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請回答,2017!這一年樓市都發生了什麼

歲末如約而至。

這一年,95後開始走向社會,在高房價的壓力下無論是否選擇逃離北上廣,

都希冀自己的青春可以有處安放。這一年,無論我們熬了多少夜,掙了多少錢,我們都渴望在偌大的城市有一間房子是屬於自己的地方。這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200餘次調控,但無論是兩會熱點還是十九大報告,“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發生改變並將繼續煥發光芒。

坐上時光的列車,我們一起盤點樓市這一年。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一時間,關於“房住不炒”出現了種種推測。但我們仍然滿心期待“房住不炒”時代的到來。因為只有不再為房價的上漲而焦慮,年輕人不再為房價而“逃離北上廣”,這個社會才能安下心來搞發展。房地產背負了過多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

行業自身的發展也是傷痕累累,是時候讓房地產回歸本來了。

同是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顧名思義,

長效機制是管長期的一套自發機制,對應的是短期行政對市場的干預。

一年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長效機制的提法已經由“加快研究建立”變為“完善促進”,這似乎表明長效機制已經箭在弦上甚至已經在發揮作用,比如彈性土地供應機制和集體土地建租賃。解決中國房地產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長效機制可能是循序漸進逐步推出的,所以,在長效機制正式問世之前,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以時間換改革將會是中短期的主基調。

2月份以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很多人在焦急地看房、買房之際,對調控的擔心也愈發強烈。3月17日傍晚,北京政府一紙“調控新政”明確 “認房又認貸”,整個北京二手房市場呈斷崖式下跌,

西城、通州受調控影響明顯,房價降幅最大。此輪調控過後,市場一直難以恢復元氣, 9個月以來,北京市場預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鏈家資料顯示,業主主動下調掛牌價多達90%,跟調控前90%上調房價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4月1日,在北京、天津的另一側,一個嶄新的國家級新區宣告雄起。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房地產歷來對城市規劃都是最敏感的。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經發佈,來自各地的購房者蜂擁至雄安,當地不得不停止了房屋交易。更多人在問,未來雄安的房地產市場會是怎樣?雄安是否會分流北京的住房需求,影響北京的房價?對於雄安的未來,我們並不能根據市場規律去推演。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個全中國獨一無二的城市,必然不會重蹈“北上廣深”所走過的路。

4月底,北京市8家銀行發佈通知,調整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折扣標準。隨後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地部分銀行對房貸利率的折扣進行了相應調整,此舉被媒體稱為“定向加息”。從政策層面,本輪調控“去杠杆控房價”的意圖明顯。從市場層面,這是銀行“資金成本攀高”不得不為之舉。隨著去杠杆的深入,預計2018年信貸政策仍將穩中偏緊。

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口疏解之時,許多二線城市主動向優秀人才伸出橄欖枝,6月22日,武漢政府推出《關於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高素質人才留漢就業創業;隨後,長沙、杭州、成都均推出相應人才落戶利好政策, “搶人大戰”可謂狼煙四起。對於二線城市來說,誰先掌握大量高素質人口紅利,誰就會在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躋身一線行列。未來,二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增強,成為下一階段城市化的熱點。全國城市格局由少數幾個點向著“城市圈+多點”的方向發展。

7月,廣州率先喊出“租售同權”的口號。隨後,在中央的推動下,北京、上海、瀋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也陸續提出了購租並舉的政策。繼而,阿裡巴巴、建行等電商、金融機構相繼宣告進入租賃市場,關於“租賃”的美好想像正無限拓寬膨脹。

或許,未來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租賃領域有望形成以市場為主導、以政府為保障的多主體供應體系和市場格局——政府重點制定租賃行業的運行規則,加快實現租賃立法,明確權利義務關係, 實行陽光監管。市場為低、中、高不同層次需求提供安全、規範、品質好的租賃產品,讓租賃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然,我們也提醒所有躍躍欲試的企業,租賃本質是服務,是一個靠持久運營滿足不同需求的“慢活”,一哄而上湧入也會帶來運營風險。

8月3日,房地產發生了一場不算新的大事件——北京市擬推共有產權住房。新政策出來以後,買房人與政府共有房屋產權,房價低於同地段商品房,不少於30%的新北京人將滿足住房夢。一定程度上,共有產權解決了那些不符合保障條件又買不起房的“夾心層”需求,短期內對穩定房價預期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共有產權意味著未來北京住房供給(商品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三足鼎立格局的初步搭建。根據計畫,未來5年北京將推出25萬套共有產權房,這對於住房供求矛盾的緩和作用不可忽視。

9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重點提出人口控制、“不拆老城”、保護城市特色和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城市規劃新措施。這一“北京城市新規劃”或許意味著幾大重要變化:1、人口和居住地的重新配置2、老舊存量房屋的更新改造需求變大3、郊區的住房需求增大4、區域間的價值差距將縮小。總之,新規劃對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意義重大,同時會對北京城市格局及房地產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房地產市同樣面臨著“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新矛盾。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經過20年的高速建設,我國房地產已經基本告別住房絕對短缺,但區域之間、行業之間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隨著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對居住的需求從“有得住”向“住得好”改善升級。解決房地產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矛盾將是房地產新時代的主要任務。

