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位將軍的舉動讓人肅然起敬

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時,湧現了一大批英雄豪傑,人才之盛蔚為大觀。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特別提到:“來歙也、祭遵也、寇恂也、吳漢也,皆出可為能吏、入可為大臣者也。”

這四個人的名字在歷史上並不十分耀眼,

但在當時,卻都是能文能武的典型人物。今天,我想特別介紹一下來歙,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真正彰顯了一位將軍的光彩。

來歙的母親是劉秀的祖姑母,按照輩分,劉秀得叫他一聲表叔。由於這個緣故,來歙經常作為劉秀的特使,

遊說、勸降割地自雄的軍閥,頗有威望。

西元35年,劉秀派遣來歙進攻蜀地的公孫述,蓋延為副。出兵之後,來歙勢如破竹,連下數城,公孫述大驚,派出刺客行刺來歙。

來歙沒有料到公孫述竟然使出這一招,刺客行刺成功,來歙胸口中刀,命懸一線,他命人緊急召見蓋延。蓋延看到來歙後,跪在地上痛哭不已,不敢抬頭仰視。

來歙大怒:“你怎麼敢這個樣子!我現在被刺客刺中,不能報效國家,所以才把你叫來,將軍隊託付與你,何苦學那小兒女哭哭啼啼!刀雖然在我身上,但我就不能讓衛兵殺了你嗎?”

蓋延慚愧不已,勉強起來接受囑託。接著,來歙又給劉秀寫了一道奏章:

“臣於夜中,被刺客刺中,自知命不久矣。臣不敢痛惜自己,只恨沒有盡到責任,

給朝廷帶來羞辱。治理國家以得到賢才為要,太中大夫段襄,正直剛強,可以重用,請陛下仔細審查。此外,我的兄弟品行不端,日後恐怕要獲罪,請陛下可憐他們,時常督促教誨。”

寫完奏章後,來歙扔掉毛筆,拔出兇器,氣絕而亡。

劉秀得知消息後,

一面閱讀奏章,一面流淚不止,隨即任命揚武將軍馬成代理中郎將,接替來歙。來歙靈柩送回洛陽後,劉秀身穿喪服,親自弔喪、送葬。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來歙心中想的不是個人得失和家人親屬,而是國家大事。在他身上,一位將軍的勇敢與責任光輝閃耀,堪為百世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