戰互聯網公司的機會來臨之時,曾佳欣選擇了參與進去。當時,一些她身邊的不少人均表示很驚訝,事實上就連曾佳欣自己還是有些許掙扎。

掙扎的核心在於:互聯網彼時不過剛起步,尤其是媒體的形態,

就相當於搬運工的角色。而紙媒已經形成一套相當成熟的模式,幹嘛不在舒適區待著。

但在曾佳欣眼中,如果去了互聯網,以後就有機會成為互聯網專家,繼續停留在紙媒可能會面臨淘汰和再次尋找機會。於是,在面對身邊人的質疑時,曾佳欣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不去互聯網,未來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如果把我們的視角轉向2007年,當時3G時代剛來臨,電子商務進入“應用為王”階段,

騰訊的市值也不過100億美元,紙煤依然是最流行的傳播管道。

事實上,曾佳欣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在十年後的今天應驗了。大量的案例證明,面臨新的媒體形態衝擊,紙媒的轉型路可謂步履維艱,停刊倒閉的不在少數,媒體人何去何從也一度成為焦點話題。

從紙媒走入互聯網,對於曾佳欣來說,是一次職場的轉捩點,對於騰訊來說,2007年被內部認為是二次創業的開始,當時的目標是要打造線上生活一站式平臺。事實上,早在2005年的時候,馬化騰就表示:騰訊要打造出一個“線上生活”的新模式。

於是,就在這樣一個節點,一位媒體人,機緣巧合的走進了一家巨頭公司的大門。

一個紙媒出身的人,憑什麼談互聯網打法?

曾佳欣進入騰訊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加入正處於下滑期的QQ秀團隊,QQ秀這款產品最早出現在QQ2000版本,一度吸引了40%的QQ用戶安裝和使用,並且給騰訊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然而,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大爆發之後,2007年由於受到各種互聯網娛樂和遊戲產品的衝擊,QQ秀單一化的形態開始被碎片化割裂,無論是從產品設計和理念、甚至行銷方式都必須找到新的價值點,如何持續獲取新增用戶並給集團帶來營收?

不過,對於一個傳統媒體人來說,曾佳欣面臨的首要難題是如何適應互聯網公司的節奏和氛圍,甚至更進一步的說,一個互聯網公司都沒待過的人,憑什麼談互聯網玩法?

“開始就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和做事邏輯,確實挺鬱悶。到辦公室,看到大片的人坐在那裡,一人一台電腦,就像一個大網吧,是很不適應的。因為在媒體沒那麼多人,環境也比較好,工作方式更是存在差異,溝通時用的詞彙都不一樣”,曾佳欣如此描述初入騰訊時的場景。

但是曾佳欣很快就隊暗下決心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算前面有一座大山,即便第一次把自己拌倒了,也一定要跨過去。

四個月後,曾佳欣就提出“打造QQ秀的第二個春天”這樣一個口號,旋即招來內部的質疑:QQ秀還會有春天嗎?憑什麼有機會再扭轉?

曾佳欣當時的做法是賦予QQ秀個性化和時尚基因,為QQ秀定位為“線上時尚虛擬平臺”,通過內容運營的方式賦於這些虛擬物品更好的附加值:

打造QQ秀2.0時尚版Flash,讓QQ秀身上所有的部件都可拆開,再重新根據個人的喜好DIY;

讓QQ秀跟真實的時尚相結合,與跟倫敦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等建立合作,讓用戶第一時間體驗潮流和時尚的走向。

在曾佳欣所著的《賦能:互聯網+跨界運營與融合實踐》一書中曾對這段經歷有詳細描述,但總而言之,互聯網的產品團隊和運營團隊關心的是速度,追求產品的快速上線,曾佳欣採用的就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打法,即小步快跑,快速反覆運算,這也是騰訊內部普遍適用的產品法則。

