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成績都是奮鬥出來的!2018年該怎麼學?高一變、高二飛、高三硬!

古語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高中生要學知識,更要學方法。高中三年學法相通又各有特點。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此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在2018年的學習中能夠事半功倍!

高一的例子——

有位高一同學留言說:學習哥,我一直很認真,越來越認真,學得太苦了,可是成績還在下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已經無能為力,放棄的心都有了!面對接下來最重要的期末考,我該怎麼辦?

在學習哥看來,高一第一學期,是學生的探索之旅,不僅學生學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家長的引導也無用武之地。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超越暫時的成績,從長遠角度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出現的問題。

高一生最常犯的三大“錯誤”

第一,顧此失彼,節奏失調,內心慌亂影響學習專注力。

慌張是學習的大敵,它直接影響著專注力。有些學生你看他是在學習,可是仔細看他的神情,

會發現他沒有完全投入,而是心神不定;如果要走進他的內心,會發現他可能是學著數學,心裡想的是物理。這樣的狀態,充其量是低層次的奮鬥。

建議同學們先來一次學情大摸底,認真分析各學科的現狀,重點是各自的困難和問題。要把這些困難清晰的寫出來,越具體越好,這有助於準確定位接下來的學習方向。摸清家底,心裡不慌,又有了明確的奮鬥路線圖,即使知道難度大也不會慌張。

第二,避重就輕,錯失學習側重點,辛苦付出無法用分數來體現。

學得很苦,就是不見成績提高。究其原因,是學習沒有把握住側重點。由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學習側重點是一件大事。

對大多數中等學生而言,你的側重點應該是基礎,課本不可忽視,簡單題要練熟,簡單題出錯,根源還是不夠熟練。然後,就是中等題,這是突破口,要盡心盡力,方法還是一個“反復”。對於具體的練習,

反復才是成功之母,半生不熟,考場必出問題。至於難題,請你遠離。

能確保簡單題滿分,中等題力爭滿分,大題適當得分或者不得分,你的成績絕對可觀。

第三,晚上熬夜上課睡覺,自製力不足導致時間利用率低下。

熬夜傷身更傷害學習。偶爾熬夜不反對,比如某晚上學習狀態特別好睡得遲一點無妨,但是長時間這樣危害太大,最直接的就是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課沒精神。

這種被形象地稱為“睡課”現象,讓學生在最關鍵的學習時間效率低下,產生一連串的不良反應。首當其衝的是課後作業難度加大,無形中延長完成作業時間,然後只能熬夜,又影響下一天的上課,如此便是惡性循環。另外,對於大多數學生,熬夜時間精神不振,本身就難以高效,不如早睡養足精神。

鑒於此,建議是充分利用好白天時間,有緊迫感,而不是平時閒散,等到晚上鼓足幹勁。其實,只要把白天的效率提上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按時睡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為什麼說高中三年,高一最重要?

沒有好的高一,必然沒有好的高考;沒有高一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就沒有高三的從容自信!

高中在高考中結束,但高考不僅是高三的事,這一場考試需要學生三年的準備,所謂一年高考三年備。而高一之于高考,意義在於要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高考內容的主體必修教材,絕大部分都在高一學完。如果這些內容掌握不到位,對接下來選修教材的影響很大,更對將來高三複習備考產生阻力。

因此可以說,高一學的越努力,高三的複習備考效果越好。請別把高一想的那麼簡單,高一不努力,高三徒傷悲。

高一生怎樣讓自己優異起來?

第一,要目光長遠,不可急功近利。

當你在高一迅速站穩腳跟,展現出良好的適應能力後,應該要樹立考取名校的目標,甚至北大、清華等2+7名校。那麼,我們可以反推一下,要考取這些名校,各科至少要考多少分。

瞭解這一情況後,在高一學生做要做的就是全面扎實基礎。這裡所說的基礎指的是高考所要求的基礎,它要比課本內容高很多,而此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正是在由課本走向高層次基礎中遭遇挫折。

即使目標是拔高,但是基礎務必要先行,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這可不是個容易事。為此,要耐住性子做好基本功,比如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算習慣、積累習慣等,對今後都大有好處。

第二,及時預見有可能出現的相對弱科,特別是語文和英語。

語文英語,高考中的兩門語言學科,共計300分,也是不能靠突擊就可以拿下的300分。如果你以前十名大學為奮鬥目標,那這兩門課的成績平均要在125以上,而且還要參考試題難度。

