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即將過去的2017,中國房地產十大關鍵字!

整日沉浸在房地產的江湖中,2017年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樓市政策延續自去年國慶以來的持續加碼,在史無前例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房地產的很多指標仍能創歷史新高;這一年,

規模越來越集中;十九大報告也首次未提GDP增長目標,“房住不炒”、租售並舉成為未來政策的主旋律,國家領導人對中國房地產政策的定位發生顛覆性變化。

並購、服務、地產下半場、長租公寓、社群、匠心營造、美好生活、家人、這些詞依舊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手機螢幕裡,大家眼裡的2017十大熱詞又是那些?

● ●● 1● ● ●

房住不炒

本來想把雄安新區放在關鍵字首位,作為這麼一個被稱為千年大計的雄安,未來應該有更多內容值得期待。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房住不炒”之前已經談過多次,但上面這句話寫進了十九大,很有信號意義。

房地產經歷了狂熱-壓制-冷清-的迴圈中,用馮侖任志強的話說,房地產是“夜壺”。

房地產這個“夜壺”,什麼時候會拿來再用呢?恒大的千萬年薪經濟學家說:“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 2● ● ●

限購限貸限價限簽限售

今年,做地產行銷的好憋屈,

限購就算了,限價也算了,可還限簽,財務急的咕咕叫就是無法簽約放款。於是,只能對客戶更加挑剔,非一次性請暫時靠邊站。

自去年“9.30”以來,全國超55個城市發佈了力度不一的房地產調控政策160余次,樓市調控層層加碼後進入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限時代”。

往年一到過年就數錢的好日子,今年地產行銷人還會依舊數錢到手軟嗎?

● ●● 3● ● ●

王石“退位”

軍人出身的王石有英雄情結,在歷次的股權之爭中不畏戰鬥,沒想到王石在2017年宣佈主動放棄萬科董事提名,讓位于鬱亮。畢竟,萬科是自己一手創辦的,就如同自己的孩子。

有很多人對老王很鄙視,恰恰相反,我認為是學習的偶像,不是說學習他換女朋友,而是他的那種精神和自控能力。

或許他的聰明,他的體力,能幾次登上珠穆拉瑪,能把萬科做成行業龍頭,能彙聚了這麼多人才在萬科體系,我們或許沒有那種能力,但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精神,豈不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物件?

● ●● 4● ● ●

做大規模

房地產這行,如果是“小而美”很容易變成“小而沒”,有規模金融機構才會圍著你轉,你的資金成本才會有優勢,所有的優質供應商才會對你另眼看待,才有談判的空間,才能吸引更多的牛逼人,“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話語權”。

碧桂園會衝擊6000億嗎?恒大和萬科將會突破5000億,融創離4000億會有多遠,突破1000億和即將突破1000億的將達到16個以上;想達到全國50強,年銷售額不能低於400億元;全國100強,年銷售額或許不能低於200億。

黑馬從往年的陽光城、旭輝變成了今年的融信、中梁、新力、福晟,都在衝擊500億、千億的路上,泰禾的老大領著高管信誓旦旦明年要衝擊2000億,一直蟄伏鄭州的永威和康橋、綠都、和昌等也開啟了全國化的步伐,進入北京、上海、武漢、西安、蘇州等,開闢新的戰場。

某高管曾對我說:房地產這行,有規模才有更多的利潤,規模關乎企業生存與死亡,不進則“沒”!

● ●● 5● ● ●

生活服務商

都知道房地產進入了下半場,客戶對服務越來越挑剔,開發商希望提供舒適方便的生活讓專案更有競爭力和客戶忠誠度。新的一年,有很多房企提出不僅僅只是蓋個好房子,而是要更加重視業主的服務。綠城提出做“理想生活綜合服務商”、金科新的品牌理念也是“美好生活服務商”。萬科鬱亮說:萬科這兩年提出做城市配套服務商,做的內容就是要成為美好生活的場景師,匹配我們的城市配套服務戰略。

開發的利潤率一直下降,房企還能在銷售房子後通過服務賺錢,何樂不為?比如萬科的美好家業務和萬鏈的裝修業務,比如西安華遠的早教培訓和4點半學堂,融創老大孫宏斌都說了:希望融創的業主看樂視投資的電影,用樂視的電視,去萬達城玩。

