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觸樂最值得閱讀的10篇文章

2017年過去了,我們很懷念它。

在過去的一年中,觸樂繼續朝著“做最優秀的遊戲媒體,提供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文章”的方向而努力,每一天,都記錄著與國內外遊戲相關的人和事。

新年元旦之際,我們也打算同去年的總結一樣,為大家推薦10篇我們在過去一年發表的文章。

我們在去年的總結,題為“2016年,觸樂最值得閱讀的10篇文章”,至今我還記得有一位讀者老爺評論,“說實話,你們有很多好文章,但這十篇我都不喜歡”,這真是令人遺憾……但老實說,我們每年選取10篇文章,其實也有自己的私心在。因為這10篇文章,無論在讀者老爺心中算不算“最值得閱讀”,它們都是我們觸樂編輯部自己最喜歡的10篇文章。

所以今年的10篇文章依舊如此,我們希望它們是最值得讀者閱讀的,同時,它們也肯定是我們自己最喜歡的。我們希望這些文章呈現觸樂的多面,我們報導遊戲、好玩的遊戲、爛遊戲,也報導玩遊戲的人、和遊戲有關的人……有的時候,甚至是和遊戲關係沒那麼大的人。但無論是哪種報導,是獨家故事還是記錄、評論與分析,我們都希望它很好看。

這10篇文章將是我們2017年成果的體現,我們希望借之來感謝讀者老爺們在過去一年的支持、鼓勵與批評,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7東京電玩展遊記二三四日合集:4chan的遊戲開發者們

4chan匿名討論區在國外被稱為網路的下限,但在中國並沒有太高的話題度,至於4chan上的遊戲開發者們,絕大多數的中國玩家原本可能永遠沒什麼機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那裡的數百位遊戲開發者,或多或少都是社會邊緣人,

絕大多數都在各自為戰,連二人組都相當罕見。為了堅持願景與野心,他們大多被迫掌握了多人一倍的技藝,讓自己能夠一手包辦程式設計、美術、作曲、音效、寫作……做出一款遊戲所需的一切,而代價則是遊戲的開發效率低下,隨便一個規模不起眼的專案都可能需要耗時數年。

TGS上《VA-11 HALL-A》的隊伍排到了70分鐘

但憑藉4chan的氛圍,這數百位開發者也確實聚集在一起,產出了諸如《Risk of Rain》《VA-11 HALL-A》這樣的優秀作品,也有更多做完的、沒做完的、小有名氣的、無名的遊戲誕生在4chan的/AGDG/板塊。

本文的作者出於好奇,在/AGDG/“臥底”多年,親眼目睹了這個社群從數十人膨脹至數百人的過程,也借2017年東京電玩展的機會,親身經歷並記錄下他們的故事。

這些故事展示了遊戲的一種可能:在遊戲無力改變的世界中,還有人能通過遊戲改變自己的命運。

文章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4277.html

愛與家庭——與父親綠箭重逢

小七在父親去世以後才開始正式玩魔獸。他加入了一個工會,與另外4位平均年齡超過30歲的玩家組成固定隊。小七終究還是跟隊友們聊起父親的事。他玩魔獸,就是想知道父親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走一走爸爸曾經走過的路,看一看爸爸曾經見過的風景”。他希望找到父親曾經待過的公會。如果還有人記得他的父親,他希望能跟他談談,講講關於他父親的一切。

小七第一次登陸父親的帳號

此事迅速獲得關注,NGA論壇的工作人員通過內部方式聯絡網易,觸樂的編輯也聯絡了暴雪公司。帳號找回進入流程,小七即將在遊戲裡與父親的角色綠箭重逢。為了記錄這一時刻,本文作者坐上了南下的火車,採訪到了小七、小七的母親以及小七父親當年的戰友。

小七的故事背後還有更多故事。小七有他的煩惱,小七的母親也有,她並不喜歡遊戲,在她看來,《魔獸世界》奪走了她丈夫陪伴家人的時間,摧毀了他的健康,最後留下她一個人贍養父母,撫育孩子。獨自支撐起一個家已經讓她感到疲憊,而現在孩子也愛上了遊戲。遊戲是她和兒子間的巴別塔,小七到遊戲裡追尋父親的記憶,她搶不過遊戲帳號、媒體、影視公司,沒人在乎她的看法、徵求她的意見,人們忘記了她也同樣失去了至親的愛人。

