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良師丨裴曉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開中醫外科教育之新花

他們是探路者

走在創新中醫藥高等教育模式的第一線。

他們是園丁

悉心澆灌杏林之花。

在北中醫的上一個甲子裡,

有著太多賢者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醫、教、研相結合,推陳出新,

丹心熱血建設中醫外科學。

他就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裴曉華教授

REC

堅守教學一線

培養創新型中醫外科人才

時光匆匆,從1985年開始擔任中醫外科學的教學任務至今,裴曉華教授已經在教學路上走過了三十多個春秋。裴曉華教授始終看重作為臨床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他認為,中醫外科學術的振興,首先是人才的崛起,中醫外科的人才必須有深厚的中醫學術造詣。

所以裴曉華教授即使在身兼數職的情況下也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從教以來共帶教千餘次,承擔本科生、七年制班、雙學位班、港澳臺學生、留學生、研究生的授課、帶教任務。

為了便於學生理解,他對中醫外科學的許多精華的技術進行了整理,融入到教學當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多年教學經驗,使裴曉華教授堅信只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有計劃、有目標的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把著眼點放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素質培養上,才能將中醫外科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根植在中醫藥莘莘學子的認識中,才能不斷培養出熱愛而又富有創新意識的優秀的中醫外科人才,將中醫外科的精髓不斷傳承並創新。

以學生為中心

醫學、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裴曉華教授注重科研,一方面,在醫療上,通過科研創造新理論、新方法,運用新理論和新方法解決中醫外科臨床醫療中關鍵性問題,促進中醫外科專業特色和技術優勢的形成,進一步開創中醫外科學學科建設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方面,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近五年來他先後承擔3項國家自然基金專案、2項北京市自然基金專案、“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案、北京市外治法專項、首都醫學發展基金(中醫藥類)、北京中醫藥大學經典傳承研究專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重點課題等多項課題。

以科研和臨床帶動教育,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當中,培養了中醫外科優秀碩士、博士研究生共20余名,其中一些現已成為科室帶頭人,在科研方面獨當一面,有些已經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的專案負責人,為中醫外科學科後勁人才的培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繼承發展,創新實踐

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裴曉華教授師古而不泥古,發揚而不脫宗。一方面,裴教授充分結合燕京外科流派的的學術思想,將王沛教授、李曰慶教授、李乃卿教授等全國知名的中醫外科大家的學術經驗融合到教學中,也注重吸收全國20多個中醫院校的外科教研室的特長經驗。另一方面,他積極推進中醫外科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

裴曉華教授先後承擔參與的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有《提升中醫外科學臨床知識與技能的5A教學模式研究》、《中醫外科學以學生授課為主的jigsaw教學模式研究》、《中醫外科乳腺病教學中基於BB平臺的PBL教學研究》和《CBL+PBL雙軌教學模式在中醫皮膚性病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將中醫外科教學與jigsaw、PBL、5A等新式教學方法結合,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及對理論的理解,大大提升課堂授課效果。通過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將所掌握的書本知識與臨床技能操作有機結合,全面培訓了學生的診療操作能力和操作規範,同時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技能培訓和教學水準。加強小組案例討論教學,將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作為課程考核重點,加強學生對所需知識的綜合把握和具體分析能力。

孜孜不倦

推動中醫外科學學科建設

“中醫外科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如辨陰陽的思想、消托補的治療方法,同時有豐富的外治法,最能代表中醫學的特點。中醫外科在古代就有輝煌的歷史,如華佗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例關於麻醉外科手術的記載,可以說中醫外科從古到今就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學科。中醫外科學歷史上有很多個世界第一”,字裡行間都是裴曉華教授對中醫外科學的拳拳之心。

目前的中醫乳腺病學是國家中藥管理局的重點學科,這個重點學科全國一共有兩家,一家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另一家是北京中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裴曉華教授帶領的團隊近年來從學科的建設,學科的發展方向,以及學科教育普及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建設,取得了不少成就,也獲得了國家中藥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領導的認可。學科內容日漸豐富,在乳腺增生疾病、乳腺炎症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全程治療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在北京和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也進行了一些技術推廣。同時,裴教授不忘科研是學科建設的動力,北京市自然基金、國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等等科研專案的研究,也給這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騰飛的翅膀。

厚基礎 再專科

結合自己的臨床和教學經歷,裴曉華教授給年輕的中醫學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裴曉華教授最早從事的專業是中西醫結合普外科,在臨床工作數年之後,感覺中醫不能沒有外科,外科不存,中醫內科會“孤寒”,中醫的臨床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手術方面,和西醫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如何來發揮我們自己的特點,對中醫外科的深耕是必須的。

“當年,根據我自己早年從事普外的經驗,選擇了以中醫乳腺專科為主學科方向,在博士階段也是以這個方向作為學習內容,所以對於年輕醫生而言,我建議從事專業分科不宜過早,需要打下全面寬厚的專業基礎後再走專科化之路。”

裴曉華教授踐行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信念,時時不忘身為中醫藥傳承者所肩負的發展和傳承中醫外科的使命,並且數十年如一日地在中醫藥發展的道路上穩健的前行著。