曾佳欣與吳曉波,討論新書《賦能:互聯網+跨界運營與融合實踐》。

就這樣,QQ秀從2007年的低谷期,經歷2008年的調整,開始起死回生,2009年回轉反彈,2010年大幅上升,之後創出了超過之前6倍的業績。

也正是在2010年,趕在QQ空間上線5周年,曾佳欣在騰訊內部的二次轉型開始了,從QQ秀轉而負責QQ空間和開放平臺的相關工作,相對於QQ秀專注商務、內容和品牌,這次曾佳欣著手去做大社交平臺的市場。

在面臨中國社交網站的爆發,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社交網路分享資訊,騰訊不得不主動求變,制定了開放戰略。這也可以理解為何曾佳欣用了大半年時間運作QQ互聯,把帳號體系植入到協力廠商平臺,為跨入巨頭搭台、小公司唱戲的新時代建立了基礎。

也正因此,社交平臺部的發展從單一的小窩形態,逐步變成一個大社交平臺。

事實上,在2011年時QQ空間就已經定位於一個平臺,向第三發軟體開放介面,做分發和導流,同年廣點通上線,QQ空間的營收模式從單純的增值服務轉變成增值服務、平臺分成、廣告三種業務。

曾佳欣負責QQ空間時,有幾個典型的行銷案例不得不提:

1、“QQ空間人物志”系列,以人物為切入點,推出了《回家》、《鏡頭之外》等系列視頻,聚焦人物最樸實的情感剛需,半年總播放量超過 1 億 5 千萬。;

2、2013 年 7 月,小米公司首款紅米手機在 QQ 空間獨家首發,1 分 30 秒內 10 萬台全部售罄, 小米的 QQ 認證空間粉絲從 100 萬增至 1000 萬......

“如果說QQ秀和QQ空間,這兩個臺階算是一隻腳邁進互聯網,因為它至少和原來時尚雜誌生活化的業務有關聯”,曾佳欣如此總結這段經歷。

然而當做了騰訊雲服務副總裁之後,曾佳欣才真正進入到互聯網的核心領域,因為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技術行業,而且是從TO C到TO B的跨越。

從To C跨入To B,考驗的是對中國商業的理解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當時老闆就直接讓過去做雲”。最初在成立騰訊雲部門的時候,曾佳欣是一邊做著QQ空間的事情,同時兼職騰訊雲的工作。

“有段時間很分裂,上午可能參加發改委關於雲的策略大會,下午可能就在參加QQ空間聯合舉辦的一個電影首映式”,曾佳欣表示。

這樣的“兼職工作”狀態,大概持續了三年之久,直到2015年曾佳欣才全崗到騰訊雲業務,正式負責騰訊雲的商業運營、品牌推廣及管道建設。

談及騰訊雲團隊組建初期,曾佳欣透露最難的就是統一思想,因為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麼辦?

“老闆坐在臺上,讓下面的員工提問題、吐槽,每個月一次,不斷的吐槽我們”,曾佳欣如此說道。而老闆們則帶著統一的資訊,持續給員工Push,讓員工跟領導在一條道上發奮地跑。

組建新團隊、統一戰略不是唯一的困擾,從To C跨躍到To B,曾佳欣也深知自己的個人短板:1、之前沒有做過To B業務;2、對雲相關的技術瞭解不多。而從商業層面來看,雲計算作為虛擬化的服務形態,的確為向大眾傳播帶來了難度,決策鏈和價值傳遞週期更長 。

針對以上質疑,曾佳欣認為,無論是To B還是To C,有很多方法論和經驗都是可以互相借鑒的,關鍵要看你如何舉一反三。“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她說。但是,在互聯網時代,2B的玩法也不同于傳統的方式,要敢於嘗試去用2C的逆向思維來做2B。