這是另一個“愛與家庭”的故事。

文章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288.html

卡姆樂屋:北京第一家遊戲機店的29年

卡姆樂屋建立於1988年,是北京歷史最久的遊戲機店,至今已經經營了二十九年,很可能也是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專門做遊戲機出售和維修的商店。因為卡姆樂屋有拆遷的傳聞,本文作者前往那裡,與四個人、一群老顧客、還有一隻貓,度過了幾個下午。

去遊戲機店的老玩家似乎總能說出非常奇妙的話來,其中這句話最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玩遊戲機。等我們長大了,遊戲機還是我們玩。”

在卡姆樂屋蹲著打遊戲的老玩家

對這些老玩家們來說,卡姆樂屋是寄託他們記憶的地方;在老店主眼裡,卡姆樂屋像是江湖中一間小小的悅來客棧,見證了一代代遊戲機的興衰;而藍姐則更多地想講一講顧客們的故事,這三十年來的人來人往。

希望你也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卡姆樂屋”。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137.html

掃雷中國風雲錄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掃雷只是Windows自帶的一個小遊戲,在斷網或者無聊的時候亂點一氣打發時間,但這個目標單一的小遊戲,也有自己的江湖。

2006年,“校長”張砷鎵創立了掃雷網,超高難度的挑戰吸引了一些掃雷愛好者,經嚴格的資訊審核後,錄製自己的挑戰上傳到網站。在2013年之前,張砷鎵40秒完成高級掃雷的記錄保持了6年,獨霸“雷帝”稱號。2013年之後,掃雷網開始有更多對掃雷有著獨到技巧的玩家湧現,包括掃雷女子世界冠軍周丹、清華學霸郭蔚嘉、初級NF某項世界紀錄保持者郭錦洋……

“雷界眾生”

在這個掃雷的江湖裡很多人都在經歷著如同古龍武俠小說般的浮浮沉沉,也總有人朝著世界紀錄不斷突破。雖然在Win8之後掃雷就從“系統自帶程式”裡消失了,但即使你不會再專門去玩,這個年代感十足的小遊戲背後的故事也會給你留下別樣的印象。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141.html

我們給中老年朋友寫了一封防欺詐的信

在我們的《揭秘登上蘋果付費榜的50元傳銷手游》一文中,作者親歷並揭露了某個“以手游為名,行傳銷軟體之實”的軟體。文章描述了一個名為《英倫大廈》的“遊戲”,這個所謂的“遊戲”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龐氏騙局。遊戲商通過販賣初期啟動碼和線下銷售遊戲幣牟利,部分玩家在遊戲中賺到的錢實則全都來自於其他玩家的投入。文章發佈之後,我們從收集到的讀者回饋中發現,有部分讀者反映身邊的老人或長輩曾經,或正在被此類遊戲欺騙,且“很難勸服”。

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篇適應中老年朋友圈的文章,並使用中老年朋友熟悉的語氣風格撰寫及排版,包括調整字型大小,重點詞語變色,使用符合大多數中老年人美感的圖片等。在整個過程中,微信公眾號 健康國學大講堂 提供了技術及排版支援。

掛遊戲皮搞傳銷的“英倫”遊戲系列

其實我們對所謂“中老年風格”掌握尚不熟悉。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出一篇這樣的文章,年輕人可以轉發給長輩,同時並不會覺得羞恥或不好意思;長輩可以順暢閱讀,理解並轉發給他們的朋友,仿佛就是他們每天轉發的消息中的一條。

作為遊戲媒體,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定責任幫助對遊戲並不熟悉的人群避免損失,盡力避免讓他們被心目中的“遊戲”傷害,也有義務盡力幫助遊戲者說服正在或可能被欺騙的家人或親屬。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071.html

斧子面世一周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斧子被稱為“首款國產主機”,在它問世前,人們充滿質疑,但也有期待;在2016年5月10日的發佈會後,質疑和期待幾乎都變成了批評,絕大多數玩家都很失望,有人甚至很憤怒。

