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家了嗎?別忘提醒父母冬季謹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

元旦小長假已經開始,不少人都會利用假期回家陪陪父母,父母身體的狀況必是子女最關心的問題,然而,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一旦突發,更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冬季又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因此這類人應謹防疾病突發。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中老年人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一旦身邊出現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該怎麼辦?

導致冬季成為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第一,冬季血管脆弱,極易破裂;

第二,血管會因寒冷而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心臟負荷增加;

第三,冬季隨著人們活動量的減少,腦、心肌、內臟中的血液灌流也會隨之減少;

第四,冬季排汗減少,水分攝取不足,血液黏稠度會增加,容易形成血栓。

那麼,中老年人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呢?

專家稱,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首先要注意保暖,氣溫變化容易引起血壓變化,適時添加衣物可避免驟冷驟熱;

其次要堅持用藥,日常服用的擴張血管藥物和降壓藥,應根據自己的病情正確服用,不可自行服藥或停藥;

再者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鮮果蔬,

可適當吃些魚、蝦、豆製品等高蛋白、低脂食物,還可以多吃一些有調節血脂作用的食物,如洋蔥、納豆等;

最後,戒煙、限制飲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來說也很重要。

但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患者一旦突發心血管疾病,其身邊的人應保持冷靜,進行應急處理。

如患者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千萬不要讓其活動,更不能來回晃動病人。當病人發生嘔吐時,要把病人的頭側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並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對於心臟呼吸驟停的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之時,可及時進行心肺復蘇。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腦中風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又叫腦卒中,該病起病急、病死和病殘率高,好發年齡為50至70歲,

多有高血壓病史。腦中風通常分為出血性卒中即腦溢血,還有缺血性卒中即腦梗死(腦血栓形成)。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多在情緒激動、過量飲酒或活動中突然發病。典型症狀為:病人可突然出現一側肢體偏癱、感覺障礙、不能言語或病人突然昏倒後,迅速出現昏迷、口眼歪斜和兩眼向出血側凝視,出血對側肢體癱瘓,牙關緊閉、鼾聲大作、大小便失禁。也可出現頭痛、眩暈、頻繁嘔吐,不能站立等症狀。

腦梗死,通常在睡眠中或安靜狀態下發病,典型症狀為:頭暈、頭痛、突然不會講話,但不久又恢復,肢體麻木、無力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時發現半身不聽使喚,逐漸發展成偏癱、單癱、失語和偏盲,神志大多數清醒。

血管為什麼會堵?

腦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腦梗死患者,也就是血管被堵塞了,導致大腦缺氧缺血。

那麼,血管為什麼會狹窄或者堵塞?人體每6.5cm的皮膚上就分佈著長約6.1m的動脈血管。好的血管口徑大,管壁光滑、柔軟、彈性好、輸血能力強。

可心腦血管患者血管是這樣的: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附在血管壁上,形成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導致血液流動受阻,血管壁彈力下降,終引起心、腦血管病。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家中的自來水管,用的時間長了,如果不及時的疏通清洗管道,管道內壁就結垢、生銹,越積越多,久而久之,自來水管就會因為受阻而無法供水。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腦中風?

通過記住一個單詞“FAST”的4個字母,就能快速識別中風:

F(Face臉):做個微笑。臉部一側可能發生面癱,患者無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嘴巴歪。

A(Arm手臂):舉舉手。疑似中風患者無法順利舉起單手或雙手。或者單手或雙手無力、麻木而動彈不得。

S(Speech說話):說一句話。患者無法流利對答或說話含糊不清,雖然處於清醒狀態,卻無法說話。

T(Time時間):時間就是大腦,抓緊時間及時就診。如果發現上述三條中的一條或多條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醫院,並告知醫生病人的主要症狀和起病時間。

面癱和中風怎麼區分?

面癱和中風不是一種病,腦中風是腦部出現了問題,無論是缺血性的還是出血性的腦部疾病都會引起腦中風,人在中風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三偏,偏身感覺障礙、偏身癱瘓和半側的面部癱瘓,其中的面部癱瘓和麵癱很相似。

面癱是面部周圍神經發生病變引起的面部癱瘓,面部一側的眼睛閉不上,面部紋路消失,喝水時易從一側流出,部分面癱患者還會伴有的其他的感覺障礙,比如說味覺、聽覺等。中風導致的面癱是大腦皮質出現問題,而面癱是腦部面神經核下面的周圍神經發生問題。

什麼是溶栓治療?

