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川藏運輸線的背後,也只有中國軍人才敢在這種路上開車!

從成都平原一直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腳下,川藏公路是當年10萬築路大軍用“每前進一公里就有一名戰士倒下”的巨大代價,從落差數千米的懸崖絕壁上一米一米艱難“摳築”而成,

被中外地質學家稱為“世界上最危險之路”。它是連接雪域邊陲西藏和內地戰略運輸的大通道。

每年3月,玉蘭花開的日子,就是兵站部官兵上線執行運輸任務的時候。

今年3月,玉蘭花開了,又該上線了。第一次隨班長張天志上線的新兵吳國軍望著左側的懸崖和右側的峭壁,

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他嚇得背上直冒虛汗,小心翼翼地問班長:“這車怎麼開呀?車比路還寬啊!”

想想自己當年也是這樣害怕,真是寧願走路也不願開車。心裡這樣想,嘴上可沒這樣說。他沖小吳笑了笑,說:“壯起膽子開。多跑幾趟,

膽練大了,就不怕了!”

壯起膽子開。張天志說得對,跑川藏線光有過硬的駕駛技術不行,還非得有那麼一股子英雄氣。

這是怎樣的一條路呵!全線高山峽谷地段1300餘公里,占總長的61%,而坡道路段占了86%,最小轉彎半徑為12米,最大縱坡為15%,夏秋泥石流、塌方、飛石、水毀災害不斷,

冬春積雪、雪崩、冰凍頻發……

儘管在川藏線上跑了16個年頭,可每次上線執行任務,四級軍士長李永昌還是心裡頭沒底:“每次上線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就算是雙手緊握著方向盤,也感覺生命不在自己手裡。”

那時,每輛汽車標配2個汽車兵,在他們的眼中,

這2個人就是一個戰鬥的集體,隨時迎接著生死的考驗。

他們首尾相連,決不能掉隊,在這裡,掉隊就意味著死亡,在這種路上,除了中國軍人沒人敢開,因為他們知道,遲到一天,他們邊防的戰友和牧民就會多挨餓一天。

“氧氣吃不飽,六月穿棉襖,

冷饃就雪團,生死在分秒。”這是川藏線上汽車兵生活的真實寫照。

有一位地方駕駛員行車至折多山一驚險路段時,面對左邊的懸崖絕壁,右邊的萬丈深淵,嚇得渾身發抖,再不敢朝前開。他苦苦哀求過往的兵站部軍車駕駛員幫他把車開過去,並發誓一輩子再也不上川藏線。

面對生死川藏線,老百姓可以選擇退卻,汽車兵卻不行。

在冬季,川藏線上時時處處都面臨著雪崩和路滑等危險。但是在這條僅僅長三千里的川藏線上,卻卻埋葬了近800名戰士的忠骨,他們用生命在保護著我們的邊疆,為了祖國統一,為了國家富強,無數的兵無私的奉獻著。

他們繼續前進,永不停歇,建設西藏的每一塊磚石,都滲透著川藏線汽車兵的熱血忠心。

面對生死川藏線,老百姓可以選擇退卻,汽車兵卻不行。

在冬季,川藏線上時時處處都面臨著雪崩和路滑等危險。但是在這條僅僅長三千里的川藏線上,卻卻埋葬了近800名戰士的忠骨,他們用生命在保護著我們的邊疆,為了祖國統一,為了國家富強,無數的兵無私的奉獻著。

他們繼續前進,永不停歇,建設西藏的每一塊磚石,都滲透著川藏線汽車兵的熱血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