在一年前的全盛時期,斧子團隊曾有深圳和北京兩個基地,員工總數200人左右。研發團隊和商務團隊在深圳,主要負責硬體的開發和製作,最多時工程師數量“有100多人”。北京基地則負責市場、運營及行政等部分。

斧子發佈會有一張流傳甚廣的圖片,索尼、微軟、任天堂三家LOGO後面跟著斧子標題

一年後,只有十幾個人負責維持“戰斧F1”產品線,其中包括系統維護、遊戲軟體和客服售後,之前的研發團隊已歸入藍港的硬體中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斧子已經死了。

但斧子確實還活著,本文作者採訪了斧子科技創始人王峰和其他數位已離職的聯合創始人,試圖還原那段日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也希望在斧子面世一周年後,當所有外部的聲音都逐漸停息,我們能夠記錄下斧子內部幾位元重要相關人士自己的聲音。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040.html

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

你也許第一次聽說三和,但在網路上,三和早已鼎鼎大名。三和市場位於深圳市龍華新區景樂新村北區。在它周圍,憑藉著低廉的生活成本,這裡成為了低收入人群的樂土。

在這裡,上網只要一塊五。網吧不僅能提供最廉價的娛樂活動,也給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住所。去年11月的整改之前,還有許多連網吧都住不起的失業者,睡滿了大街小巷。

這句話在網路上成為了三和的“名片”標題

有人聽說了這些人的存在。因為好奇和無聊,他們湧入三和本地的QQ群。一張衣衫襤褸的照片、一句走投無路的哀怨,無不挑動著圍觀者的神經。他們興奮地傳頌著這群人的事蹟,並給他們取了一個充滿嘲諷,卻又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的名稱:三和大神。

這些人終日沉醉在網吧裡。有的是為了玩遊戲,有的是為了生存。為了搞清楚他們究竟在玩些什麼,本文作者和一些當地人取得聯繫,並聽了聽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這篇文章中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點,希望你也是。

文章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974.html

《尼爾:機械紀元》:人性的,太人性的

遊戲評測在這個時代並不如一個“故事”那般受眾廣泛。另一方面,在遊戲評測中寫開發者的故事,也可能會是件多此一舉的事情。因為一般來說,人們在品嘗雞蛋之前,沒必要事先瞭解下蛋的雞,對遊戲的體驗也是如此。

——但橫尾太郎的遊戲絕對是個例外。他的每部作品都能為自己吸引到新的追隨者,同時也可能會讓另一些人發誓終生遠離,引力與斥力總是濃縮於同一個奇點,而且往往會被埋藏在遊戲的最深處。這種魅力是如此獨特,以致於玩家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準備,遭到的驚嚇可能會遠遠大於收穫的驚喜。

《尼爾:機械紀元》

考慮到《尼爾:機械紀元》(NieR: Automata)是十幾年來他名下首部移植PC的作品,很多玩家將第一次接觸到他的遊戲,因此就更有必要事先瞭解此人過去的光輝事蹟(或者說是斑斑劣跡)。提前預料到自己可能會面對何種情況也許有損於遊戲體驗,但這樣也能有效避免自己在世上增加一個憎恨的目標。

談論橫尾太郎作品中的閃光點(無論是怎樣顏色的光……)是無法避免劇透的:如果不涉及劇透,能提及的內容就只能局限於遊戲的最表層,與宣傳資料毫無差異。因此,本文作者將充滿標注風險等級的劇透開關,讓讀者根據相應描述判斷是否要展開劇透內容。

這是一篇貼心、高大全、中肯、卻又獨到的遊戲評測。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432.html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電子遊戲的世界裡遍地是篝火

篝火作為一個經典元素,在遊戲中被廣泛運用。無論是存檔、休憩、傳送、烹飪,還是作為承載故事的場景,你如果稍微一想,便覺得在遊戲中使用篝火場景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多故事會超過一天,有夜晚,場景又經常發生在野外,英雄冒險、戰鬥了一天,也需要休息,需要享受片刻的寧靜,他們找不到旅館,就得紮營、點篝火。

但在電子遊戲幾十年的歷史中,篝火的意義也不斷發展演變。它在不同的遊戲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合理”的,也有“合情”的,甚至還有國產網游中自成流派的“篝火掛機”,你很難說它們彼此之前有什麼必然聯繫,但遊戲開發者如《黑暗之魂》中的傳火者一般始終在將篝火不停地傳承下去。

