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攝天下丨西子湖畔紅梅俏,胡培烈老師鏡頭下讀到那花開一樹的禪意

之前,欣賞了胡培烈老師在南京梅花山所拍攝的梅花作品,深深地被梅花那種“不同桃李混芳塵”的品質所打動,胡老師拍不同的花,而且同一種花在不同的地方也拍出了不同的韻味,

本期《遊天下大玩家》,我們隨著胡老師的鏡頭,移師杭州,繼續欣賞梅花。

嘉賓介紹

胡培烈‍‍‍

原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先後擔任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主席。中國攝影函授學院廣東分院副院長、院長,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

世界華人攝影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職稱評審聯合會高級職稱評委。

蘇杭地區的梅花,各地都有鮮明的特點,杭州就是一個拍攝梅花的佳地。每年春寒料峭的時節,胡老師就會與浙江的友人聯繫,密切關注這一年的拍花活動。

一旦花期蒞臨,訂張機票就把自己帶到梅花盛放的杭州西子湖邊,一拍就是數天不挪窩。

比起南京,杭州的梅花以紅梅為主,而且在樹上顯得更多更集中。在初春的杭州,點點臘梅點綴著西湖之畔,令賞梅季節的一勺碧水間人山人海。

為了避開峰流,

胡老師時常在大清早來到植物園,趁其他影友還沒到來,整個梅林還很安靜時,憑著十塊錢一張的門票,一個人盡情地享受這片綠野仙蹤般的攝影樂趣。

梅花,這種冬末早春之際開花的“精靈”,以其不畏嚴寒、高潔長壽的品性著稱於世,在百花中傲立群芳。

冷豔、不媚俗、傲世自賞的梅花,在蒼勁的枝幹上勃發生機,讓人徒添生命如此恣意奔放、值得驕傲地活好每一天的欲望。

胡老師鏡頭下的梅花,通過多次曝光延時拍攝,所形成的梅技相互盤紮,如抽象畫的線條交錯,紅白梅如點彩般色彩燦爛,千樹萬樹梅花綻放,朦朧中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2016年初,胡老師在杭州拍梅花時遇到陰雨天氣,但胡老師反而顯得很開心,因為雖然增加了拍攝難度,但雨滴一直凝掛在枝幹和花瓣上,仿佛梅花樹上掛著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更顯其生命力。

有人擔心下雨天,雨水會打濕攝影器材,對此,胡老師一笑置之:攝影器材是拿來使用的,不是拿來收藏的,一些比較差的氣候,拍攝物件反而能給人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模樣,能捕捉到梅花在不同的時間與光影裡的變化。憑著這樣的專一和執著,所以胡老師總能在不同的天氣和光照條件下拍到別人所難以捕捉的鏡頭。

胡老師是一位有創造性的攝影家,他已經超脫了美之為美,美之不美的範疇,以“想像”賦予攝影新的角度,以空氣、光影、抽象、朦朧、印象等現代主義的一系列手法,去對待自己的作品,完成了他對自己的否定和突破,形和物已經不能制約、束縛他;他運用的多次曝光和重疊的多種手段,突破了固定的光影、線條、形體,超然於物象。在他手裡,能拍出自然界所未見之景物,充滿了“禪意”。

經過一次次的學習、探索、嘗試,一次次的自我否定,特別是近年來更多接觸中國美術作品,用心學習、理解中國畫大寫意的東方藝術傳奇,胡老師運用中國虛實寫意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原生態”表達花卉的意境,在作品中融入中國元素。漸漸地,他觸摸到了一個夢幻般朦朧唯美的境界,如中國水墨的潑墨與渲染,又如亦真亦幻的心境觀照。

在這些創新的基礎之上,胡老師更顯示了他自己一貫的大巧若拙、舉重若輕的風格。在樸拙的粗獷中,那些鏡頭中的花卉枝幹,無一不爆發著強烈的生命氣息,它們已脫離具體的自然身份特徵,成為胡老師內心的激情。這是一種化境,是人對生命的體悟。它浪漫、激昂,是獨特生命才能窺見的力量。它也像是一首交響音樂,雖然紊亂卻強大,在濃烈的色彩起伏衝撞中,有著一種喜悅和光榮的張揚,是對生命燦爛般的和夢想般的讚美。

