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年賣出300萬頭豬,他靠養豬成為河南首富,身價超過120億

提起秦英林,人們已經不再陌生。最新福布斯2017華人富豪榜,

秦英林以淨資產20億美元位列191位,再次成為河南首富。

從22頭起步養豬,到了2016年時銷售生豬311.4 萬頭,作為深耕養豬行業的風雲人物,秦英林曾獲得中國生豬業風雲榜年度企業家稱號,當時他表示要把養豬做成一個幸福的產業。

秦英林,1965年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祖輩都是農民。當時秦英林家裡一直都是靠務農維持生計,生活的艱辛讓他小小年紀就考慮起"脫貧致富"了。

幾經對比,秦英林認為養豬興許能讓家裡人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於是把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把父親。

上高中時秦英林就想在家幫父母養豬,卻被望子成龍的父母趕回了學校。考大學時,秦英林沒聽老師的勸告,放棄了可以上更好大學的機會,所有志願都與養豬有關,最終如願以償考入河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

畢業後,分配到南陽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並在1990年結婚,這時秦英林也算是一個讓人羡慕的技術人員了。

可他並不痛快:工作和自己目標差的太多,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專長。他總是念念不忘自己從未放棄的理想—“養豬”。

在工作這3年裡,秦英林為南陽的幾個朋友設計豬舍、調配飼料,小試牛刀就得到大家的讚賞。他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堅定了回鄉養豬的信心。

到了1992年秋天,他辭職與妻子一起回到家鄉河西村,一聽說秦英林回家是要辦豬場,父母怎麼也不同意。周圍也是一片反對聲。同學說,咱農村孩子闖進城裡不容易,丟了“鐵飯碗”,你肯定要後悔;父親說,咱農村是個人都會養豬,誰要你這個大學生來逞能!

秦英林沒有作聲。他知道,任何人都會說養一頭豬很容易,但要養好成千上萬頭豬卻需要較高的知識與技術,

他要用事實說服鄉親們。巨大的壓力沒有壓垮秦英林的信念。為籌建萬頭豬場,他向家人和朋友借了3.1萬元。白天黑夜他都住在用玉米稈搭起的小窩棚裡,打井、架電線、建水塔,樣樣都幹。他還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設計出磚拱結構的豬舍,使造價降低了90%。

後來鄉親們馬上就發現,大學生養豬與農民養豬的確不同。秦英林招聘的飼養員都是職高畢業生,

他還經常給他們上課;他有一套隔離和防疫制度,一般人不能接近豬舍;他用營養學理論配製飼料,豬一天能長1公斤肉;從國內到美國、法國、巴西等國的養豬場、獸醫站和實驗室,他四處學習……

隨著秦英林的事業迅速壯大,創業第4年,他的資產就達到400萬元。“真沒想到,養豬有這麼大的學問。”看到秦英林的豬場,豬哺乳、育肥、死亡率都比發達國家的豬場業績突出,鄉親們的養豬熱情空前高漲,跟秦英林學習的超過3000人。無償培訓班,免費發放上萬份資料,説明興建改建十多個養豬場,秦英林很快成為帶動周邊地區農民養豬致富的“領袖”。

2000年,秦英林設立了牧原股份的前身牧原養殖,開展生豬育種工作。公司壯大了,為節約成本,外出學習,秦英林的標配是一台錄影機,把學習過程一字不拉地錄回來,放給員工觀看學習。

在飼料配方、豬舍設計、環保設施等方面先後獲得獲得國家授權的專利共有452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434項,外觀專利3項。同時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任務1項,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3項、科技進步獎1項,南陽市科技進步獎3項。除了豬舍研發之外,飼料配比、種豬繁育、仔豬早期斷奶等關鍵技術,都是秦英林親自帶隊研發的。

到了2013年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擁有2個全資子公司、1個參股公司,年出欄生豬已超100萬頭。成為國家級原種豬場、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出口豬肉備案養殖場、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如今市值已經超過600億。

“首富不足貴,首善才珍貴。”道出了秦英林的內心訴求。建設生豬產業體系。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建築、運輸、種植等產業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活力,促進貧困地區全面發展。

同時,從創業之初,秦英林就把扶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建設當作自己的義務。出資設立牧原教育基金,建立扶貧幫困、獎優助學的長效機制,實現精准扶貧與捐資助學的有效結合。“如果為每一戶農民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就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代際貧困的問題。”

25年來,秦英林就做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那就是心無旁騖“養豬”。他把自己在中學時代就有的“養好豬,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讓天下更多的人靠養豬而改變貧窮落後的生活面貌”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鄉親們的養豬熱情空前高漲,跟秦英林學習的超過3000人。無償培訓班,免費發放上萬份資料,説明興建改建十多個養豬場,秦英林很快成為帶動周邊地區農民養豬致富的“領袖”。

2000年,秦英林設立了牧原股份的前身牧原養殖,開展生豬育種工作。公司壯大了,為節約成本,外出學習,秦英林的標配是一台錄影機,把學習過程一字不拉地錄回來,放給員工觀看學習。

在飼料配方、豬舍設計、環保設施等方面先後獲得獲得國家授權的專利共有452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434項,外觀專利3項。同時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任務1項,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3項、科技進步獎1項,南陽市科技進步獎3項。除了豬舍研發之外,飼料配比、種豬繁育、仔豬早期斷奶等關鍵技術,都是秦英林親自帶隊研發的。

到了2013年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擁有2個全資子公司、1個參股公司,年出欄生豬已超100萬頭。成為國家級原種豬場、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出口豬肉備案養殖場、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如今市值已經超過600億。

“首富不足貴,首善才珍貴。”道出了秦英林的內心訴求。建設生豬產業體系。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建築、運輸、種植等產業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活力,促進貧困地區全面發展。

同時,從創業之初,秦英林就把扶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建設當作自己的義務。出資設立牧原教育基金,建立扶貧幫困、獎優助學的長效機制,實現精准扶貧與捐資助學的有效結合。“如果為每一戶農民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就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代際貧困的問題。”

25年來,秦英林就做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那就是心無旁騖“養豬”。他把自己在中學時代就有的“養好豬,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讓天下更多的人靠養豬而改變貧窮落後的生活面貌”的理想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