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破解“夾心層”之困:南大學子探索共有產權住房“江蘇模式”

龍虎網訊 近年來,“清北畢業生買不起房”、“天價學區房”、“房價48小時連漲4倍”等新聞不絕於耳,過高的房價成了中國各大城市的一大“心病”,各地房價的急速攀升使得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就業者難以求得安居之所,

形成“夾心層”住房之困。近期,由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6名學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江蘇省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創新”調研。實踐團隊走訪了泰州、淮安、南京、連雲港和常州5個江蘇省典型城市,在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歸納出共有產權制度創新的“江蘇模式”,總結了江蘇省在制度實踐上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
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調研發現,共有產權住房保障制度是江蘇省一大創舉,在住建部公佈全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名單之前,江蘇省薑堰市早已率先開始了共有產權住房制度的探索,隨後2007年淮安市作為全國試點至今,成效顯著。

首先,它使住房保障體系從“只售不租”轉變為“租售並舉”,增強了住房供給效率,打通了住房市場;其次,它提高了保障對象的參與度,增強了政府投入的“酵母效應”,使政府對保障型住房的無限責任變為有限責任;最後,它使開發商作為一種社會資本有效參與其中,有利於房地產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江蘇省共有產權住房保障制度的創新,一方面通過共有產權的方式,
使中低收入者及新就業者能逐步購買並擁有住房產權,潛在地實現自身財富的積累,改善自身居住條件和環境。另一方面規範和遏制購置型保障房裡的牟利空間,使得買房子是解決既買不起商品房,但又達不到保障房進入門檻的“夾心層”的住房剛需,而非投機牟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高房價,為緩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就業者住房難問題提供了一劑良藥,
有效地貫徹了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指示。

據瞭解,此次調研中,研究團隊也為當下如何完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提出了建議,一是要推進共有產權住房運作市場化;二是要構建完備的共有產權住房金融服務體系;三是要規範共有產權住房的監督管理制度;四是要完善共有產權住房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