整體來說,英語的問題不大,不過要考到135以上,就必須是高起點高要求。怎麼才能高?大量的課外閱讀,以及超出考綱的詞彙量。

而最大的問題則出在語文上,在很多錯失名校的學霸中,語文幾乎都是他們的軟肋,一直到高考。很多優秀學子高考沒能如願走進2+7院校,也是由於語文的問題。但問題的根本就在於高一的時候沒重視,以為等到高三再衝刺,而到了高三才發現根本無法衝刺。如果你只有語文是弱科,那一定要未雨綢繆,下定決心學好它。至於方法,一要有興趣,發自內心的喜愛會有更大的進步;二是大量的課外閱讀和每天的積累,貴在堅持;三是完成適量的練習。

第三,全面培養能力,為後期的水準提升做好準備。

這裡所說的能力,關鍵是持續、專注的思考能力,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一是培養這類能力的大好時機,一旦在高一形成這些習慣,成為自覺,那麼到了高二必然能產出一系列的探究成果,進而擁有強大的學習力。

在高一,每個學生都要經歷一場蛻變,要奮力破繭而出,化繭成蝶,而不能作繭自束,固步自封。

高二的例子——

學習哥最近看到一則老師的留言:高二這一年學生兩極分化加劇。要麼進步成為學霸,在高考中輝煌;要麼被困難征服一再退步,到高三已無補救的機會。作為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每帶學生到高二,都能欣喜地看到很多學生的進步,不管他們有著怎樣的高一,但到了高二都會令人刮目相看,心中有守得雲開見日出的欣慰。

高二生面臨的三重“困境”

但是不得不說,上了高二成績不升反降、學習狀態每況愈下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這些同學往往面臨著三重困境。

第一,狀態時好時壞,大量精力用在和自製力的搏鬥上,身心疲憊。

很多學生渡過高一開始的熱情與決心期後,學習歸於平淡,節奏又一次變得不緊不慢,於是手機和遊戲再一次進入視野。高二上學期是學生玩手機的高發期,不少學生因此而錯失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但玩過後又覺得無聊,深感後悔,決心要發憤圖強,然而熱情難以保持,於是又一次拿起手機。

建議——自製力的背後是自我,擁有自製力就要戰勝自我,不為放鬆和無所事事、不為製造負面情緒創造機會。比如你徹底的放下手機,就不會為玩與不玩而苦惱;比如你看淡結果而看重奮鬥過程,自卑和迷茫也就不會襲來。

第二,弱科突破難見成效,學習失去應有的方向,為高考備考埋下隱患。

如果高一在探索甚至試錯後度過的話,到了高二,幾門課程孰優孰劣應是分明的,而關於各學科的學法也有一些心得。

最好的學習策略是,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學情出發,那麼,請重視你的弱科。因為太多的學生經歷說明,在高三突破弱科太難。因為真正的高三是用來全面提高的,而不是補弱補差的;而且當其他同學都在循序漸進地提高時,你卻趕不上節奏,你成了一隻掉隊的孤雁,那你的備考會有多大的成效呢?

建議——關於弱科,久攻不下之時,更要堅持不鬆懈,因為那是黎明前的黑夜。從基礎做起,在方法上調整,請堅信:再弱的弱科,堅持三個月必有進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小步常走,必達遠方。

第三,學法粗放且任性,難以為高三備考儲備能力素養,學習處於低水準重複。

學困生最大的問題是看上去都會,解答起來又做不到全對——學而不精,學而不通。這原本是在高一就要解決的問題,出現在高二只能導致考試時的各種失分,成績因此處於起伏中。成績要穩定,就要學得精,學得通。具體做法上,要對知識點吃透,徹底理解,搞清楚來龍去脈,絕不似是而非;做練習要先求精再求多,這個順序不能換,一換會導致本末倒置。

建議——做了很多無用的題,刷題刷不出應有的分數,只因為出發點錯誤。好的出發點是培養能力,而非為做題而做題。高二生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培養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靈活運用能力,這些能力是高考利器,是成就學霸的金牌素養。

高二怎麼學才有效?錯過高二就錯過了大學!

