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主與合資品牌競爭分水嶺即將到來

今日,車企2017年首季銷量成績單陸續出爐,自主品牌整體表現延續了2016年的強勢,

但論成績真正稱得上亮眼的,吉利絕對算一個。4月8日,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宋軍出席向上馬拉松廣州站活動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的2016年,自主品牌幾乎已經佔領了國內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競爭的分水嶺即將到來。

自主品牌低配車市場比重下降

回顧近兩年市場變化,自主品牌除了銷量提升,宋軍表示低配車的市場比重正在下降,

“具象化一點來說,手動擋的比重變小了,自動擋的比重變大了,比如售價在6萬到7萬之間的遠景,上個月遠景的自動擋拿下5000台銷量,這個是此前無法想像的。”

不久前,吉利上市公司公佈了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第一季度的總銷量達到278581輛,同比增長94%,接近翻番,全年百萬輛的目標已完成超過四分之一,吉利汽車3 .0代產品代表博瑞、博越、帝豪G L、帝豪G S,達到了總銷量的44.58%,

也將近一半,從吉利自身產品線不難看出,“更高配”的3.0代產品已經佔領市場主導地位。不過,亮麗的業績背後,宋軍也坦言,目前大部分產品仍處於“有點緊缺”的狀態,整個供應鏈水準仍有拉升空間。

自主、合資品牌競爭分水嶺將到來

近日,多家車企公佈2016年財報,整體而言,自主品牌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包括比亞迪、北汽、長城、江淮等,吉利的營收激增7 8 %達到537.51 .7億元,

淨利潤更比2015年翻了不止一番。

“其實到2016年,如果把中國品牌打一個包,所有的合資品牌打一個包,現在中國品牌已經占了40%多。放長時間來看,我們認為分水嶺就要到來,所謂的分水嶺也就是五五開。”宋軍表示,自主品牌向合資品牌發起挑戰,家族車系組團作戰不失為好方法。

儘管自主品牌整體強勢不容置疑,但長期以來自主品牌在華南市場卻陷入合資品牌堅不可摧的包圍圈,

以吉利為例,其去年華南的終端銷量剛破10萬,也只占全國總量的大概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面對更多合資品牌競爭的華南市場,只有主動出擊,才會讓華南更多的消費者感受到中國品牌升級帶來的體驗式的提升,沒有主動出擊,可能這樣的感受就會提升得慢一些。”宋軍說道。

采寫:南都記者 鐘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