曾佳欣在“騰訊雲會客廳”錄製現場

同時她還觀察到,TO B業務就是做中國商業,要比TO C業務依賴對中國商業的理解和玩法去打仗。

“To B可不像TO C能做到一家獨大,別人家就沒有飯吃了。在TO B層面,行業非常大,業務根本做不完”,曾佳欣表示。

事實上,對於所服務的企業來說,他們各自對雲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比如傳統企業上雲,就需要一個立體性的服務,不僅僅是前端的服務和教育,公司的CEO、CTO對雲都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這其實也是為何騰訊雲一直說自己要做第一梯隊,而不是說誰第一,其他家就第二、第三,因為在TO B的業務,能服務好你的客戶,盤子就足夠大了。

“只要我們把行業的玩法摸得透,把資源投夠,騰訊雲絕對是第一梯隊的,這個席位不可能缺了我們”,曾佳欣堅定的認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騰訊雲已經拿下垂直領域諸如視頻雲和遊戲雲行業No.1的位置,同時也在探索更細分的金融雲、工業雲、教育雲產生的新需求。

除此之外,截至目前騰訊雲在全球擁有24個服務節點,遍佈五大洲,出海作為一個熱門剛需,大量的業務需求也推動著騰訊雲儘快完善海外版圖。

馬化騰、雷軍都在關注的“教父”級人物Keso如此評論曾佳欣:騰訊雲出了一招妙棋,讓雲計算的人做雲市場不會有驚喜,但是你不一樣,很難猜到接下來會打什麼牌。

事實上,正如Keso描述的那樣,曾佳欣是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婉約甚至有些少女心,但在職場上,卻懂得順勢而為,敢於正面迎接挑戰的人。

以當下競爭激烈的雲端之戰為例,曾佳欣認為每天都是在打仗,但是很多時候打仗需要有更長遠的目標。“雖然不必爭一城一池,但又需要我們分毫必爭,真要做到是挺不容易的。”說這話時,她面帶微笑,內心有些糾結,也充滿了堅定。

十年前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十年前從傳統媒體離開,到如今擔任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可以說是媒體人轉型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

2007年加入騰訊,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第二次轉戰QQ空間、開放平臺恰恰是騰訊全面開放,內部號召第二次創業的開始;如今雲服務已經被認為是水電煤的存在,曾佳欣已經身在其中。

談及十年前去騰訊面試的場景,曾佳欣依然記憶猶新。背著自已一大堆發表的雜誌,陸續見到了湯道生、吳宵光、劉熾平,也恰恰是當時這幾位老闆,讓她下定決心放下舒適區,走進未知的互聯網,走進騰訊。

但是如果要問曾佳欣個人這十年間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內心強大了很多” ,她笑了笑說。

“十年前,算是一個外表理性其實內心很感性的文科女;十年之後,內心更加勇敢理性,外表卻感性多了。這算是好事吧?” 她補充道。

當時的目標是要打造線上生活一站式平臺。事實上,早在2005年的時候,馬化騰就表示:騰訊要打造出一個“線上生活”的新模式。

於是,就在這樣一個節點,一位媒體人,機緣巧合的走進了一家巨頭公司的大門。

一個紙媒出身的人,憑什麼談互聯網打法?

曾佳欣進入騰訊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加入正處於下滑期的QQ秀團隊,QQ秀這款產品最早出現在QQ2000版本,一度吸引了40%的QQ用戶安裝和使用,並且給騰訊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然而,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大爆發之後,2007年由於受到各種互聯網娛樂和遊戲產品的衝擊,QQ秀單一化的形態開始被碎片化割裂,無論是從產品設計和理念、甚至行銷方式都必須找到新的價值點,如何持續獲取新增用戶並給集團帶來營收?

不過,對於一個傳統媒體人來說,曾佳欣面臨的首要難題是如何適應互聯網公司的節奏和氛圍,甚至更進一步的說,一個互聯網公司都沒待過的人,憑什麼談互聯網玩法?