只會蓋房子不會為業主生活考慮的開發商,未來的路將越來越窄。

● ●● 6● ● ●

提升品質

既希望高周轉又希望品質好,那有那麼容易的事,品質做不好,結果就是維權。

今年有過交付經驗的應該知道,業主現在實在是太專業了。外立面什麼材質?是鋁板還是陶鑽?石材的厚度是多少?入戶門是什麼品牌?甲級還是乙級?高低配有那些確定?景觀有沒有考慮到兒童和老人的日常需求?公共走廊是不是大白牆?一樓大堂的裝修標準如何?有沒有休息的地方?是不是絕對的人車分流?

現在的客戶首套的房的相比以前少了很多,對居住條件要求越來越高。

房子不缺,好房子很缺。所以今年口碑越好的房企賣的越好,價格貴點都沒關係。各大房企都在品質上下功夫,升級建材品牌和標準,加強品質管控。

造不出來合格的項目,還做什麼房地產?

● ●● 7● ● ●

忙碌焦慮

社會節奏這麼快,各行各業都很焦慮。華為辭退了幾個35歲的員工就鬧出了很多熱議後,中興又有42歲的中興老員工遭辭退後跳樓事件,雖然僅僅只是個例,其實房地產不也如此?因為這行就是體力活。但誰說的地產人混到35不是領導就得捲舖蓋滾蛋?

正常下班稱為不正常,12點回家睡覺是家常便飯,房企的高周轉都是需要員工的深度加班,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兩個人的工資,是的,高薪就是這麼來的。

但,沒辦法還得幹。今年碧桂園又有幾個區域總裁可以拿到1億的工資加獎勵?年收入上千萬的地產人也非常多,好好幹吧,下一個,就是你!

焦慮依舊存在,競爭壓力巨大,尤其很多中小房企從業者,要麼項目被大房企收購人基本全部不要,要麼公司現有的土地儲備幾年就開發完了,下一塊地在那,誰知道?

忙碌中焦慮,焦慮中忙碌,生活,就是這樣!

● ●● 8● ● ●

萬達融創

往年到這個時候,萬達都會是熱點,活躍一陣子。因為萬達的年會除了重磅的王健林的年度總結講話外,還會流出來幾首歌曲,遺憾的是,首富今年的日子相對坎坷。

7月19日,萬達商業分別與富力地產、融創簽署了轉讓協定,萬達以637.5億元的總價將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以及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分別轉讓給富力和融創。

萬達的執行力、資訊化程度和管控能力、商業運營能力全國一流,讓業內同行極為佩服。由於一些任性的投資不太符合國家的政策竟落得變賣這麼多資產。剛剛又傳出萬達旗下互聯網業務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希望萬達能過這一關,今年年會,別忘了還給我們唱歌。

並購王孫宏斌,最大的投資除了萬達還有樂視。9月1日在融創2017半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談到賈躍亭一度哽咽。孫宏斌說,“以前我總說我的人生沒有遺憾了,但在投資樂視之後,如果不把這個公司搞好,我這輩子就真的有遺憾了。”

希望老孫、老王,都沒有遺憾!

● ●● 9● ● ●

地產社群

中國的房地產專案太多,其實線下搞社群的並沒有那麼多,搞社群的其中80%也是為了單純的行銷目的。但是在新媒體,在公眾號,在微信裡,“社群”和“家人”這兩個詞常常被提及,奧倫達、阿那亞、聚龍小鎮、藍灣小鎮這幾個大盤算是國內做的最好的幾個,市區的小盤,鄭州東潤泰和算一個。地產社群的推動,離不開幾個地產自媒體尤其是房精老倪呼籲較早,地產操盤手的手哥和小柒也在北京搞過社群峰會。

搞社群絕對是好事,希望打破鄰居之間的陌生,讓社區更有溫度,綠城、藍城、建業、東原等房企也都在大規模做社群組織,連鄭州恒大都開始嘗試做社群了,大企業較為重視還有建業,他們的社群組織的“君鄰會”,完全獨立於行銷體系,老胡甚至經常直接過問。