《黑暗之魂》中的篝火

這些篝火極其自然地出現,你甚至很難意識到它有多重要、在電子遊戲當中又存在著如此之多的篝火。本文作者細數了遊戲中經典的篝火,當你今後在篝火邊坐下,想要說點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的時候,不如聊聊篝火,跟你的朋友傳個火。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029.html

《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

2016年8月,《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爆紅朋友圈,將這位遠離大眾8年的精神科大夫再度拉回到聚光燈前,我們也發佈了《被楊永信改造的孩子們》系列專題。但在大半年過後,楊永信網戒中心電擊事件似乎又像曾經一樣平息下來,雖然大眾對於事件的熱度逐漸冷卻,但仍然有人在堅持。

《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的故事講述了三個普通人,他們由於義憤、責任或自我救贖,投入到這場看起來沒有希望的戰鬥中;《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則借幾位家長的回憶與自述,以及從大量家長來電中篩選出的有價值的、從未向外界公開過的資訊,講述了“三類典型的家長群體”。

我們希望更真實也更客觀地從多個角度觀察和報導楊永信網戒中心。只從一個角度,或者在短篇幅內是很難說清楚的——《被楊永信改造的孩子們》《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這三篇文章實際上試圖逐漸深入這些問題。我們並不想“拯救”誰,也並不是和誰戰鬥,我們只希望做我們認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某些原因,這兩篇文章從它應當出現的地方消失了,或者沒有出現在它應當出現的地方。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或觸樂微信(chuappgame),隨時查看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他希望找到父親曾經待過的公會。如果還有人記得他的父親,他希望能跟他談談,講講關於他父親的一切。

小七第一次登陸父親的帳號

此事迅速獲得關注,NGA論壇的工作人員通過內部方式聯絡網易,觸樂的編輯也聯絡了暴雪公司。帳號找回進入流程,小七即將在遊戲裡與父親的角色綠箭重逢。為了記錄這一時刻,本文作者坐上了南下的火車,採訪到了小七、小七的母親以及小七父親當年的戰友。

小七的故事背後還有更多故事。小七有他的煩惱,小七的母親也有,她並不喜歡遊戲,在她看來,《魔獸世界》奪走了她丈夫陪伴家人的時間,摧毀了他的健康,最後留下她一個人贍養父母,撫育孩子。獨自支撐起一個家已經讓她感到疲憊,而現在孩子也愛上了遊戲。遊戲是她和兒子間的巴別塔,小七到遊戲裡追尋父親的記憶,她搶不過遊戲帳號、媒體、影視公司,沒人在乎她的看法、徵求她的意見,人們忘記了她也同樣失去了至親的愛人。

這是另一個“愛與家庭”的故事。

文章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288.html

卡姆樂屋:北京第一家遊戲機店的29年

卡姆樂屋建立於1988年,是北京歷史最久的遊戲機店,至今已經經營了二十九年,很可能也是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家專門做遊戲機出售和維修的商店。因為卡姆樂屋有拆遷的傳聞,本文作者前往那裡,與四個人、一群老顧客、還有一隻貓,度過了幾個下午。

去遊戲機店的老玩家似乎總能說出非常奇妙的話來,其中這句話最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玩遊戲機。等我們長大了,遊戲機還是我們玩。”

在卡姆樂屋蹲著打遊戲的老玩家

對這些老玩家們來說,卡姆樂屋是寄託他們記憶的地方;在老店主眼裡,卡姆樂屋像是江湖中一間小小的悅來客棧,見證了一代代遊戲機的興衰;而藍姐則更多地想講一講顧客們的故事,這三十年來的人來人往。

希望你也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卡姆樂屋”。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137.html

掃雷中國風雲錄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掃雷只是Windows自帶的一個小遊戲,在斷網或者無聊的時候亂點一氣打發時間,但這個目標單一的小遊戲,也有自己的江湖。

2006年,“校長”張砷鎵創立了掃雷網,超高難度的挑戰吸引了一些掃雷愛好者,經嚴格的資訊審核後,錄製自己的挑戰上傳到網站。在2013年之前,張砷鎵40秒完成高級掃雷的記錄保持了6年,獨霸“雷帝”稱號。2013年之後,掃雷網開始有更多對掃雷有著獨到技巧的玩家湧現,包括掃雷女子世界冠軍周丹、清華學霸郭蔚嘉、初級NF某項世界紀錄保持者郭錦洋……