運用多重曝光的攝影技巧,胡老師的梅花攝影作品在畫面上出現了韓愈筆下“熒煌初亂眼,浩蕩忽迷神”的效果;而拍攝角度的多處改變和選取,又使作品裡的梅花時而如山野間一群無邪少女歡笑著飛奔而來,時而又似無視俗塵的修行者高潔自許。

“誰令香滿座,獨使淨無塵。”胡老師的花卉攝影作品真的體現了如其所說既有對攝影技法“融會貫通”的嫺熟駕馭,又有“完全放下”的灑脫不羈。

“我不是大師,我只是個攝影愛好者。”

胡老師認為專注的投入,認真的對待,才能拍到完美的照片。而這一分專注、這一分認真,在他的《述花集續》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圖片由胡培烈老師提供

文字 | 阿超

因為雖然增加了拍攝難度,但雨滴一直凝掛在枝幹和花瓣上,仿佛梅花樹上掛著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更顯其生命力。

有人擔心下雨天,雨水會打濕攝影器材,對此,胡老師一笑置之:攝影器材是拿來使用的,不是拿來收藏的,一些比較差的氣候,拍攝物件反而能給人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模樣,能捕捉到梅花在不同的時間與光影裡的變化。憑著這樣的專一和執著,所以胡老師總能在不同的天氣和光照條件下拍到別人所難以捕捉的鏡頭。

胡老師是一位有創造性的攝影家,他已經超脫了美之為美,美之不美的範疇,以“想像”賦予攝影新的角度,以空氣、光影、抽象、朦朧、印象等現代主義的一系列手法,去對待自己的作品,完成了他對自己的否定和突破,形和物已經不能制約、束縛他;他運用的多次曝光和重疊的多種手段,突破了固定的光影、線條、形體,超然於物象。在他手裡,能拍出自然界所未見之景物,充滿了“禪意”。

經過一次次的學習、探索、嘗試,一次次的自我否定,特別是近年來更多接觸中國美術作品,用心學習、理解中國畫大寫意的東方藝術傳奇,胡老師運用中國虛實寫意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原生態”表達花卉的意境,在作品中融入中國元素。漸漸地,他觸摸到了一個夢幻般朦朧唯美的境界,如中國水墨的潑墨與渲染,又如亦真亦幻的心境觀照。

在這些創新的基礎之上,胡老師更顯示了他自己一貫的大巧若拙、舉重若輕的風格。在樸拙的粗獷中,那些鏡頭中的花卉枝幹,無一不爆發著強烈的生命氣息,它們已脫離具體的自然身份特徵,成為胡老師內心的激情。這是一種化境,是人對生命的體悟。它浪漫、激昂,是獨特生命才能窺見的力量。它也像是一首交響音樂,雖然紊亂卻強大,在濃烈的色彩起伏衝撞中,有著一種喜悅和光榮的張揚,是對生命燦爛般的和夢想般的讚美。

運用多重曝光的攝影技巧,胡老師的梅花攝影作品在畫面上出現了韓愈筆下“熒煌初亂眼,浩蕩忽迷神”的效果;而拍攝角度的多處改變和選取,又使作品裡的梅花時而如山野間一群無邪少女歡笑著飛奔而來,時而又似無視俗塵的修行者高潔自許。

“誰令香滿座,獨使淨無塵。”胡老師的花卉攝影作品真的體現了如其所說既有對攝影技法“融會貫通”的嫺熟駕馭,又有“完全放下”的灑脫不羈。

“我不是大師,我只是個攝影愛好者。”

胡老師認為專注的投入,認真的對待,才能拍到完美的照片。而這一分專注、這一分認真,在他的《述花集續》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圖片由胡培烈老師提供

文字 | 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