● ●● 10● ● ●

地產自媒體

最後這個關鍵字,我不是恬不知恥而是要光明正大的送給:地產自媒體

大家估計又愛又恨,沒事,有什麼意見可以文末直接留言說給我聽。

你可能會說你們這些自媒體沒有節操就會誤導消費者誤導行業,發些軟文,發些維權文。

沒有鞭策,哪有進步。

和地產大行業有關係,和自媒體運營人有關係,和自己專案做的不夠好有關係。你要是好項目絕對天天誇你。但,不可忽視地產自媒體的作用,尤其是內容相對優質的自媒體。

拜微信所賜,公眾號作為最大的閱讀入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知識,看到了更多優秀房企的優秀案例,提升品質的手段、操盤的手法,放大了你的格局和全國視野,當然,還給普通的購房客戶普及了更多的專業知識,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項目,什麼是人性化設計,什麼是靠譜的開發商。

好的內容永遠會有市場,但公眾號未來如何發展?能發展幾年我不知道,希望大家來年繼續支持我,我做個好的地產自媒體人的初心未改。

時間已經不是如流水,簡直就是如火箭!一轉眼,2017馬上就要過去,充實也好荒廢也罷,人生,就是不一樣的體驗過程。

預祝2018,大家都更好!

房地產這行,如果是“小而美”很容易變成“小而沒”,有規模金融機構才會圍著你轉,你的資金成本才會有優勢,所有的優質供應商才會對你另眼看待,才有談判的空間,才能吸引更多的牛逼人,“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話語權”。

碧桂園會衝擊6000億嗎?恒大和萬科將會突破5000億,融創離4000億會有多遠,突破1000億和即將突破1000億的將達到16個以上;想達到全國50強,年銷售額不能低於400億元;全國100強,年銷售額或許不能低於200億。

黑馬從往年的陽光城、旭輝變成了今年的融信、中梁、新力、福晟,都在衝擊500億、千億的路上,泰禾的老大領著高管信誓旦旦明年要衝擊2000億,一直蟄伏鄭州的永威和康橋、綠都、和昌等也開啟了全國化的步伐,進入北京、上海、武漢、西安、蘇州等,開闢新的戰場。

某高管曾對我說:房地產這行,有規模才有更多的利潤,規模關乎企業生存與死亡,不進則“沒”!

● ●● 5● ● ●

生活服務商

都知道房地產進入了下半場,客戶對服務越來越挑剔,開發商希望提供舒適方便的生活讓專案更有競爭力和客戶忠誠度。新的一年,有很多房企提出不僅僅只是蓋個好房子,而是要更加重視業主的服務。綠城提出做“理想生活綜合服務商”、金科新的品牌理念也是“美好生活服務商”。萬科鬱亮說:萬科這兩年提出做城市配套服務商,做的內容就是要成為美好生活的場景師,匹配我們的城市配套服務戰略。

開發的利潤率一直下降,房企還能在銷售房子後通過服務賺錢,何樂不為?比如萬科的美好家業務和萬鏈的裝修業務,比如西安華遠的早教培訓和4點半學堂,融創老大孫宏斌都說了:希望融創的業主看樂視投資的電影,用樂視的電視,去萬達城玩。

只會蓋房子不會為業主生活考慮的開發商,未來的路將越來越窄。

● ●● 6● ● ●

提升品質

既希望高周轉又希望品質好,那有那麼容易的事,品質做不好,結果就是維權。

今年有過交付經驗的應該知道,業主現在實在是太專業了。外立面什麼材質?是鋁板還是陶鑽?石材的厚度是多少?入戶門是什麼品牌?甲級還是乙級?高低配有那些確定?景觀有沒有考慮到兒童和老人的日常需求?公共走廊是不是大白牆?一樓大堂的裝修標準如何?有沒有休息的地方?是不是絕對的人車分流?

現在的客戶首套的房的相比以前少了很多,對居住條件要求越來越高。

房子不缺,好房子很缺。所以今年口碑越好的房企賣的越好,價格貴點都沒關係。各大房企都在品質上下功夫,升級建材品牌和標準,加強品質管控。

造不出來合格的項目,還做什麼房地產?

