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午時茶顆粒如何使用?

午時茶是由清朝福建名醫陳修園所創,名叫“午時茶”,是因為本方所用之藥物共研細末之後,須在農曆五月五日午時這一特定時間內,製成茶餅狀,也因為其中含有陳茶此味藥,

用時與茶一樣煎煮後再服用。本方後來收集到了《經驗百病內外方》一書中。午時茶顆粒是中成藥沖劑,用起來就方便了,不用自己煮。

午時茶顆粒,說明書寫的,祛風解表,化濕和中。用於外感風寒、內傷食積證,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胸脘滿悶、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午時茶顆粒的主要成分為:紅茶、廣藿香、羌活、紫蘇葉、蒼術、連翹、厚樸、六神曲(炒)、山楂、麥芽(炒)、甘草、柴胡、防風、白芷、川芎、前胡、陳皮、枳實、桔梗。

午時茶顆粒適合太陽太陰證為主,可以兼有少陽、陽明,不一定是說明書寫的那些症狀也能用。說明書所述惡寒發熱、頭痛身楚都是太陽證據,身楚就是身體痛不舒服,頭痛身痛都是津液往上往外抗邪的表現;胸脘滿悶、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則是太陰證據,

痰濕阻滯會胸悶。

再來分析藥物成分。

藿香,辛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羌活(獨活)、苦平。主治風寒所出,金創,止痛,賁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

紫蘇,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蒼術,苦溫。主治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化煎餌。

連翹:苦平。主治寒熱鼠漏,瘰鬁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厚朴,辛咸溫。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血痹死肌,

去三蟲。

神曲,甘辛溫。《本草經疏》: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氣味甘溫,性專消導,行脾胃滯氣,散臟腑風冷。神曲乃後人專造,以供藥用,力倍於酒麴。

山楂,甘微溫。《本草經疏》說山楂:《本經》雲味酸氣冷,然觀其能消食積,行瘀血,則氣非冷矣。

小麥(麥芽):味甘,微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消食,和中。

甘草: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

柴胡,苦涼。主治心腹腸胃中飲食積聚、寒熱邪氣,

推陳致新。

防風,甘溫。主治大風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煩滿。

白芷,辛溫。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川芎,辛溫。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前胡,辛苦寒。主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

下氣。

桔梗,苦溫。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陳皮,辛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利小便。主脾不能消穀,氣充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去寸白。

枳殼(枳實),苦寒。主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別錄》:主除胸脅淡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 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

桔梗,苦溫。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從成分看,是太陽太陰陽明的配伍為主。

通俗的說就是主要可以對治由積食引發的感冒。

照顧太陽為主:藿香、羌活、紫蘇、防風、白芷、川芎

照顧太陰為主:蒼術、厚樸、六神曲、山楂、麥芽、甘草、陳皮

照顧陽明為主:連翹、枳實、桔梗

照顧少陽為主:柴胡、前胡

配方意在解表散寒,祛寒導滯,疏通上下。羌活、防風、蘇葉、白芷發汗解表,散寒止痛;柴胡、連翹疏散邪毒,解除寒熱;蒼術、厚樸、藿香、陳皮辛香燥濕,健脾和胃散滿;枳實與厚樸相配,寬中下氣,消積去滯;山楂、神曲、麥芽、陳茶健胃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前胡、桔梗宣肺止咳,疏通氣機,解除胸滿;川芎活血理氣,可解除表裡鬱結之症。

我們再來看看太陽太陰的藿香正氣水,成分: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白芷、陳皮、桔梗、白術、厚朴(薑炙)、法半夏及甘草。

發現午時茶中有:藿香、紫蘇、白芷、陳皮、桔梗、白術(換成了蒼術)、厚樸、甘草;

沒有的成分:茯苓、大腹皮、半夏。

並看看陽明太陰的保和丸,成分: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萊菔子(炒)、陳皮、麥芽(炒)、連翹。

發現午時茶中有:山楂、六神曲、陳皮、麥芽、麥芽;

沒有的成分:茯苓、半夏、萊菔子。

所以辨證上基本可以是認為等同於:藿香正氣加保和丸。

再來看看午時茶的配方比例:蒼術30g 柴胡30g 羌活30g 防風30g 白芷30g 川芎30g 廣藿香30g 前胡30g 連翹30g 陳皮30g 山楂30g 枳實30g 麥芽(炒)45g 甘草30g 桔梗45g 六神曲(炒)30g 紫蘇葉45g 厚樸45g 紅茶960g。發現紅茶占了大多數,我們只有來關注下紅茶的藥性。

紅茶,苦甘涼。功效 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主治 頭痛,目昏,多睡,思維不清,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痢疾,小便不利等。大概是陽明太陰用藥,只是茶的涼都是偏于平性的,不會太涼,而且藥性偏平。個人認為在這個配伍中會起調味作用,口感會比較好。

紅茶這麼大的比重,所以午時茶的整體藥性肯定是偏弱的,藥性比藿香正氣加保和會弱得多,整體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藥茶。

所以如果是適合藿香正氣加保和的情況,則輕證才比較適合。

另外組方看確實相當複雜,羌活、川芎都可以照顧血分的問題,小兒病輕證很少需要。如果不是考慮喂午時茶比較容易些,還是用藿香正氣加保和比較好。

【辨證指引】

午時茶全方所治重點在三個方面:一為濕;二為寒,三為滯,這三方面也是辨證應用此方的依據。

形貌:面色黃暗,精神略差。

症狀可能包含:

①惡寒,怕風,發熱,頭痛,鼻塞(前面這些是太陽證據),周身酸楚(太陰證據);

②胸脘滿悶,噁心嘔吐,不欲飲食(都是太陰證據);

③腹瀉,腹脹腸鳴(前面這些是太陰證據),或大便解而不暢,氣穢(這些是陽明證據);

④咽癢,咳嗽,咯少量白痰(太陰證據);

舌象:薄白,或白厚膩(太陰證據);

脈象:脈浮緊,或關部滑實緊。;

【可能相關的病症、西醫病名】

內科疾病:積食加感冒、急性胃腸炎

小兒科疾病:小兒食積發熱、小兒食積咳嗽

【注意事項】

①感冒發熱,唇紅赤,咽喉紅腫疼痛者不宜用

②舌體瘦小,無苔,舌紅赤者不宜用

③腹瀉,腹痛甚,大便臭,裡急後重,夾膿血便者不宜用

④小兒發熱時汗多,精神差者不宜用

(即要求適合輕證,陽明內熱證據充足時不適合,不適合風熱感冒)

關注我們,每天更新養生內容!

(以上有部分內容引自 大家中醫)

文 | 楊千棟

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從成分看,是太陽太陰陽明的配伍為主。

通俗的說就是主要可以對治由積食引發的感冒。

照顧太陽為主:藿香、羌活、紫蘇、防風、白芷、川芎

照顧太陰為主:蒼術、厚樸、六神曲、山楂、麥芽、甘草、陳皮

照顧陽明為主:連翹、枳實、桔梗

照顧少陽為主:柴胡、前胡

配方意在解表散寒,祛寒導滯,疏通上下。羌活、防風、蘇葉、白芷發汗解表,散寒止痛;柴胡、連翹疏散邪毒,解除寒熱;蒼術、厚樸、藿香、陳皮辛香燥濕,健脾和胃散滿;枳實與厚樸相配,寬中下氣,消積去滯;山楂、神曲、麥芽、陳茶健胃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前胡、桔梗宣肺止咳,疏通氣機,解除胸滿;川芎活血理氣,可解除表裡鬱結之症。

我們再來看看太陽太陰的藿香正氣水,成分: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白芷、陳皮、桔梗、白術、厚朴(薑炙)、法半夏及甘草。

發現午時茶中有:藿香、紫蘇、白芷、陳皮、桔梗、白術(換成了蒼術)、厚樸、甘草;

沒有的成分:茯苓、大腹皮、半夏。

並看看陽明太陰的保和丸,成分: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萊菔子(炒)、陳皮、麥芽(炒)、連翹。

發現午時茶中有:山楂、六神曲、陳皮、麥芽、麥芽;

沒有的成分:茯苓、半夏、萊菔子。

所以辨證上基本可以是認為等同於:藿香正氣加保和丸。

再來看看午時茶的配方比例:蒼術30g 柴胡30g 羌活30g 防風30g 白芷30g 川芎30g 廣藿香30g 前胡30g 連翹30g 陳皮30g 山楂30g 枳實30g 麥芽(炒)45g 甘草30g 桔梗45g 六神曲(炒)30g 紫蘇葉45g 厚樸45g 紅茶960g。發現紅茶占了大多數,我們只有來關注下紅茶的藥性。

紅茶,苦甘涼。功效 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主治 頭痛,目昏,多睡,思維不清,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痢疾,小便不利等。大概是陽明太陰用藥,只是茶的涼都是偏于平性的,不會太涼,而且藥性偏平。個人認為在這個配伍中會起調味作用,口感會比較好。

紅茶這麼大的比重,所以午時茶的整體藥性肯定是偏弱的,藥性比藿香正氣加保和會弱得多,整體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藥茶。

所以如果是適合藿香正氣加保和的情況,則輕證才比較適合。

另外組方看確實相當複雜,羌活、川芎都可以照顧血分的問題,小兒病輕證很少需要。如果不是考慮喂午時茶比較容易些,還是用藿香正氣加保和比較好。

【辨證指引】

午時茶全方所治重點在三個方面:一為濕;二為寒,三為滯,這三方面也是辨證應用此方的依據。

形貌:面色黃暗,精神略差。

症狀可能包含:

①惡寒,怕風,發熱,頭痛,鼻塞(前面這些是太陽證據),周身酸楚(太陰證據);

②胸脘滿悶,噁心嘔吐,不欲飲食(都是太陰證據);

③腹瀉,腹脹腸鳴(前面這些是太陰證據),或大便解而不暢,氣穢(這些是陽明證據);

④咽癢,咳嗽,咯少量白痰(太陰證據);

舌象:薄白,或白厚膩(太陰證據);

脈象:脈浮緊,或關部滑實緊。;

【可能相關的病症、西醫病名】

內科疾病:積食加感冒、急性胃腸炎

小兒科疾病:小兒食積發熱、小兒食積咳嗽

【注意事項】

①感冒發熱,唇紅赤,咽喉紅腫疼痛者不宜用

②舌體瘦小,無苔,舌紅赤者不宜用

③腹瀉,腹痛甚,大便臭,裡急後重,夾膿血便者不宜用

④小兒發熱時汗多,精神差者不宜用

(即要求適合輕證,陽明內熱證據充足時不適合,不適合風熱感冒)

關注我們,每天更新養生內容!

(以上有部分內容引自 大家中醫)

文 | 楊千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