個人簡介

裴曉華,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後,中醫外科學乳腺病方向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北京中醫大學中醫外科學臨床學系主任委員,中醫外科教研室主任。側重于中醫外科及乳腺疾病方面的醫療、科研、教學工作;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乳腺病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疽證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國家藥品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命審題專家;國家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乳腺病學”學科帶頭人。

獲獎和表彰

2005、2006年度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評為優秀教師

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010年榮獲北京中醫藥大學“育人標兵”榮譽稱號

2012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4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醫藥創新獎一等獎

2014年7月在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2014年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年會上作《以學生授課為主的拼圖法教學模式研究》的報告獲二等獎

2014年7月以第一作者的教學論文《以學生授課為主的拼圖法教學模式研究》被評為2014年度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工作會優秀論文。

2014年中醫外科學教研室獲得教研室評比二等獎(臨床教研室排名第一)

2017年評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

教材和專著

編輯 | 王茗敏 張一淩

攝影 | 張一淩

技術 | 吳雲

為裴老師點贊

其中一些現已成為科室帶頭人,在科研方面獨當一面,有些已經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的專案負責人,為中醫外科學科後勁人才的培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繼承發展,創新實踐

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裴曉華教授師古而不泥古,發揚而不脫宗。一方面,裴教授充分結合燕京外科流派的的學術思想,將王沛教授、李曰慶教授、李乃卿教授等全國知名的中醫外科大家的學術經驗融合到教學中,也注重吸收全國20多個中醫院校的外科教研室的特長經驗。另一方面,他積極推進中醫外科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

裴曉華教授先後承擔參與的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有《提升中醫外科學臨床知識與技能的5A教學模式研究》、《中醫外科學以學生授課為主的jigsaw教學模式研究》、《中醫外科乳腺病教學中基於BB平臺的PBL教學研究》和《CBL+PBL雙軌教學模式在中醫皮膚性病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將中醫外科教學與jigsaw、PBL、5A等新式教學方法結合,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及對理論的理解,大大提升課堂授課效果。通過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將所掌握的書本知識與臨床技能操作有機結合,全面培訓了學生的診療操作能力和操作規範,同時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技能培訓和教學水準。加強小組案例討論教學,將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作為課程考核重點,加強學生對所需知識的綜合把握和具體分析能力。

孜孜不倦

推動中醫外科學學科建設

“中醫外科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如辨陰陽的思想、消托補的治療方法,同時有豐富的外治法,最能代表中醫學的特點。中醫外科在古代就有輝煌的歷史,如華佗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例關於麻醉外科手術的記載,可以說中醫外科從古到今就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學科。中醫外科學歷史上有很多個世界第一”,字裡行間都是裴曉華教授對中醫外科學的拳拳之心。

目前的中醫乳腺病學是國家中藥管理局的重點學科,這個重點學科全國一共有兩家,一家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另一家是北京中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裴曉華教授帶領的團隊近年來從學科的建設,學科的發展方向,以及學科教育普及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建設,取得了不少成就,也獲得了國家中藥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等相關領導的認可。學科內容日漸豐富,在乳腺增生疾病、乳腺炎症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全程治療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在北京和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也進行了一些技術推廣。同時,裴教授不忘科研是學科建設的動力,北京市自然基金、國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等等科研專案的研究,也給這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騰飛的翅膀。

厚基礎 再專科

結合自己的臨床和教學經歷,裴曉華教授給年輕的中醫學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裴曉華教授最早從事的專業是中西醫結合普外科,在臨床工作數年之後,感覺中醫不能沒有外科,外科不存,中醫內科會“孤寒”,中醫的臨床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手術方面,和西醫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如何來發揮我們自己的特點,對中醫外科的深耕是必須的。

“當年,根據我自己早年從事普外的經驗,選擇了以中醫乳腺專科為主學科方向,在博士階段也是以這個方向作為學習內容,所以對於年輕醫生而言,我建議從事專業分科不宜過早,需要打下全面寬厚的專業基礎後再走專科化之路。”

裴曉華教授踐行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信念,時時不忘身為中醫藥傳承者所肩負的發展和傳承中醫外科的使命,並且數十年如一日地在中醫藥發展的道路上穩健的前行著。

個人簡介

裴曉華,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後,中醫外科學乳腺病方向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北京中醫大學中醫外科學臨床學系主任委員,中醫外科教研室主任。側重于中醫外科及乳腺疾病方面的醫療、科研、教學工作;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乳腺病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疽證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國家藥品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命審題專家;國家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乳腺病學”學科帶頭人。

獲獎和表彰

2005、2006年度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評為優秀教師

201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010年榮獲北京中醫藥大學“育人標兵”榮譽稱號

2012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4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醫藥創新獎一等獎

2014年7月在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2014年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年會上作《以學生授課為主的拼圖法教學模式研究》的報告獲二等獎

2014年7月以第一作者的教學論文《以學生授課為主的拼圖法教學模式研究》被評為2014年度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工作會優秀論文。

2014年中醫外科學教研室獲得教研室評比二等獎(臨床教研室排名第一)

2017年評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

教材和專著

編輯 | 王茗敏 張一淩

攝影 | 張一淩

技術 | 吳雲

為裴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