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重磅出擊,舉國沸騰!

(一)最好的復仇

總有人說,最好的復仇就是過得比敵人好!

記得曾經,中國航太飽受歧視:國際空間站,16個國家參與,唯獨不讓中國加入,中國望眼欲穿申請近20年,最終只能含恨而終。

2011年美國還簽署了一紙禁令“禁止美國宇航局與中國進行任何合作”;甚至在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籍科研人員參加學術研討會。

但在轉眼間,乾坤顛倒,滄海逆流,中國上演了絕地反擊,我們不但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還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記得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中國舉行了規模浩大的軍演,卻在演習中,中國兩枚導彈完全失去了目標,這是因為美國關閉了GPS導航,同樣,今天你手機上的GPS導航與定位,美國依舊可以輕鬆關閉。

但有了天宮二號裡的冷原子鐘,

3000萬年誤差僅為一秒,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國北斗的精度,美國就再也別想關閉我們的導航,中國的導彈指哪打哪,無人敢犯,我們的手機想用就用。

我們求不到外國人施捨的高科技,我們也不要外國人施捨的高科技,最尖端的東西,我們中國人自己研究、自己探索、自己獲取!

現在,曾經那些歧視我們國家紛紛要求與中國合作。只不過,正如網路流傳的那句話“昨日你對我愛理不理,

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二)厲害了,我的國!

“厲害了,我的國!”

這並不是一句空話。祖國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出現“井噴”態勢,讓我們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時光隧道”,去看看過去一年間讓世界震驚的中國奇跡吧!一起去看看真正讓西方“高攀不起”的東方力量!

1.“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完成

4月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並於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標誌“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收官之戰,“天舟一號”飛行任務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規劃“第二步”的實現,

也將中國載人航太推進至“空間站時代”。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2.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4月26日,作為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升級換代的重要節點,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正式下水。

在許多人眼中,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是國力強盛的標誌之一。而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在外媒眼中,這艘航母也意義非凡。韓國KBS電視臺報導稱,進入雙航母時代的中國,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海軍強國。而美媒則直白地將中國國產航母譽為“中國崛起的象徵”。

3.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誕生

5月3日,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電腦在中國誕生。

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在原型機上運行一些量子演算法,速度足足比國際上第二名要快24000多倍,人類歷史上早期的那些經典電腦都無法與之比肩。4.C919成功首飛

5月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架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能夠製造大飛機的少數國家之一。

C919最大航程超5000公里,綜合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可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媲美。

這款寄託了中國近半個世紀大飛機夢想的航空器,也同樣代表了國家工業領域的最高水準。經過五代航空人的艱辛努力,才有了C919的破繭化蝶。

5.可燃冰試采成功

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並實現連續試氣點火60天。這場碳氫化合物革命,為世界所矚目。

可燃冰作為新型潔淨能源,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於煤、石油、天然氣十倍。在中國學者看來,試采成功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中國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

6.新型驅逐艦下水

6月28日,海軍新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該型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資訊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7.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它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海底沉管隧道技術難度極高,中國曾想讓荷蘭公司提供技術支援,然而對方漫天要價,世界上其他經驗又無法照搬套用。於是中國選擇從零開始,自主攻關。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橋樑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橋樑震驚世界的縮影。中國橋樑已開啟了超級建設時代!

8.世界最長沙漠公路全線貫通

7月15日,世界最長沙漠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自此北京至烏魯木齊,公路里程縮短近1300公里!

這是一條顏值之路,沿途美景誰去誰知道;這是一條發展之路,帶動西部邊疆大發展;牽引“一帶一路”大融合!