2017年11月18日傍晚,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新建村的聚福緣公寓突發大火,帶走了19人寶貴的生命。此後北京市展開了“地毯式”安全大排查行動,關閉村鎮工業大院,清除違規公寓,讓不少蝸居在違規公寓的“蟻族”流離失所。這場大火不僅暴露出北京住房供給能力的嚴重不足,也將流動人口的居住需求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暴露在公眾面前。這場事故為政府、也為一些從事租賃的機構提出了一道嚴峻的社會命題。但願這場大火能夠讓北京租賃浴火重生,但願未來更多的人能夠實現安全體面的居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近三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從“去庫存”到“房住不炒”到“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反映了近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主要矛盾的變化。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更加強調租購並舉,這體現出房地產政策從需求端調控轉向更多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規範和發展租賃市場,讓租賃成為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途徑。另外,強調長期租賃的重要性,強調保護租賃相關方合法權益,反映了租賃政策由增加供給向規範秩序側重。

這一年,決策的堅定與決心,市場的彷徨與躊躇都將深深記入中國房地產史,成為一個濃墨重彩的節點。在即將到來的新年,我們有一些忐忑,但有更多的期許:

你好,2018!

一個嶄新的國家級新區宣告雄起。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房地產歷來對城市規劃都是最敏感的。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經發佈,來自各地的購房者蜂擁至雄安,當地不得不停止了房屋交易。更多人在問,未來雄安的房地產市場會是怎樣?雄安是否會分流北京的住房需求,影響北京的房價?對於雄安的未來,我們並不能根據市場規律去推演。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個全中國獨一無二的城市,必然不會重蹈“北上廣深”所走過的路。

4月底,北京市8家銀行發佈通知,調整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折扣標準。隨後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地部分銀行對房貸利率的折扣進行了相應調整,此舉被媒體稱為“定向加息”。從政策層面,本輪調控“去杠杆控房價”的意圖明顯。從市場層面,這是銀行“資金成本攀高”不得不為之舉。隨著去杠杆的深入,預計2018年信貸政策仍將穩中偏緊。

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口疏解之時,許多二線城市主動向優秀人才伸出橄欖枝,6月22日,武漢政府推出《關於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高素質人才留漢就業創業;隨後,長沙、杭州、成都均推出相應人才落戶利好政策, “搶人大戰”可謂狼煙四起。對於二線城市來說,誰先掌握大量高素質人口紅利,誰就會在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躋身一線行列。未來,二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增強,成為下一階段城市化的熱點。全國城市格局由少數幾個點向著“城市圈+多點”的方向發展。

7月,廣州率先喊出“租售同權”的口號。隨後,在中央的推動下,北京、上海、瀋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也陸續提出了購租並舉的政策。繼而,阿裡巴巴、建行等電商、金融機構相繼宣告進入租賃市場,關於“租賃”的美好想像正無限拓寬膨脹。

或許,未來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租賃領域有望形成以市場為主導、以政府為保障的多主體供應體系和市場格局——政府重點制定租賃行業的運行規則,加快實現租賃立法,明確權利義務關係, 實行陽光監管。市場為低、中、高不同層次需求提供安全、規範、品質好的租賃產品,讓租賃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然,我們也提醒所有躍躍欲試的企業,租賃本質是服務,是一個靠持久運營滿足不同需求的“慢活”,一哄而上湧入也會帶來運營風險。

8月3日,房地產發生了一場不算新的大事件——北京市擬推共有產權住房。新政策出來以後,買房人與政府共有房屋產權,房價低於同地段商品房,不少於30%的新北京人將滿足住房夢。一定程度上,共有產權解決了那些不符合保障條件又買不起房的“夾心層”需求,短期內對穩定房價預期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共有產權意味著未來北京住房供給(商品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三足鼎立格局的初步搭建。根據計畫,未來5年北京將推出25萬套共有產權房,這對於住房供求矛盾的緩和作用不可忽視。

9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重點提出人口控制、“不拆老城”、保護城市特色和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城市規劃新措施。這一“北京城市新規劃”或許意味著幾大重要變化:1、人口和居住地的重新配置2、老舊存量房屋的更新改造需求變大3、郊區的住房需求增大4、區域間的價值差距將縮小。總之,新規劃對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意義重大,同時會對北京城市格局及房地產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房地產市同樣面臨著“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新矛盾。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經過20年的高速建設,我國房地產已經基本告別住房絕對短缺,但區域之間、行業之間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隨著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對居住的需求從“有得住”向“住得好”改善升級。解決房地產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矛盾將是房地產新時代的主要任務。

2017年11月18日傍晚,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新建村的聚福緣公寓突發大火,帶走了19人寶貴的生命。此後北京市展開了“地毯式”安全大排查行動,關閉村鎮工業大院,清除違規公寓,讓不少蝸居在違規公寓的“蟻族”流離失所。這場大火不僅暴露出北京住房供給能力的嚴重不足,也將流動人口的居住需求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暴露在公眾面前。這場事故為政府、也為一些從事租賃的機構提出了一道嚴峻的社會命題。但願這場大火能夠讓北京租賃浴火重生,但願未來更多的人能夠實現安全體面的居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近三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從“去庫存”到“房住不炒”到“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反映了近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主要矛盾的變化。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更加強調租購並舉,這體現出房地產政策從需求端調控轉向更多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規範和發展租賃市場,讓租賃成為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途徑。另外,強調長期租賃的重要性,強調保護租賃相關方合法權益,反映了租賃政策由增加供給向規範秩序側重。

這一年,決策的堅定與決心,市場的彷徨與躊躇都將深深記入中國房地產史,成為一個濃墨重彩的節點。在即將到來的新年,我們有一些忐忑,但有更多的期許:

你好,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