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村振興戰略,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看中央農業工作會議怎麼說?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讓老百姓非常興奮。可是,怎麼抓,怎麼搞,怎麼振興,老百姓心裡沒底。這不,2017年即將結束之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畫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路線圖,答案全在裡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有了“時間表”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應該這樣抓

一是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解讀:即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城市有的社會服務,農村也要有,教育醫療一樣都不能少,甚至優先發展農村,城市支持農村。

二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解讀:土地承包到期後,再次延包30年,農民吃上“定心丸”。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土地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土地可流轉。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農村將迎來新一輪大變革,讓群眾走共同富裕路。

三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品質興農之路。解讀: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高度發展,產量已經不是問題,品質才是問題,市場銷路才是問題。市場需要沒有農藥殘留的好產品,必須從供給側來解決。從注重數量向注重品質轉變,解決多年來的農產品品質安全問題,

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四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解讀:農村不能是破敗的農村,更不能是污水橫流、河流變色、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農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植樹造林,減少生態破壞,保護綠水青山,讓家鄉的河湖更清澈,

讓河裡的魚蝦更豐美。要堅持綠色產業,綠色農產品生產,降低資源消耗,調整產業結構。

五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解讀:中國五千年文明,根在農村。農村的傳統文化、農耕文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得到傳承和發揚,農村的特色文化將得以保留。農村的文化體育活動,春節的花會、武會、燈會,要重新拾掇起來,再放異彩,讓外出打工的、下鄉旅遊的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濃濃的鄉愁,濃濃的文化氣息。

六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解讀:農村換屆選舉在即,村民自治要在党的統一領導下,農村要選出好的帶頭人。前幾年那種地痞流氓當道,鄉村惡勢力橫行的局面將大為改觀,鄉賢治村,村民共建的典型將湧現。

七是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解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准扶貧不是精准填表,也不是鼓勵後進,而是幫助貧困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扶貧不是平均主義,不是等靠要,而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農村的文化體育活動,春節的花會、武會、燈會,要重新拾掇起來,再放異彩,讓外出打工的、下鄉旅遊的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濃濃的鄉愁,濃濃的文化氣息。

六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解讀:農村換屆選舉在即,村民自治要在党的統一領導下,農村要選出好的帶頭人。前幾年那種地痞流氓當道,鄉村惡勢力橫行的局面將大為改觀,鄉賢治村,村民共建的典型將湧現。

七是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解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准扶貧不是精准填表,也不是鼓勵後進,而是幫助貧困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扶貧不是平均主義,不是等靠要,而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