“開始就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和做事邏輯,確實挺鬱悶。到辦公室,看到大片的人坐在那裡,一人一台電腦,就像一個大網吧,是很不適應的。因為在媒體沒那麼多人,環境也比較好,工作方式更是存在差異,溝通時用的詞彙都不一樣”,曾佳欣如此描述初入騰訊時的場景。

但是曾佳欣很快就隊暗下決心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算前面有一座大山,即便第一次把自己拌倒了,也一定要跨過去。

四個月後,曾佳欣就提出“打造QQ秀的第二個春天”這樣一個口號,旋即招來內部的質疑:QQ秀還會有春天嗎?憑什麼有機會再扭轉?

曾佳欣當時的做法是賦予QQ秀個性化和時尚基因,為QQ秀定位為“線上時尚虛擬平臺”,通過內容運營的方式賦於這些虛擬物品更好的附加值:

打造QQ秀2.0時尚版Flash,讓QQ秀身上所有的部件都可拆開,再重新根據個人的喜好DIY;

讓QQ秀跟真實的時尚相結合,與跟倫敦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等建立合作,讓用戶第一時間體驗潮流和時尚的走向。

在曾佳欣所著的《賦能:互聯網+跨界運營與融合實踐》一書中曾對這段經歷有詳細描述,但總而言之,互聯網的產品團隊和運營團隊關心的是速度,追求產品的快速上線,曾佳欣採用的就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打法,即小步快跑,快速反覆運算,這也是騰訊內部普遍適用的產品法則。

曾佳欣與吳曉波,討論新書《賦能:互聯網+跨界運營與融合實踐》。

就這樣,QQ秀從2007年的低谷期,經歷2008年的調整,開始起死回生,2009年回轉反彈,2010年大幅上升,之後創出了超過之前6倍的業績。

也正是在2010年,趕在QQ空間上線5周年,曾佳欣在騰訊內部的二次轉型開始了,從QQ秀轉而負責QQ空間和開放平臺的相關工作,相對於QQ秀專注商務、內容和品牌,這次曾佳欣著手去做大社交平臺的市場。

在面臨中國社交網站的爆發,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社交網路分享資訊,騰訊不得不主動求變,制定了開放戰略。這也可以理解為何曾佳欣用了大半年時間運作QQ互聯,把帳號體系植入到協力廠商平臺,為跨入巨頭搭台、小公司唱戲的新時代建立了基礎。

也正因此,社交平臺部的發展從單一的小窩形態,逐步變成一個大社交平臺。

事實上,在2011年時QQ空間就已經定位於一個平臺,向第三發軟體開放介面,做分發和導流,同年廣點通上線,QQ空間的營收模式從單純的增值服務轉變成增值服務、平臺分成、廣告三種業務。

曾佳欣負責QQ空間時,有幾個典型的行銷案例不得不提:

1、“QQ空間人物志”系列,以人物為切入點,推出了《回家》、《鏡頭之外》等系列視頻,聚焦人物最樸實的情感剛需,半年總播放量超過 1 億 5 千萬。;

2、2013 年 7 月,小米公司首款紅米手機在 QQ 空間獨家首發,1 分 30 秒內 10 萬台全部售罄, 小米的 QQ 認證空間粉絲從 100 萬增至 1000 萬......

“如果說QQ秀和QQ空間,這兩個臺階算是一隻腳邁進互聯網,因為它至少和原來時尚雜誌生活化的業務有關聯”,曾佳欣如此總結這段經歷。

然而當做了騰訊雲服務副總裁之後,曾佳欣才真正進入到互聯網的核心領域,因為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技術行業,而且是從TO C到TO B的跨越。

從To C跨入To B,考驗的是對中國商業的理解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當時老闆就直接讓過去做雲”。最初在成立騰訊雲部門的時候,曾佳欣是一邊做著QQ空間的事情,同時兼職騰訊雲的工作。

“有段時間很分裂,上午可能參加發改委關於雲的策略大會,下午可能就在參加QQ空間聯合舉辦的一個電影首映式”,曾佳欣表示。

這樣的“兼職工作”狀態,大概持續了三年之久,直到2015年曾佳欣才全崗到騰訊雲業務,正式負責騰訊雲的商業運營、品牌推廣及管道建設。

談及騰訊雲團隊組建初期,曾佳欣透露最難的就是統一思想,因為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麼辦?

