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蘋果iPhone X人臉識別是新便利,還是新威脅?

蘋果的“人臉識別”最好?

用戶首先關心的問題是,手機上的人臉技術到底怎麼樣?在iPhone之前,

有些手機(如三星)上的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功能顯然沒能讓用戶滿意。一個網上流傳的笑話是這樣:過完年,每次解鎖螢幕都是“很抱歉,不認識你”,並且安全性也受到質疑。

最近幾年,蘋果連續收購了多家人臉識別公司。今年2月份蘋果收購的以色列公司RealFace號稱,它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區分同卵雙胞胎。在發佈會上,庫克聲稱,用在iPhoneX上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夠準確測量用戶面部30 000多個紅外3D點,

有效區分真實面孔、照片和面具,並且有非常低的假陽性率(他人解鎖)和假陰性率(本人無法解鎖)。但最終的效果怎麼樣,還得看大量用戶的回饋。

不會導致緊急的隱私威脅

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在iPhoneX上取得成功,應該會有人擔心iPhone收集使用者面部資料。但實際上,這不會對用戶隱私造成什麼緊急威脅,雖然並非沒有威脅(後面馬上談到)。

原因有兩點,第一,蘋果明確表示,面部識別資料只會儲存在使用者手機本地,不會發送到蘋果的中心資料庫。其次,就目前來說,有著更大、更全面的機構在收集個人圖像資料,包括州車管所的資料庫,國務院、海關、邊境保護局的照片資料庫,更不用說還有像Facebook、Google這樣儲存了幾十億人照片的公司。單就大規模監控這個目的而言,這些照片也足夠用了。

當然,蘋果今天做出的承諾也可能成為明天的謊言。

更不用提,當這項技術普及後,其他的公司可能不會做出這些承諾。我們最大的擔心是,人臉識別技術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識別、標記每個人,從而催生出一個無所不在的監視網路。將其應用在手機上很可能為這種監控高牆添上關鍵的一瓦。

更複雜的長期威脅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1年證實,人臉識別可以和社交網路資料結合起來,

以此識別出在公共場合走動的行人,並能立刻基於他/她的社交資訊展示出關於其感興趣的資訊。不難想像,這些手機應用會沿著這個方向發展,最終成為政府、公司或人際監控的工具。

目前,手機上這一技術的控制權仍在用戶手中。使用者的臉部資料不會發送給蘋果,用戶也可以隨時關閉這一功能。但是,為蘋果開發應用的開發者和他們的應用也會很快跟進,接入人臉識別。

廣泛應用讓隱私保護更加複雜。

首先,蘋果適用于解鎖手機的隱私條款不一定會受到廣告導向公司的支援,比如Facebook 和 Google,它們在iPhone手機上的應用很可能加入人臉識別功能。其次,支援人臉識別的小型應用開發者將會大量湧入,發掘這項技術所有可能的潛在應用。毫無疑問,這其中肯定會有侵犯用戶隱私的可疑應用。

總之,即使手機解鎖不會讓人們接受通過人臉識別被監視,那麼在缺乏強制立法和其他隱私保護政策的情況下,人們的手機上將會出現更多入侵隱私的應用。

具體的隱私問題如下。

保持開啟

有些人擔心,為了使人臉識別開鎖能夠奏效,手機攝像頭必須時刻保持開啟狀態。如我探討過的其他總是開機的設備如亞馬遜的Echo,這可能會引起安全性漏洞和意外的資料獲取。比如一個問題是,手機會記載哪種資訊?它會不會儲存出現在螢幕前非使用者所有的一切面孔資訊?

能否被破解?

蘋果聲稱其安裝用於手機解鎖的人臉識別功能不會被照片或面具欺騙,並且面部資料都會被儲存在手機中加密且有硬體保護的“Secure Enclave”(蘋果手機內置的一種安全模組)中。然而專家則稱人們早晚會破解這些保護措施。但這並不意味著新人臉識別不值得使用,安全總是要和其他的屬性權衡,比如便利。但如果有重大漏洞出現,這項技術則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不授權會被拒之門外

雖然據說用戶可以關掉人臉識別功能,但更大的問題是,其他的應用是否還會繼續使用它,或更廣泛的說,手機生態是否會演變成讓用戶不得不開啟人臉識別的系統,當他們想使用完全又便利的手機且不會被許多功能拒之門外時。

種族差異

正如廣泛報導的那樣,許多人臉識別功能相比與深色皮膚的人,經常更能精確識別淺色皮膚的人。蘋果解決這個問題了嗎?還是深色皮膚的人會發現他們解鎖手機有更大的麻煩。如果蘋果的軟體比以往的那些人臉識別系統在識別不同膚色的人臉上被證明是更準確實用的,那是因為蘋果在訓練演算法的過程中將這些因素考慮了進去。

人臉識別成為了技術熱點,很多人將其視為“未來”的雛形之一,有點像核武器或在1954年看到天上飛的汽車。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在思考他們將如何使用這項技術。這其中的許多嘗試都會因不實用或侵犯隱私而被告終結,但人臉識別終會找到它的安身之所,沒准我們的手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真有這麼一天,那麼正如我們一直在說的問題,誰會對它擁有最高許可權?

那麼在缺乏強制立法和其他隱私保護政策的情況下,人們的手機上將會出現更多入侵隱私的應用。

具體的隱私問題如下。

保持開啟

有些人擔心,為了使人臉識別開鎖能夠奏效,手機攝像頭必須時刻保持開啟狀態。如我探討過的其他總是開機的設備如亞馬遜的Echo,這可能會引起安全性漏洞和意外的資料獲取。比如一個問題是,手機會記載哪種資訊?它會不會儲存出現在螢幕前非使用者所有的一切面孔資訊?

能否被破解?

蘋果聲稱其安裝用於手機解鎖的人臉識別功能不會被照片或面具欺騙,並且面部資料都會被儲存在手機中加密且有硬體保護的“Secure Enclave”(蘋果手機內置的一種安全模組)中。然而專家則稱人們早晚會破解這些保護措施。但這並不意味著新人臉識別不值得使用,安全總是要和其他的屬性權衡,比如便利。但如果有重大漏洞出現,這項技術則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不授權會被拒之門外

雖然據說用戶可以關掉人臉識別功能,但更大的問題是,其他的應用是否還會繼續使用它,或更廣泛的說,手機生態是否會演變成讓用戶不得不開啟人臉識別的系統,當他們想使用完全又便利的手機且不會被許多功能拒之門外時。

種族差異

正如廣泛報導的那樣,許多人臉識別功能相比與深色皮膚的人,經常更能精確識別淺色皮膚的人。蘋果解決這個問題了嗎?還是深色皮膚的人會發現他們解鎖手機有更大的麻煩。如果蘋果的軟體比以往的那些人臉識別系統在識別不同膚色的人臉上被證明是更準確實用的,那是因為蘋果在訓練演算法的過程中將這些因素考慮了進去。

人臉識別成為了技術熱點,很多人將其視為“未來”的雛形之一,有點像核武器或在1954年看到天上飛的汽車。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在思考他們將如何使用這項技術。這其中的許多嘗試都會因不實用或侵犯隱私而被告終結,但人臉識別終會找到它的安身之所,沒准我們的手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真有這麼一天,那麼正如我們一直在說的問題,誰會對它擁有最高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