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滬通大橋最新進展!“巨人”在江中百米高空“聚首”!

昨天,“巨人”在江中百米高空“聚首”啦!

昨天(28日)17時30分,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泵送到位,由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28號主墩中塔柱成功合龍。

主塔施工高度達到210米,巨人型中塔柱在長江中的高空“聚首”,

提前實現了年度重大節點目標。

一起跟著航拍鏡頭去見證這壯觀時刻

28號、29號兩個主墩擔負著“牽掛”滬通長江大橋主跨1092米的重任,為全橋核心施工技術關鍵所在,難度之大、工藝之精、要求之高、標準之嚴、環境之苦全部在此展現。

主塔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以上為倒Y形,橋面以下塔柱內收為鑽石形結構,主塔高325米,採用液壓爬模法,共分55節段施工。

其中,中塔柱高145米,第34節為合龍段。

索道管定位安裝,誤差不得超過3毫米

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專案部一分部28號墩現場負責人蔣華介紹,在中塔柱合龍段的施工過程中,其難點在於上部18根索道管精准定位與安裝,且其誤差不得超過3毫米;

同時,還要確保合龍段底板鋼筋、頂板鋼筋、架立筋與索導管和勁性骨架位置之間施工不發生衝突。

為“聚首”,超高空嚴寒中奮戰50個小時

大橋建設者展示出“大國工匠”的智慧和力量,相繼解決了外模承受實體段壓力巨大、加固與精准安裝難度極高、內部鋼筋種類繁多且數量大、工序複雜、作業面小、安裝難度大,超高空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等諸多難題,為此次“巨人”在超高空中勝利“會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為確保混凝土順利澆築,大橋建設者採取多種有力措施,從而使整個施工過程萬無一失。

28號墩主塔技術負責人方林說:“28號墩作業隊每天班前講話、班中監管、班後交驗;施工前,邀請專家進行方案評審把關,並實行三級技術交底;施工中,按照工作清單和責任矩陣,控制好混凝土澆築速度,把握好混凝土振搗品質,注重溫控,設置雙層防護;施工後,

還將及時召開專題會進行總結。”

28號主墩中塔柱合龍是在主航道橋施工過程中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為了此次歷史性的“聚首”,大橋建設者在超高空嚴寒中連續奮戰了50個小時,共澆築混凝土1858方。一分部生產經理、安全總監趙政介紹,隨著中塔柱成功合龍,28號墩主塔施工即將開啟上塔柱施工模式,下一步還將在新年過後同步開始主塔墩頂的鋼樑架設。

這進度,棒棒噠!

為大橋建設者們點贊!

關於滬通長江大橋

滬通長江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是我國沿海鐵路大通道中滬通(上海——南通)鐵路段的跨長江控制性工程,兩岸連接江蘇省南通市和張家港市,主橋採用雙塔斜拉橋設計,主跨1092米,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於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

滬通長江大橋不僅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更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級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規模,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方便沿線群眾出行。對加強上海市與江蘇省經濟聯繫,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南通日報)

關於滬通長江大橋

滬通長江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是我國沿海鐵路大通道中滬通(上海——南通)鐵路段的跨長江控制性工程,兩岸連接江蘇省南通市和張家港市,主橋採用雙塔斜拉橋設計,主跨1092米,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於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

滬通長江大橋不僅是滬通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更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級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規模,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方便沿線群眾出行。對加強上海市與江蘇省經濟聯繫,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南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