“老闆坐在臺上,讓下面的員工提問題、吐槽,每個月一次,不斷的吐槽我們”,曾佳欣如此說道。而老闆們則帶著統一的資訊,持續給員工Push,讓員工跟領導在一條道上發奮地跑。

組建新團隊、統一戰略不是唯一的困擾,從To C跨躍到To B,曾佳欣也深知自己的個人短板:1、之前沒有做過To B業務;2、對雲相關的技術瞭解不多。而從商業層面來看,雲計算作為虛擬化的服務形態,的確為向大眾傳播帶來了難度,決策鏈和價值傳遞週期更長 。

針對以上質疑,曾佳欣認為,無論是To B還是To C,有很多方法論和經驗都是可以互相借鑒的,關鍵要看你如何舉一反三。“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她說。但是,在互聯網時代,2B的玩法也不同于傳統的方式,要敢於嘗試去用2C的逆向思維來做2B。

曾佳欣在“騰訊雲會客廳”錄製現場

同時她還觀察到,TO B業務就是做中國商業,要比TO C業務依賴對中國商業的理解和玩法去打仗。

“To B可不像TO C能做到一家獨大,別人家就沒有飯吃了。在TO B層面,行業非常大,業務根本做不完”,曾佳欣表示。

事實上,對於所服務的企業來說,他們各自對雲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比如傳統企業上雲,就需要一個立體性的服務,不僅僅是前端的服務和教育,公司的CEO、CTO對雲都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這其實也是為何騰訊雲一直說自己要做第一梯隊,而不是說誰第一,其他家就第二、第三,因為在TO B的業務,能服務好你的客戶,盤子就足夠大了。

“只要我們把行業的玩法摸得透,把資源投夠,騰訊雲絕對是第一梯隊的,這個席位不可能缺了我們”,曾佳欣堅定的認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騰訊雲已經拿下垂直領域諸如視頻雲和遊戲雲行業No.1的位置,同時也在探索更細分的金融雲、工業雲、教育雲產生的新需求。

除此之外,截至目前騰訊雲在全球擁有24個服務節點,遍佈五大洲,出海作為一個熱門剛需,大量的業務需求也推動著騰訊雲儘快完善海外版圖。

馬化騰、雷軍都在關注的“教父”級人物Keso如此評論曾佳欣:騰訊雲出了一招妙棋,讓雲計算的人做雲市場不會有驚喜,但是你不一樣,很難猜到接下來會打什麼牌。

事實上,正如Keso描述的那樣,曾佳欣是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婉約甚至有些少女心,但在職場上,卻懂得順勢而為,敢於正面迎接挑戰的人。

以當下競爭激烈的雲端之戰為例,曾佳欣認為每天都是在打仗,但是很多時候打仗需要有更長遠的目標。“雖然不必爭一城一池,但又需要我們分毫必爭,真要做到是挺不容易的。”說這話時,她面帶微笑,內心有些糾結,也充滿了堅定。

十年前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十年前從傳統媒體離開,到如今擔任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可以說是媒體人轉型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

2007年加入騰訊,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第二次轉戰QQ空間、開放平臺恰恰是騰訊全面開放,內部號召第二次創業的開始;如今雲服務已經被認為是水電煤的存在,曾佳欣已經身在其中。

談及十年前去騰訊面試的場景,曾佳欣依然記憶猶新。背著自已一大堆發表的雜誌,陸續見到了湯道生、吳宵光、劉熾平,也恰恰是當時這幾位老闆,讓她下定決心放下舒適區,走進未知的互聯網,走進騰訊。

但是如果要問曾佳欣個人這十年間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內心強大了很多” ,她笑了笑說。

“十年前,算是一個外表理性其實內心很感性的文科女;十年之後,內心更加勇敢理性,外表卻感性多了。這算是好事吧?” 她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