9.殲-20正式服役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我國自主研製的隱身戰機殲-20,也第一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該戰機今年開始正式服役,具有多項技術優勢。

殲-20正式列裝部隊,意味著中國空軍真正開始了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外媒評論道,殲-20列裝部隊後,中國的空中優勢可謂睥睨亞洲,有助實現中國的強軍目標。

10.“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完成目標

8月10日,中科院宣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11.“復興號”投入運營

9月21日,在京滬高鐵線路上開始投入運營的“復興號”最高時速達到355公里。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復興號”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高鐵從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為主”,到現在由內而外都是“純中國血統”了,特別是軟體全部自主開發,這也標誌著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12.“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10月3日,歷經50多天,我國“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後,隨“探索一號”母船順利返航三亞港。這次海試,進一步全面核對總和驗證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各項功能和性能,海試的成功標誌著研製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深海勇士”是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與“蛟龍號”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國產化達到95%以上。其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

13.“中國天眼”取得首批成果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並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比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高了約10倍!

14.“天鯤號”挖泥船下水

11月3日,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在上海振華船廠成功下水。從此,“亞洲第一神器”的稱號,註定與“天鯤號”如影隨形,為實現製造強國和海洋強國中國夢再添羽翼。

“天鯤號”由中國自主設計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因此具有里程碑意義。

15.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11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此舉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

新技術的運用使北斗三號衛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定位精度達到2.5米至5米水準。北斗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由3種軌道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未來除具備導航、定位、授時等基礎功能,還將增加搜救、全球位置報告、星基增強等拓展功能。

16.中國超算勇奪十連冠

北京時間11月14日,新一期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在美國發佈,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連續第4次分列冠亞軍。這也是中國連續第10次佔據該榜榜首!

同時,中國超算上榜總數達歷史最高的202台,又一次反超美國,奪得第一!

17.全球最大智慧集裝箱碼頭建成

12月10日,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港區內作業繁忙,卻空無一人,原先的碼頭操作員全部轉到監控室,對著電腦就能完成全部作業!

洋山自動化碼頭最大的突破是給中國製造裝上了“中國芯”,讓國際航運市場看到中國企業在系統研發方面的潛力。

18.國產大型水陸兩栖飛機首飛

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

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製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是繼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後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大國,在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階段的投資已成為全球第一。2017年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可能達到57.5%,已接近世界創新國家的第一集團。

事實證明,“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堅持走好自己的路,中國技術可以引領世界!

(三)風雨無阻,砥礪前行

前一百年裡,中國經歷鴉☆禁☆片戰爭、八國聯軍戰爭、抗日戰爭等等,受盡了屈辱與磨難;後一百年裡,中國人仍辱負重,奮發圖強,造坦克、造飛機、造核彈,別人有的,我們造!別人沒有的,我們也造!終於,我們用了60年的時間趕上了西方200年的步伐,用無數先人的血淚換來今日的成就!

與其說中國在創造奇跡,還不如說中國本身就是奇跡!

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征途上,還要砥礪前行,征途不是坦途,每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今天,中國夢終於不再被看做一句空話,今天,復興的路上已現曙光,但仍需我們砥礪前行!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必當再接在勵,重塑我中華之輝煌!

2018年,擼起袖子,再接著幹!

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是國力強盛的標誌之一。而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在外媒眼中,這艘航母也意義非凡。韓國KBS電視臺報導稱,進入雙航母時代的中國,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海軍強國。而美媒則直白地將中國國產航母譽為“中國崛起的象徵”。

3.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誕生

5月3日,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電腦在中國誕生。

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在原型機上運行一些量子演算法,速度足足比國際上第二名要快24000多倍,人類歷史上早期的那些經典電腦都無法與之比肩。4.C919成功首飛

5月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架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能夠製造大飛機的少數國家之一。

C919最大航程超5000公里,綜合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可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媲美。

這款寄託了中國近半個世紀大飛機夢想的航空器,也同樣代表了國家工業領域的最高水準。經過五代航空人的艱辛努力,才有了C919的破繭化蝶。

5.可燃冰試采成功

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並實現連續試氣點火60天。這場碳氫化合物革命,為世界所矚目。

可燃冰作為新型潔淨能源,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於煤、石油、天然氣十倍。在中國學者看來,試采成功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中國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

6.新型驅逐艦下水

6月28日,海軍新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該型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資訊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7.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它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海底沉管隧道技術難度極高,中國曾想讓荷蘭公司提供技術支援,然而對方漫天要價,世界上其他經驗又無法照搬套用。於是中國選擇從零開始,自主攻關。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橋樑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橋樑震驚世界的縮影。中國橋樑已開啟了超級建設時代!