“雷界眾生”

在這個掃雷的江湖裡很多人都在經歷著如同古龍武俠小說般的浮浮沉沉,也總有人朝著世界紀錄不斷突破。雖然在Win8之後掃雷就從“系統自帶程式”裡消失了,但即使你不會再專門去玩,這個年代感十足的小遊戲背後的故事也會給你留下別樣的印象。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141.html

我們給中老年朋友寫了一封防欺詐的信

在我們的《揭秘登上蘋果付費榜的50元傳銷手游》一文中,作者親歷並揭露了某個“以手游為名,行傳銷軟體之實”的軟體。文章描述了一個名為《英倫大廈》的“遊戲”,這個所謂的“遊戲”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龐氏騙局。遊戲商通過販賣初期啟動碼和線下銷售遊戲幣牟利,部分玩家在遊戲中賺到的錢實則全都來自於其他玩家的投入。文章發佈之後,我們從收集到的讀者回饋中發現,有部分讀者反映身邊的老人或長輩曾經,或正在被此類遊戲欺騙,且“很難勸服”。

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篇適應中老年朋友圈的文章,並使用中老年朋友熟悉的語氣風格撰寫及排版,包括調整字型大小,重點詞語變色,使用符合大多數中老年人美感的圖片等。在整個過程中,微信公眾號 健康國學大講堂 提供了技術及排版支援。

掛遊戲皮搞傳銷的“英倫”遊戲系列

其實我們對所謂“中老年風格”掌握尚不熟悉。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出一篇這樣的文章,年輕人可以轉發給長輩,同時並不會覺得羞恥或不好意思;長輩可以順暢閱讀,理解並轉發給他們的朋友,仿佛就是他們每天轉發的消息中的一條。

作為遊戲媒體,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定責任幫助對遊戲並不熟悉的人群避免損失,盡力避免讓他們被心目中的“遊戲”傷害,也有義務盡力幫助遊戲者說服正在或可能被欺騙的家人或親屬。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071.html

斧子面世一周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斧子被稱為“首款國產主機”,在它問世前,人們充滿質疑,但也有期待;在2016年5月10日的發佈會後,質疑和期待幾乎都變成了批評,絕大多數玩家都很失望,有人甚至很憤怒。

在一年前的全盛時期,斧子團隊曾有深圳和北京兩個基地,員工總數200人左右。研發團隊和商務團隊在深圳,主要負責硬體的開發和製作,最多時工程師數量“有100多人”。北京基地則負責市場、運營及行政等部分。

斧子發佈會有一張流傳甚廣的圖片,索尼、微軟、任天堂三家LOGO後面跟著斧子標題

一年後,只有十幾個人負責維持“戰斧F1”產品線,其中包括系統維護、遊戲軟體和客服售後,之前的研發團隊已歸入藍港的硬體中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斧子已經死了。

但斧子確實還活著,本文作者採訪了斧子科技創始人王峰和其他數位已離職的聯合創始人,試圖還原那段日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也希望在斧子面世一周年後,當所有外部的聲音都逐漸停息,我們能夠記錄下斧子內部幾位元重要相關人士自己的聲音。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3040.html

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

你也許第一次聽說三和,但在網路上,三和早已鼎鼎大名。三和市場位於深圳市龍華新區景樂新村北區。在它周圍,憑藉著低廉的生活成本,這裡成為了低收入人群的樂土。

在這裡,上網只要一塊五。網吧不僅能提供最廉價的娛樂活動,也給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住所。去年11月的整改之前,還有許多連網吧都住不起的失業者,睡滿了大街小巷。

這句話在網路上成為了三和的“名片”標題

有人聽說了這些人的存在。因為好奇和無聊,他們湧入三和本地的QQ群。一張衣衫襤褸的照片、一句走投無路的哀怨,無不挑動著圍觀者的神經。他們興奮地傳頌著這群人的事蹟,並給他們取了一個充滿嘲諷,卻又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的名稱:三和大神。

