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肅省1個縣,縣名很祥和,人口近30萬,是貂蟬故里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市,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省名“甘肅”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全省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

包括86個縣(市、區),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2609.95萬人。

康樂縣,隸屬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南部,東鄰臨洮縣、渭源縣,西接和政縣,南連臨潭縣、卓尼縣,北界廣河縣。

康樂縣境,春秋戰國時期為西羌地,秦漢時屬隴西郡轄境,十六國時為西秦地,後入吐谷渾,

北魏、西魏時屬武始郡轄地,隋朝屬金城郡轄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分狄道縣(今臨洮縣)地,置安樂縣;乾元元年(758年),改為長樂縣,後被吐蕃佔據。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宋將王韶收復岷、洮、河等5州,在今縣境內修築康樂城(今康豐鄉道家村)、劉家川堡(今流川鄉古城村),接著康樂城改為康樂寨,劉家川堡為當川堡,“康樂”之名始於此。金朝皇統二年(1142年),升為康樂縣,後廢縣。

此後,曆元、明、清,今縣境內無縣級行政建置,先後分屬河州、狄道州、岷州等。民國初,今縣境為狄道縣西鄉;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狄道縣為臨洮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析臨洮縣西鄉十三裡以及岷縣、臨潭兩縣飛地,置洮西設治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為康樂設治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

改為康樂縣。

1958年12月,撤銷康樂縣,併入和政縣;1961年12月15日,恢復康樂縣建置,隸屬于臨夏回族自治州。

康樂縣總面積1083平方公里,下轄5個鎮、10個鄉,總人口27.34萬人。相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三國時期關羽的寶馬良駒——胭脂赤兔馬,均出自胭脂川(即胭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