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足協一席話恐讓“世界第六聯賽”提前夭折,去企業冠名或是災難

在以蔡振華為首的足協團隊,這幾年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可謂費盡心思。頂級外援的引進,金元足球的刺激,讓聯賽變得越來越好看。尤其是在亞冠賽場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引進裡皮讓國足顯著進步,

U23政策也很好的培養了一批不錯的苗子,正在中國足球一切向好的情況下,足協的一習話,可能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據傳2018年開始,中超聯賽將採用新的U23政策,暨外援的出場人次與u3的出場人次相等,這還不算完下面這樣一個政策的,

對中聯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那就是以後中超球隊的名字不能再以企業來冠名要取比較中性化的名字,這樣看來是比較專業化的運作,惡與世界接軌,但是中國足球同樣具有中國特色,應該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辦,說白了中國足球其實是一種鄭智體育,鄭智足球。

​很多網友把這些投資足球的老闆說是人傻錢多。其實我們想一想,哪個這麼成功的老闆傻,中超整個16支球隊有80%的可以說是世界500強企業,他們的錢,沒有一個是白撿來的。花那麼多錢來買外援,說白了這種做法是為了某種資源的置換。所以隨著追著國家對足球的重視,各個房地產老闆也是爭相的來投資足球。像恒大以原來不太知名的企業變成中國房地產業的老大,
許家印也因此而成為中國最有錢的富豪。恒大地產在各個城市的這個地呀,也是越來越多。
​ 隨著對中超聯賽的冠名,也讓很多企業變得耳熟能詳,增加和人民的這種粘性以產生信賴感。當不在可以冠名的時候,這些企業對足球的投資熱度也會隨之降下來,
因為中國足球也是一種利益足球,而不是一種公益足球,不是企業家要為社會做貢獻,而是一種商業目的很強的一種投資。想讓中超聯賽的各個球隊像巴薩皇馬,米蘭這些成熟的球隊那樣子去企業化,目前來說,在中國應該是不太可行的,因為社會環境的因素,中國沒有真正意義的現代企業家。如果真要說中國有誰那馬雲勉強算一個。
這種人,這種企業家在中國太少,所以一旦採用比較中性化的名稱,中國足球的撤資潮也會隨之而來。
​ 這兩年在以蔡振華為首的中國足協也確實做了很多事,中國足球目前來說也非常火爆,一單採取大規模的撤資,那麼所謂的世界第六大聯賽將提前要折。

中國足球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仍然任重而道遠,不知道一個真正意義的中國足球健康環境,何時能到來?


(關注天天中超,每天品讀最深度的獨家報導,獨特視角,有專業,夠深度,歡迎關注)


中國足球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仍然任重而道遠,不知道一個真正意義的中國足球健康環境,何時能到來?


(關注天天中超,每天品讀最深度的獨家報導,獨特視角,有專業,夠深度,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