8.世界最長沙漠公路全線貫通

7月15日,世界最長沙漠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自此北京至烏魯木齊,公路里程縮短近1300公里!

這是一條顏值之路,沿途美景誰去誰知道;這是一條發展之路,帶動西部邊疆大發展;牽引“一帶一路”大融合!

9.殲-20正式服役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我國自主研製的隱身戰機殲-20,也第一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該戰機今年開始正式服役,具有多項技術優勢。

殲-20正式列裝部隊,意味著中國空軍真正開始了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外媒評論道,殲-20列裝部隊後,中國的空中優勢可謂睥睨亞洲,有助實現中國的強軍目標。

10.“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完成目標

8月10日,中科院宣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11.“復興號”投入運營

9月21日,在京滬高鐵線路上開始投入運營的“復興號”最高時速達到355公里。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復興號”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高鐵從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為主”,到現在由內而外都是“純中國血統”了,特別是軟體全部自主開發,這也標誌著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12.“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10月3日,歷經50多天,我國“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後,隨“探索一號”母船順利返航三亞港。這次海試,進一步全面核對總和驗證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各項功能和性能,海試的成功標誌著研製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深海勇士”是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與“蛟龍號”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國產化達到95%以上。其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

13.“中國天眼”取得首批成果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並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比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高了約10倍!

14.“天鯤號”挖泥船下水

11月3日,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在上海振華船廠成功下水。從此,“亞洲第一神器”的稱號,註定與“天鯤號”如影隨形,為實現製造強國和海洋強國中國夢再添羽翼。

“天鯤號”由中國自主設計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因此具有里程碑意義。

15.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11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此舉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

新技術的運用使北斗三號衛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定位精度達到2.5米至5米水準。北斗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由3種軌道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未來除具備導航、定位、授時等基礎功能,還將增加搜救、全球位置報告、星基增強等拓展功能。

16.中國超算勇奪十連冠

北京時間11月14日,新一期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在美國發佈,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連續第4次分列冠亞軍。這也是中國連續第10次佔據該榜榜首!

同時,中國超算上榜總數達歷史最高的202台,又一次反超美國,奪得第一!

17.全球最大智慧集裝箱碼頭建成

12月10日,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港區內作業繁忙,卻空無一人,原先的碼頭操作員全部轉到監控室,對著電腦就能完成全部作業!

洋山自動化碼頭最大的突破是給中國製造裝上了“中國芯”,讓國際航運市場看到中國企業在系統研發方面的潛力。

18.國產大型水陸兩栖飛機首飛

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

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製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是繼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後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大國,在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階段的投資已成為全球第一。2017年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可能達到57.5%,已接近世界創新國家的第一集團。

事實證明,“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堅持走好自己的路,中國技術可以引領世界!

(三)風雨無阻,砥礪前行

前一百年裡,中國經歷鴉☆禁☆片戰爭、八國聯軍戰爭、抗日戰爭等等,受盡了屈辱與磨難;後一百年裡,中國人仍辱負重,奮發圖強,造坦克、造飛機、造核彈,別人有的,我們造!別人沒有的,我們也造!終於,我們用了60年的時間趕上了西方200年的步伐,用無數先人的血淚換來今日的成就!

與其說中國在創造奇跡,還不如說中國本身就是奇跡!

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征途上,還要砥礪前行,征途不是坦途,每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今天,中國夢終於不再被看做一句空話,今天,復興的路上已現曙光,但仍需我們砥礪前行!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必當再接在勵,重塑我中華之輝煌!

2018年,擼起袖子,再接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