● ●● 7● ● ●

忙碌焦慮

社會節奏這麼快,各行各業都很焦慮。華為辭退了幾個35歲的員工就鬧出了很多熱議後,中興又有42歲的中興老員工遭辭退後跳樓事件,雖然僅僅只是個例,其實房地產不也如此?因為這行就是體力活。但誰說的地產人混到35不是領導就得捲舖蓋滾蛋?

正常下班稱為不正常,12點回家睡覺是家常便飯,房企的高周轉都是需要員工的深度加班,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兩個人的工資,是的,高薪就是這麼來的。

但,沒辦法還得幹。今年碧桂園又有幾個區域總裁可以拿到1億的工資加獎勵?年收入上千萬的地產人也非常多,好好幹吧,下一個,就是你!

焦慮依舊存在,競爭壓力巨大,尤其很多中小房企從業者,要麼項目被大房企收購人基本全部不要,要麼公司現有的土地儲備幾年就開發完了,下一塊地在那,誰知道?

忙碌中焦慮,焦慮中忙碌,生活,就是這樣!

● ●● 8● ● ●

萬達融創

往年到這個時候,萬達都會是熱點,活躍一陣子。因為萬達的年會除了重磅的王健林的年度總結講話外,還會流出來幾首歌曲,遺憾的是,首富今年的日子相對坎坷。

7月19日,萬達商業分別與富力地產、融創簽署了轉讓協定,萬達以637.5億元的總價將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以及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分別轉讓給富力和融創。

萬達的執行力、資訊化程度和管控能力、商業運營能力全國一流,讓業內同行極為佩服。由於一些任性的投資不太符合國家的政策竟落得變賣這麼多資產。剛剛又傳出萬達旗下互聯網業務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希望萬達能過這一關,今年年會,別忘了還給我們唱歌。

並購王孫宏斌,最大的投資除了萬達還有樂視。9月1日在融創2017半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談到賈躍亭一度哽咽。孫宏斌說,“以前我總說我的人生沒有遺憾了,但在投資樂視之後,如果不把這個公司搞好,我這輩子就真的有遺憾了。”

希望老孫、老王,都沒有遺憾!

● ●● 9● ● ●

地產社群

中國的房地產專案太多,其實線下搞社群的並沒有那麼多,搞社群的其中80%也是為了單純的行銷目的。但是在新媒體,在公眾號,在微信裡,“社群”和“家人”這兩個詞常常被提及,奧倫達、阿那亞、聚龍小鎮、藍灣小鎮這幾個大盤算是國內做的最好的幾個,市區的小盤,鄭州東潤泰和算一個。地產社群的推動,離不開幾個地產自媒體尤其是房精老倪呼籲較早,地產操盤手的手哥和小柒也在北京搞過社群峰會。

搞社群絕對是好事,希望打破鄰居之間的陌生,讓社區更有溫度,綠城、藍城、建業、東原等房企也都在大規模做社群組織,連鄭州恒大都開始嘗試做社群了,大企業較為重視還有建業,他們的社群組織的“君鄰會”,完全獨立於行銷體系,老胡甚至經常直接過問。

● ●● 10● ● ●

地產自媒體

最後這個關鍵字,我不是恬不知恥而是要光明正大的送給:地產自媒體

大家估計又愛又恨,沒事,有什麼意見可以文末直接留言說給我聽。

你可能會說你們這些自媒體沒有節操就會誤導消費者誤導行業,發些軟文,發些維權文。

沒有鞭策,哪有進步。

和地產大行業有關係,和自媒體運營人有關係,和自己專案做的不夠好有關係。你要是好項目絕對天天誇你。但,不可忽視地產自媒體的作用,尤其是內容相對優質的自媒體。

拜微信所賜,公眾號作為最大的閱讀入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知識,看到了更多優秀房企的優秀案例,提升品質的手段、操盤的手法,放大了你的格局和全國視野,當然,還給普通的購房客戶普及了更多的專業知識,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項目,什麼是人性化設計,什麼是靠譜的開發商。

好的內容永遠會有市場,但公眾號未來如何發展?能發展幾年我不知道,希望大家來年繼續支持我,我做個好的地產自媒體人的初心未改。

時間已經不是如流水,簡直就是如火箭!一轉眼,2017馬上就要過去,充實也好荒廢也罷,人生,就是不一樣的體驗過程。

預祝2018,大家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