這些人終日沉醉在網吧裡。有的是為了玩遊戲,有的是為了生存。為了搞清楚他們究竟在玩些什麼,本文作者和一些當地人取得聯繫,並聽了聽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這篇文章中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點,希望你也是。

文章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974.html

《尼爾:機械紀元》:人性的,太人性的

遊戲評測在這個時代並不如一個“故事”那般受眾廣泛。另一方面,在遊戲評測中寫開發者的故事,也可能會是件多此一舉的事情。因為一般來說,人們在品嘗雞蛋之前,沒必要事先瞭解下蛋的雞,對遊戲的體驗也是如此。

——但橫尾太郎的遊戲絕對是個例外。他的每部作品都能為自己吸引到新的追隨者,同時也可能會讓另一些人發誓終生遠離,引力與斥力總是濃縮於同一個奇點,而且往往會被埋藏在遊戲的最深處。這種魅力是如此獨特,以致於玩家如果沒有事先做好準備,遭到的驚嚇可能會遠遠大於收穫的驚喜。

《尼爾:機械紀元》

考慮到《尼爾:機械紀元》(NieR: Automata)是十幾年來他名下首部移植PC的作品,很多玩家將第一次接觸到他的遊戲,因此就更有必要事先瞭解此人過去的光輝事蹟(或者說是斑斑劣跡)。提前預料到自己可能會面對何種情況也許有損於遊戲體驗,但這樣也能有效避免自己在世上增加一個憎恨的目標。

談論橫尾太郎作品中的閃光點(無論是怎樣顏色的光……)是無法避免劇透的:如果不涉及劇透,能提及的內容就只能局限於遊戲的最表層,與宣傳資料毫無差異。因此,本文作者將充滿標注風險等級的劇透開關,讓讀者根據相應描述判斷是否要展開劇透內容。

這是一篇貼心、高大全、中肯、卻又獨到的遊戲評測。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432.html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電子遊戲的世界裡遍地是篝火

篝火作為一個經典元素,在遊戲中被廣泛運用。無論是存檔、休憩、傳送、烹飪,還是作為承載故事的場景,你如果稍微一想,便覺得在遊戲中使用篝火場景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多故事會超過一天,有夜晚,場景又經常發生在野外,英雄冒險、戰鬥了一天,也需要休息,需要享受片刻的寧靜,他們找不到旅館,就得紮營、點篝火。

但在電子遊戲幾十年的歷史中,篝火的意義也不斷發展演變。它在不同的遊戲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合理”的,也有“合情”的,甚至還有國產網游中自成流派的“篝火掛機”,你很難說它們彼此之前有什麼必然聯繫,但遊戲開發者如《黑暗之魂》中的傳火者一般始終在將篝火不停地傳承下去。

《黑暗之魂》中的篝火

這些篝火極其自然地出現,你甚至很難意識到它有多重要、在電子遊戲當中又存在著如此之多的篝火。本文作者細數了遊戲中經典的篝火,當你今後在篝火邊坐下,想要說點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的時候,不如聊聊篝火,跟你的朋友傳個火。

本文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2029.html

《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

2016年8月,《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爆紅朋友圈,將這位遠離大眾8年的精神科大夫再度拉回到聚光燈前,我們也發佈了《被楊永信改造的孩子們》系列專題。但在大半年過後,楊永信網戒中心電擊事件似乎又像曾經一樣平息下來,雖然大眾對於事件的熱度逐漸冷卻,但仍然有人在堅持。

《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的故事講述了三個普通人,他們由於義憤、責任或自我救贖,投入到這場看起來沒有希望的戰鬥中;《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則借幾位家長的回憶與自述,以及從大量家長來電中篩選出的有價值的、從未向外界公開過的資訊,講述了“三類典型的家長群體”。

我們希望更真實也更客觀地從多個角度觀察和報導楊永信網戒中心。只從一個角度,或者在短篇幅內是很難說清楚的——《被楊永信改造的孩子們》《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被楊永信拯救的家長們》,這三篇文章實際上試圖逐漸深入這些問題。我們並不想“拯救”誰,也並不是和誰戰鬥,我們只希望做我們認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某些原因,這兩篇文章從它應當出現的地方消失了,或者沒有出現在它應當出現的地方。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或觸樂微信(chuappgame),隨時查看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