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日軍毫無人性,從這裡可以看出來

在美國戰爭片中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情景:美國小分隊中如果有一個士兵受傷且行動不便,

其他隊員就算明知道帶著他是負累,甚至還有可能遇到整隊滅亡的風險,但他們依然不會拋棄傷兵獨自行動。這其實和美國奉行的價值觀有關,在美國軍隊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會丟下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屍首,也會努力將其帶回國內安葬,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等。然而,二戰時期的日本對待類似傷患卻有著和美國截然相反的態度。
一般來說,日軍對傷患有以下幾種做法:

一、直接將他們扔在戰場不管,任其自生自滅;大多數受傷的士兵要麼會引爆手榴彈自殺,要麼會等待清理現場的敵人與之同歸於盡,也有一部分來不及向“天皇”效忠的便成了俘虜。

二、直接而又毫不猶豫的給他們來一槍,以了結其生命,並不會給這些傷兵以安慰或治療。一開始殺死傷兵採取的是槍殺,讓傷兵“享受”到沒有痛苦的死去,

可後來隨著戰爭的膠著和吃緊,日本軍人選擇用刀殺死傷患,據稱是不想浪費子彈。

三、由健全的士兵用槍指著負傷的士兵,逼其用刀剖腹自殺,如果傷兵自殺未死不想自殺,便再用刺刀補殺,直到確認死亡為止!

四、日軍也不是一看到士兵受傷就拋棄不管,

有些受傷看上去比較輕的士兵會被救回。不過,這些人裡的一部分命運也非常悲慘。二戰時的日軍是配備軍醫的,不過,這些軍醫救死扶傷的事沒做多少,倒是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壞事,比如人體試驗等。因此,他們有的是殺人手段。在一些戰役吃緊,或是註定失敗時,就算已經得到救助的傷患此時也會再次成為“累贅”。而軍醫則負責結束這些人的生命,
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打空氣針。有朋友可能不瞭解“空氣針”為什麼能殺人,這是因為當大量空氣進入血管時,由於心臟搏動,空氣和心腔內的血液混合形成大量血沫。當心臟收縮時,這些血沫無法被排出,阻塞肺動脈,導致心率變低,最終可導致猝死。因此,空氣針是一種殘酷的殺人手段。

有一個詞叫“戰友情”,從戰火中磨練出來的這種情感是非常珍貴、真摯的。有時,為了救助一名傷患,一支部隊可能會重返戰場,這對戰友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二戰中的日軍僅僅是為了節約資源,或是擔心情報洩露而“殺人滅口”,這樣的事實簡直是匪夷所思,讓人不得不感歎日本這個國家的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