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大同煤礦萬人坑背後有何隱情?倖存者說出真相

老祖宗曾告誡我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多個神秘的山洞,它們裡面並沒有價值連城的文物,有的只是遍地橫陳的一具具人骨遺骸,這些遺骸無聲地講述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在山西省大同煤峪口的南溝驚現20多個萬人坑,坑內骸骨數量之龐大、分佈之密集讓人目瞪口呆。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發掘整理,確定這些死者是抗戰時期死於大同煤礦的中國勞工,通過遺骨狀態分析以及遺物整理辨別,

工作人員驚奇的發現死者去世時正值青壯年,平均年齡只有32.85歲。在大同,類似南溝這種集中掩埋屍骸的地方多達十幾處,它們所構成的萬人坑體系讓人觸目驚心。而山西大同煤峪口南溝萬人坑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萬人坑”,它上洞寬6米至7米,深40多米;下洞寬4米左右,深70多米。

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瘋狂掠奪山西煤炭資源,從山西、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抓人到大同煤礦當勞工,從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日軍野蠻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它們在大同掠奪煤炭1400多萬噸,6萬多名礦工被摧殘致死,平均每出1000噸煤就有4名礦工死去。尤其在1941年夏天到1943年冬天,大同礦區流行傳染病,礦工死亡數量增加,

日寇成立拉屍隊把礦工屍體、身患重病但尚未死亡的勞工礦工直接扔到山谷野外、山洞和廢窯中,逐漸形成了慘絕人寰的“萬人坑”。

根據“萬人坑”倖存者回憶:當時100多個礦工住在一間陰暗的大房子裡,生存環境惡劣、衛生條件極差,勞工常常食不果腹。

院子外面是日本人荷槍實彈的哨兵和崗樓,每天由日本人押著下井採煤。煤礦生產條件非常惡劣,每天服苦役十幾個小時,被折磨而死的勞工不計其數。

在大同煤峪口南溝萬人坑中,研究人員在發掘中發現了良民證、居住證、勞工證明書等證件,在這些隻字片紙的背後,是日本侵略者強加在無辜者身上的奴役枷鎖,也是日本侵略者對普通百姓實行法西斯統治的直接證據。

731部隊、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殺光搶光燒光”、“大同萬人坑”等一個個詞後面有多少亡魂,森森白骨展示了日寇殘殺中國人之瘋狂歷史,也時刻提醒我們不忘國恥。為了和平,我們收藏戰爭;為了安寧,我們收藏災難;為了未來,我們牢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