腦缺血發病後4.5小時內不能及時恢復血流,缺血區的神經細胞就會死亡,出現偏癱、失語等嚴重的後遺症。缺血5-10分鐘,有些區域的腦神經細胞可發生不可逆的損害,甚至發生壞死。發病後4.5小時以內,缺血區域仍有不少神經細胞存活,如果堵塞的血管能夠疏通,可以挽救這些細胞,減輕偏癱、麻木、失語等情況的發生。

因此,腦中風發生後搶時間就等於在搶生命、搶大腦。只有早期再通閉塞的腦血管,在缺血腦組織出現壞死之前,及時恢復供血,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腦組織壞死。醫學界一致認為,對付中風引起的功能障礙,超早期實施溶栓治療的效果最好,溶栓治療24小時內可以看到神經功能的顯著改善,效果好的甚至能不留下任何後遺症。

溶栓治療有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兩種方法,靜脈溶栓治療就是把堵在腦血管裡的血栓溶解掉,使有閉塞的血管再通,及時恢復供血,減少缺血腦組織壞死,適用於發病時間在4.5小時之內、無溶栓禁忌症的患者;而動脈溶栓治療則是用介入手段將藥物直接釋放到閉塞血管的血栓部位,主要針對不適合靜脈溶栓、發病時間超過4.5小時的嚴重卒中患者,必要時可根據病情進行動靜脈聯合溶栓。溶栓最佳時間為發病後3小時內,最長不超過4.5小時。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就只能選擇其他的藥物治療。

溶栓成功後還需要什麼治療?

中風是一個高復發率的疾病,因此,溶栓治療後患者還須用一些二級預防藥物以預防復發,如果存在神經功能殘障的情況,患者還要進行早期的康復鍛煉。

體檢中發現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原因有許多,如年齡、性別、家族史、高總膽固醇、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局部表現,也就是說頸動脈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形成,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危險主要在於不穩定斑塊,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脫落的斑塊。當斑塊整塊或者部分脫落後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隨血流到達大腦堵塞腦動脈,導致栓塞事件。

發現頸動脈斑塊不要緊張: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使用長效降壓藥物;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高脂血症患者根據個體的情況使用降脂藥物,將血脂降到理想水準等。

健康飲食:低鹽、低脂飲食,每天保證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多吃穀物和豆類食品。

適當的體育運動。

堅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有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建議加用保護胃粘膜的藥物。

半年~1年複查1次頸動脈超聲,看看斑塊情況。

定期檢查血脂,調整降脂藥物,同時不要忘記查肝功,許多降脂藥物影響肝臟功能。

定期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嗎?

很多老人習慣每年做幾次靜脈輸注擴血管藥物“通血管”,而這些所謂輸入“活血化淤”的藥物頂多可以稀釋一下血液,暫時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作用只能維持幾小時到幾天,最多不超過一周。因此,這些藥物都不能預防腦梗塞或心肌梗塞,也不能沖走血管壁上的粥樣斑塊。這種所謂的預防方法充其量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

腦中風家庭急救

1.病人意識清楚,可讓病人仰臥,頭部略向後,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並要適當保暖。

2.失去意識的病人,應維持側臥位,以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墊枕頭。如果患者平臥,頭應偏向一側,便於口腔分泌物流出;取出假牙,松解衣領;清除口內嘔吐物,以防堵塞氣道。

3.抽搐發作時防止病人摔倒,應有專人守護,解開衣扣,用包好的筷子或類似物品放入口內,以防舌咬傷;清除病人周圍有危險的東西;減少任何刺激,一切動作要輕,保持安靜。

4.不要給病人服用降壓藥物,即使你認為病人血壓已經很高了。不要給失去意識的病人服用任何東西。

5.撥打120急救電話。

最後小編為大家附上心腦血管病人生活8忌快為家裡的老人收藏吧
不能站立等症狀。

腦梗死,通常在睡眠中或安靜狀態下發病,典型症狀為:頭暈、頭痛、突然不會講話,但不久又恢復,肢體麻木、無力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時發現半身不聽使喚,逐漸發展成偏癱、單癱、失語和偏盲,神志大多數清醒。

血管為什麼會堵?

腦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腦梗死患者,也就是血管被堵塞了,導致大腦缺氧缺血。

那麼,血管為什麼會狹窄或者堵塞?人體每6.5cm的皮膚上就分佈著長約6.1m的動脈血管。好的血管口徑大,管壁光滑、柔軟、彈性好、輸血能力強。

可心腦血管患者血管是這樣的: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附在血管壁上,形成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導致血液流動受阻,血管壁彈力下降,終引起心、腦血管病。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家中的自來水管,用的時間長了,如果不及時的疏通清洗管道,管道內壁就結垢、生銹,越積越多,久而久之,自來水管就會因為受阻而無法供水。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腦中風?

通過記住一個單詞“FAST”的4個字母,就能快速識別中風:

F(Face臉):做個微笑。臉部一側可能發生面癱,患者無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嘴巴歪。

A(Arm手臂):舉舉手。疑似中風患者無法順利舉起單手或雙手。或者單手或雙手無力、麻木而動彈不得。

S(Speech說話):說一句話。患者無法流利對答或說話含糊不清,雖然處於清醒狀態,卻無法說話。

T(Time時間):時間就是大腦,抓緊時間及時就診。如果發現上述三條中的一條或多條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醫院,並告知醫生病人的主要症狀和起病時間。

面癱和中風怎麼區分?

