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家千萬,卻1美元毛衣穿十幾年,他才是真正的“貴族”!

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看過董卿新節目《朗讀者》的都知道,

節目的最後一位嘉賓都是一位重量級大咖。

比如第一期是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

第二期是聲音藝術家喬榛。

但上周的節目有些特殊,

最後一位嘉賓沒能來到節目現場。

他是位已故近5年的清華老教授,

而代他朗讀的,

是一群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朗讀結束時,董卿紅著眼睛說:

「他燃盡了自己,了無遺憾。

而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人民日報》說他是:

「蠟炬成灰,光愈燦。」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教授?

在他身上,

又有著怎樣的一種力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清華校外一棟塔樓裡,

有一套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

這就是趙家和的家。

屋裡鋪著最老式的地板磚,

唯一一件沒有與時代脫節的電器,

還是學生在幾年前“實在看不過去,

硬給買來裝上的液晶電視”。

一個褪了漆的雙門書櫃,

一個有些歪斜的四輪置物架,

一個小小窄窄的茶几和

一個素色簡易的三人轉角沙發,

就是他家客廳裡的全部傢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趙家和去世後,

老伴兒吳嘉真常常一個人坐在這裡,

整理他生前的筆記、書稿,

偶爾也會出神地望著牆上懸掛的金婚紀念照。

那是他去世前2個月,

打起精神陪她在清華園拍攝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之所以要在校園裡拍金婚照,

是因為趙家和是個“清華人”——

生在清華、長在清華,

他的父親曾是清華法學系的主任。

1951年,17歲的趙家和

考入清華無線電電子學。

畢業時,他拿到了

清華第一屆“優良畢業生”獎狀。

這個被同學公認為“絕頂聰明”的人

選擇了留校任教。

1977年,清華籌建電化教育中心,

43歲的他二話不說,

割捨掉心愛了半輩子的專業,

第一次轉行;

兩年後,學校調他到科研處搞管理,

他再次轉行;

1985年,年過半百的他第三次轉行,

籌建清華第一個文科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轉行,意味著開墾拓荒,

也意味著放棄。

但每次接到新任務的趙家和

只說一個字“好”。

“幹一行、愛一行,

愛一行、成一行。”

很多人這樣概括趙家和。

在科研處做管理的時候,

他因為外語好被派到國外採購設備。

當時出國條件艱苦,

他一個人既當領隊又當翻譯,

白天與外國人談判,

夜裡還要與國內商討策略。

最後,他用幾乎市場價格的一半,

帶回了當時十分先進的電腦。

可20多天的連軸轉,

讓他一下子瘦了十幾斤,

還落下了失眠的毛病。

後來,他參與籌建經管學院。

在那個“兩手空空”的年代,

全院只有一個系,

院辦公室也只有4張辦公桌,

這邊坐兩位副院長、

那邊坐書記和副書記。

儘管條件艱苦,

但他總能在關鍵時候提出不少好主意:

他主張加強金融專業,

為國家對外開放輸送人才;

後來金融系的整個教學大綱,

具體到上什麼課、講什麼、

誰來講都是由他主筆起草的。

1998年,趙家和退休,去了美國,

被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返聘為客座教授,

講授中國經濟改革實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很多人都以為,

他頤養天年的好日子要開始了。

可沒人知道,

他依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苦日子。

去超市,

他只買最便宜的雞腿和法棍麵包;

去商場,

他買的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

一穿就是十幾年;

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

都不會超過100美元;

如果每個月能省下幾塊錢去吃一頓中式自助餐,

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這樣,任職了3年後,

趙家和帶著20多萬美元回了國。

他把這些錢全都交給了

從事金融投資的學生來“打理”。

而他自己繼續在外講學、

給商業機構做顧問。

趙家和從沒有問過投資的收益怎麼樣,

直到2005年的一天,

學生告訴他帳戶裡的錢已經超過了500萬。

趙家和沉吟片刻說:

“嗯,可以做點事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原來,他要做的事是捐資助學。

為瞭解貧寒學子的生活狀況,

趙家和坐公車,

一趟趟跑到北京的遠郊延慶考察。

老伴心疼他,

勸他包個車,他卻不捨得。

奔波了大半年,

趙家和終於得出了結論:

從小學到初中有義務教育,

上大學有國家助學貸款,

這錢要花在窮孩子“最要勁”的高中。

從2006年開始,一筆筆助學款從北京寄出,

他前後動用了200多萬積蓄,

資助了幾百個貧困高中生,

而最後的署名只是“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3年後,趙家和決定改變捐助方式,

從白銀市實驗中學整班資助開始,

把捐助範圍從全國多地向西部聚攏。

後來,他又有了成立一個助學基金會的想法,

好讓助學行為更加長久和規範。

至於基金會的名字,

大家都建議用“家和”,

因為既是他的名字,

也有“家和萬事興”的意思。

趙家和卻直搖頭,

他沉默良久,

一揮手說:“就叫興華吧。”

音似“清華”,

這是他眷戀了一輩子的地方,

也是他畢生的追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助學走上了正軌,

可趙家和卻查出了肺癌晚期,

癌細胞已經向脊椎和腦部轉移。

當時,趙家和的帳戶上已經有上千萬的資產,

足夠支持他接受最好的治療。

可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保守治療,捐出1500萬全部積蓄用於助學。

為了治療癌症,

趙家和需要用一種英國進口藥,

效果是好,但價格昂貴,

一片就要500元。

他聽說有一種仿製藥,

只要50塊錢一片,

就托人帶了一些,

結果因過敏而高燒不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趙家和的脾氣很好,

一輩子沒和老伴兒拌過嘴,

但因為這個藥,

他沒少和老伴兒發生爭執。

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吃進口藥,一天吃仿製藥,

可結果還是過敏。

後來,老伴兒看他實在難受,

這才偷偷把藥換成了進口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2012年,由趙家和捐資宣導建立的

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

基金會成立當日,

趙家和從病榻上打來電話:

不要向媒體透露他的姓名,

也不要帶回任何禮物。

所以,最後在新聞稿上寫的是——

“一位身患癌症的清華退休老教授”捐的錢。

這一年的7月,

甘肅省白銀市實驗中學

一個受捐班級的高考分數創了一個奇跡:

全班高考最高分677,

一本錄取率高達88.37%。

但不幸的是,也是在這個月,

趙家和溘然長逝。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生命的盡頭,

他沒有花圈簇擁,

也沒有白菊黑紗,

他捐出了自己的遺體,

用於醫學研究,

而留給兒女的,

只剩下那套70多平米的房子。

他在遺囑裡特意囑咐:

“要賣房,只能賣給學校。”

在《朗讀者》的節目裡,

他的女兒說↓↓↓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有人說,趙家和是“富有的窮人”:

可以賺得大錢,他放棄了;

已經賺到的錢,他也放棄了;

就連人人羡慕的生活,他都放棄了。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趙家和教授的原因。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

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

環球人物新媒體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轉載須經授權

他因為外語好被派到國外採購設備。

當時出國條件艱苦,

他一個人既當領隊又當翻譯,

白天與外國人談判,

夜裡還要與國內商討策略。

最後,他用幾乎市場價格的一半,

帶回了當時十分先進的電腦。

可20多天的連軸轉,

讓他一下子瘦了十幾斤,

還落下了失眠的毛病。

後來,他參與籌建經管學院。

在那個“兩手空空”的年代,

全院只有一個系,

院辦公室也只有4張辦公桌,

這邊坐兩位副院長、

那邊坐書記和副書記。

儘管條件艱苦,

但他總能在關鍵時候提出不少好主意:

他主張加強金融專業,

為國家對外開放輸送人才;

