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唐乾陵歷史上的五次大修復嗎?

文/王芳

乾陵是唐朝帝王陵中規模宏偉和保存較好的一座陵園,墓室修建于海拔1047.9米的梁山主峰之中,是唐代“依山為陵”的典範。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

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

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乾陵的地面建築和松柏綠蔭屢遭毀壞,古人描繪乾陵的詩,大多都是衰敗淒涼。那麼,多年來乾陵陵墓是否有過修復呢?據現有資料記載,歷史上對乾陵曾有過五次大修復。

第一次是高宗李治死後的22年埋葬武則天時。重新打開墓道埋葬武則天,同時對陵園有過擴修。無字碑和有些石雕很有可能就是在這個期間完成的。

第二次是西元798年。據《舊唐書》記載,西元798年,唐德宗詔:“獻、昭、乾、定、泰五陵個造屋三百七十八間。”這次大的修葺,部分恢復了乾陵原貌,使乾陵搖搖欲墜的地面建築又延續了好多年。

第三次是西元943年。隨著唐王朝日趨衰亡,乾陵連遭劫難。唐書載:西元837年“乾陵寢宮炎”,西元907年“焚燒乾陵下宮”。除了這些有記載的,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破壞。西元943年,後唐末帝李從下詔修復唐陵。

第四次是在金朝,當時乾州屬於大金轄地,皇帝的弟弟都統經略郎君來乾陵狩獵,見陵園破敗不堪,於西元1134年對乾陵進行了修復,並刻字於無字碑上。金以後是否再有朝代修復過乾陵,史書並未記載。

第五次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乾陵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陝西省人民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對陵園及墓道進行了勘探,將倒塌的石刻重新復位,並在永泰公主墓的墓址上建立起乾陵博物館,在山陵上栽植松柏,還原了乾陵當年松柏綠蔭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