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轉正”,鎮江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誕生!

國家林業局近日下發檔(林濕發【2017】148號),同意赤山湖等84處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鎮江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江蘇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就此誕生!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概況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句容市西南,距南京市中心37km,距祿口國際機場16km,區位優勢獨特,生態環境良好,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因連接太湖和秦淮河兩大水系,孕育湖熟與秦淮兩大文化,而被譽為“秦淮第一湖”。濕地公園總面積為1300公頃,

劃為濕地保育區、生態恢復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實行分區建設、管理與運營。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創建歷程12010.02

江蘇省林業局發文同意建立句容赤山湖省級濕地公園。

22010.03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全面啟動,形成連續4平方公里水面與1.5平方公里堆土區,蓄滯洪庫容6900萬方的三岔湖主湖區。

32013.12

國家林業局同意建立江蘇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正式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

42014.09

三岔湖湖濱帶工程開工,修復出長11公里、面積200公頃的湖濱濕地。

52014.09

實施環湖清淤及邊坡修復工程,完成總長16公里的大堤加固與12公里主河槽清淤,修復河流濕地150公頃。

62015.09

實施花蘭墩濕地修復工程,完成145公頃範圍的地形重塑、植被修復和基礎設施配套。

72015.09

實施白水蕩濕地修復工程,修復濕地200公頃,完成保育區和生態恢復區的地形重塑和植被恢復。

82016.01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遊客服務中心與濕地科普展廳相繼動工。

92017.03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評估。

102017.06

國家濕地公園驗收專家組對試點建設情況進行評審驗收,高度評價各項創建工作,認為赤山湖有望打造成國家濕地公園樣板。

112017.12

國家林業局下發檔同意赤山湖等84處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歷經近10年的規劃與發展

4年的試點建設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成績斐然!

修復保護工作

試點期間,赤山湖堅持“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按照總體規劃,積極開展各項試點工作,實施了三岔湖退漁還湖、三岔湖湖濱帶修復、環湖清淤及邊坡修復、白水蕩濕地修復、花蘭墩濕地修復等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

科普宣教工作

近年來,赤山湖有效拓展宣教途徑、豐富宣教形式,建成完善的室內、室外濕地科普宣教體系,積極開展各類大眾科普宣教活動。

科研監測工作

赤山湖自申報試點建議以來,設立了上容瀆閘濕地監測站點,配備相關的辦公場所、監測設備和管理人員,與多家專業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濕地資源本底調查、水環境品質監測與鳥類監測,實現對濕地保育區和生態恢復區的有效監測與管理。

生態建設成果

各項濕地修復與保護工作的開展,使得赤山湖濕地水環境品質逐步改善,內湖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水準,滯洪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水產養殖塘與水稻田等人工濕地幾乎全部消失,自然濕地率接近100%,總體濕地率升至89.27%。

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維管植物大幅度增加,達到348種,隸屬於218屬、92科;各類動物共計41目109科313種,新增鳥類59種,達到16目41科128種。鳥類棲息地進一步擴大,成為秦淮河流域名副其實的“鳥兒天堂”,為打造濕地科普宣教基地奠定良好基礎。

配備相關的辦公場所、監測設備和管理人員,與多家專業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濕地資源本底調查、水環境品質監測與鳥類監測,實現對濕地保育區和生態恢復區的有效監測與管理。

生態建設成果

各項濕地修復與保護工作的開展,使得赤山湖濕地水環境品質逐步改善,內湖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水準,滯洪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水產養殖塘與水稻田等人工濕地幾乎全部消失,自然濕地率接近100%,總體濕地率升至89.27%。

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維管植物大幅度增加,達到348種,隸屬於218屬、92科;各類動物共計41目109科313種,新增鳥類59種,達到16目41科128種。鳥類棲息地進一步擴大,成為秦淮河流域名副其實的“鳥兒天堂”,為打造濕地科普宣教基地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