面癱和中風不是一種病,腦中風是腦部出現了問題,無論是缺血性的還是出血性的腦部疾病都會引起腦中風,人在中風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三偏,偏身感覺障礙、偏身癱瘓和半側的面部癱瘓,其中的面部癱瘓和麵癱很相似。

面癱是面部周圍神經發生病變引起的面部癱瘓,面部一側的眼睛閉不上,面部紋路消失,喝水時易從一側流出,部分面癱患者還會伴有的其他的感覺障礙,比如說味覺、聽覺等。中風導致的面癱是大腦皮質出現問題,而面癱是腦部面神經核下面的周圍神經發生問題。

什麼是溶栓治療?

腦缺血發病後4.5小時內不能及時恢復血流,缺血區的神經細胞就會死亡,出現偏癱、失語等嚴重的後遺症。缺血5-10分鐘,有些區域的腦神經細胞可發生不可逆的損害,甚至發生壞死。發病後4.5小時以內,缺血區域仍有不少神經細胞存活,如果堵塞的血管能夠疏通,可以挽救這些細胞,減輕偏癱、麻木、失語等情況的發生。

因此,腦中風發生後搶時間就等於在搶生命、搶大腦。只有早期再通閉塞的腦血管,在缺血腦組織出現壞死之前,及時恢復供血,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腦組織壞死。醫學界一致認為,對付中風引起的功能障礙,超早期實施溶栓治療的效果最好,溶栓治療24小時內可以看到神經功能的顯著改善,效果好的甚至能不留下任何後遺症。

溶栓治療有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兩種方法,靜脈溶栓治療就是把堵在腦血管裡的血栓溶解掉,使有閉塞的血管再通,及時恢復供血,減少缺血腦組織壞死,適用於發病時間在4.5小時之內、無溶栓禁忌症的患者;而動脈溶栓治療則是用介入手段將藥物直接釋放到閉塞血管的血栓部位,主要針對不適合靜脈溶栓、發病時間超過4.5小時的嚴重卒中患者,必要時可根據病情進行動靜脈聯合溶栓。溶栓最佳時間為發病後3小時內,最長不超過4.5小時。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就只能選擇其他的藥物治療。

溶栓成功後還需要什麼治療?

中風是一個高復發率的疾病,因此,溶栓治療後患者還須用一些二級預防藥物以預防復發,如果存在神經功能殘障的情況,患者還要進行早期的康復鍛煉。

體檢中發現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原因有許多,如年齡、性別、家族史、高總膽固醇、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局部表現,也就是說頸動脈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形成,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危險主要在於不穩定斑塊,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脫落的斑塊。當斑塊整塊或者部分脫落後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隨血流到達大腦堵塞腦動脈,導致栓塞事件。

發現頸動脈斑塊不要緊張: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使用長效降壓藥物;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高脂血症患者根據個體的情況使用降脂藥物,將血脂降到理想水準等。

健康飲食:低鹽、低脂飲食,每天保證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多吃穀物和豆類食品。

適當的體育運動。

堅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有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建議加用保護胃粘膜的藥物。

半年~1年複查1次頸動脈超聲,看看斑塊情況。

定期檢查血脂,調整降脂藥物,同時不要忘記查肝功,許多降脂藥物影響肝臟功能。

定期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嗎?

很多老人習慣每年做幾次靜脈輸注擴血管藥物“通血管”,而這些所謂輸入“活血化淤”的藥物頂多可以稀釋一下血液,暫時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作用只能維持幾小時到幾天,最多不超過一周。因此,這些藥物都不能預防腦梗塞或心肌梗塞,也不能沖走血管壁上的粥樣斑塊。這種所謂的預防方法充其量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

腦中風家庭急救

1.病人意識清楚,可讓病人仰臥,頭部略向後,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並要適當保暖。

2.失去意識的病人,應維持側臥位,以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墊枕頭。如果患者平臥,頭應偏向一側,便於口腔分泌物流出;取出假牙,松解衣領;清除口內嘔吐物,以防堵塞氣道。

3.抽搐發作時防止病人摔倒,應有專人守護,解開衣扣,用包好的筷子或類似物品放入口內,以防舌咬傷;清除病人周圍有危險的東西;減少任何刺激,一切動作要輕,保持安靜。

4.不要給病人服用降壓藥物,即使你認為病人血壓已經很高了。不要給失去意識的病人服用任何東西。

5.撥打120急救電話。

最後小編為大家附上心腦血管病人生活8忌快為家裡的老人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