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子: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老子雲:“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

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

“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之說,可謂民主政治的先聲。“德善”、“德信”的做法,基本上拋棄了執政者在價值觀﹑真理觀上的強權地位。這樣一來,社會因保持寬容的多樣性而“渾心”,

百姓們擺脫了事必請示的束縛,憑藉自己的主見而行,整個天下就像是一個慈母主持的大家庭。

好的執政者沒有自己的私欲、私心、私利,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執政者的一切行動當以百姓意願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也唯有以百姓之心為心者得盛世之治,而以己心為心者必遭百姓拋棄。

有理想的執政者沒有私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有道的聖人在其位,收斂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歸於渾樸。百姓們都專注於自己的耳目聰明,

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純樸的狀態。聖人除開把心思用在百姓之心上別無存心;不過,把心思用在百姓之心上並不就是迎合或遷就百姓當下之心願,而是對其依自然之道予以誘引或疏導。

孟子曾言:“桀紂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說過:“天之立君,本以為民。”以史為鑒,也唯有以百姓之心為心者得盛世之治,以一己私欲為心者必遭百姓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