後來金融系的整個教學大綱,

具體到上什麼課、講什麼、

誰來講都是由他主筆起草的。

1998年,趙家和退休,去了美國,

被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返聘為客座教授,

講授中國經濟改革實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很多人都以為,

他頤養天年的好日子要開始了。

可沒人知道,

他依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苦日子。

去超市,

他只買最便宜的雞腿和法棍麵包;

去商場,

他買的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

一穿就是十幾年;

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

都不會超過100美元;

如果每個月能省下幾塊錢去吃一頓中式自助餐,

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這樣,任職了3年後,

趙家和帶著20多萬美元回了國。

他把這些錢全都交給了

從事金融投資的學生來“打理”。

而他自己繼續在外講學、

給商業機構做顧問。

趙家和從沒有問過投資的收益怎麼樣,

直到2005年的一天,

學生告訴他帳戶裡的錢已經超過了500萬。

趙家和沉吟片刻說:

“嗯,可以做點事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原來,他要做的事是捐資助學。

為瞭解貧寒學子的生活狀況,

趙家和坐公車,

一趟趟跑到北京的遠郊延慶考察。

老伴心疼他,

勸他包個車,他卻不捨得。

奔波了大半年,

趙家和終於得出了結論:

從小學到初中有義務教育,

上大學有國家助學貸款,

這錢要花在窮孩子“最要勁”的高中。

從2006年開始,一筆筆助學款從北京寄出,

他前後動用了200多萬積蓄,

資助了幾百個貧困高中生,

而最後的署名只是“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3年後,趙家和決定改變捐助方式,

從白銀市實驗中學整班資助開始,

把捐助範圍從全國多地向西部聚攏。

後來,他又有了成立一個助學基金會的想法,

好讓助學行為更加長久和規範。

至於基金會的名字,

大家都建議用“家和”,

因為既是他的名字,

也有“家和萬事興”的意思。

趙家和卻直搖頭,

他沉默良久,

一揮手說:“就叫興華吧。”

音似“清華”,

這是他眷戀了一輩子的地方,

也是他畢生的追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助學走上了正軌,

可趙家和卻查出了肺癌晚期,

癌細胞已經向脊椎和腦部轉移。

當時,趙家和的帳戶上已經有上千萬的資產,

足夠支持他接受最好的治療。

可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保守治療,捐出1500萬全部積蓄用於助學。

為了治療癌症,

趙家和需要用一種英國進口藥,

效果是好,但價格昂貴,

一片就要500元。

他聽說有一種仿製藥,

只要50塊錢一片,

就托人帶了一些,

結果因過敏而高燒不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趙家和的脾氣很好,

一輩子沒和老伴兒拌過嘴,

但因為這個藥,

他沒少和老伴兒發生爭執。

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吃進口藥,一天吃仿製藥,

可結果還是過敏。

後來,老伴兒看他實在難受,

這才偷偷把藥換成了進口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2012年,由趙家和捐資宣導建立的

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

基金會成立當日,

趙家和從病榻上打來電話:

不要向媒體透露他的姓名,

也不要帶回任何禮物。

所以,最後在新聞稿上寫的是——

“一位身患癌症的清華退休老教授”捐的錢。

這一年的7月,

甘肅省白銀市實驗中學

一個受捐班級的高考分數創了一個奇跡:

全班高考最高分677,

一本錄取率高達88.37%。

但不幸的是,也是在這個月,

趙家和溘然長逝。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生命的盡頭,

他沒有花圈簇擁,

也沒有白菊黑紗,

他捐出了自己的遺體,

用於醫學研究,

而留給兒女的,

只剩下那套70多平米的房子。

他在遺囑裡特意囑咐:

“要賣房,只能賣給學校。”

在《朗讀者》的節目裡,

他的女兒說↓↓↓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有人說,趙家和是“富有的窮人”:

可以賺得大錢,他放棄了;

已經賺到的錢,他也放棄了;

就連人人羡慕的生活,他都放棄了。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趙家和教授的原因。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

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

環球人物新媒體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轉載須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