就算錯過了高一,也彷徨了一個假期,那麼高二如果你也錯過的話,你錯過的將會是你的大學。但是,如果高二你全新開始,忘掉過去重拾信心,你的高中依然可以創造輝煌。

1.效率為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高二了,加之科目的減少,對於學習節奏要有駕馭能力,讓對時間的利用大到最大化。在此特別提醒幾個關鍵點:晚上學習不易安排過難科目,不建議熬夜;早讀不應局限于語文英語;日常性的學習任務必須要堅持;時間安排要及時調整,不可機械。

2.全面培養學習能力,目標指向高考。

所謂能力,指的是能夠用來解決新問題的素養,包括理解、探究、概括、推斷等,是高考必備的,也是區分學生水準高下的關鍵。

在所有能力中,思考分析能力最為重要,它對學生能否在高三實現更大進步起著決定性作用。擁有獨立自主的思考分析能力,也就意味著學生是在實實在在的提高能力,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於整合中把學習水準大幅提高。

培養能力,不是個很虛的問題,對此,建議同學們看看最新的考試說明,就會發現那裡面有不同的難度要求,以及考查的是學生的那種能力。高二研究它,體現的是未雨綢繆的精神,正當時;如果到了高三再做,只能是為時已晚。

3.鑽研難題的能力,捨得花時間去培養。

如果你是有志于考取重點大學的學生,在高二你需要好好研究些有難度的題目。它的意義在於,能很好的提升你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文科生,主要是對政史大題的研究分析;對於理科生,主要是對數理化大題要進行持續的研究。

如果你花一個小時去做一道數學大題,而最終沒有做出來。你認為這樣的做題是有意義的嗎?我認為是有的,當然前提是這道題不至於太難太難,而是基本屬於你的能力範圍內的。因為這樣一個看似無果而終的學習過程,其中包含著你大量的思考分析,這本身就是有效的能力提升。適當的練習一些這樣的題目,對於提升能力非常有意義,當然能得出結果更好,得不出也不要氣餒,因為它照樣有收穫。

4.弱科突破,高二必須要完成。

在突破弱科上,其實大多數學生都是失敗的,究其原因,包括這些:堅持不下去,輕易選擇放棄;方法不對,勞而無功;策略不當,沒有做到分步走的方法。

那麼,高二的弱科突破,就要做到:一定要堅持,滿懷熱情的堅持,用一年,而非一個月去獲取期待的進步;方法要對,文理有別,針對性最重要;各個擊破,把大目標瓦解成幾個小目標,減輕壓力,更有信心實現目標。

在高二,請做最好的自己:內心強大,自律自信,不斷去挑戰自我。

高三的例子——

學習哥常能收到高三黨這樣的留言:我做了很多題,卻沒有換來與之相對應的成績,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常看到某某學生高考前三個月甚至二十天漲分一百多的奇跡,這事真有嗎?

考前大幅增分的學生有,但實屬罕見,不具有典型性。不要說考前三個月,就是考前半年,要實現增分一百分以上都是十分困難的事。

真應了那句話,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很簡單的道理,高考幾乎是對學生十二年學習經歷的考查,就說是高中三年,你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渾渾噩噩,不學無術,而在考前突發神力,一馬當先,你讓那些一直以來都勤勤懇懇的學生如何是好呢?

不幻想,不搞花拳繡腿,踏踏實實往前走才是高三生應有的備考節奏。

高三生最應該做的三件事!

距離2018年高考還有5個多月的時間,讓學的好和考的好完美結合,這就是超常發揮。因此,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把減少低級失誤當成是大事,時時刻刻去抓。

低級失誤有很多,分為心理方面的和習慣方面的,比如計算錯誤是習慣、看錯題幹、寫錯答題位置是心理的。分門別類有助於針對性的解決,心理方面的需要在類比考中特別關注,尤其考前需要進行自我動員。

能把不必要的失誤減少,僅此一項就能得不少分數,更何況在別人失誤不斷的情況下,你的正確率高,這本身就具備了競爭力。一定程度上說,高考就是一場失誤的比拼,不是看誰難題能做多少,而是會的到底能對多少。

第二,練就真本事,真正把能力提上去。

有一種神奇的學生是——很適合考高考的學生,他們的“神奇”在於平時的學習中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知識的本質和聯繫,尤其在對知識的深度整合上頗有心得。而這些正是能力高的表現,也是能適應高考命題能力立意的表現。

有些同學平表現不錯,模擬考成績靚麗,但是那個超級可能是一張浮華,經不起高考的考驗,因為他們或許過於注重技巧,卻忽視了培養最為扎實的基礎。

第三,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應試技巧絕對過硬。

學得好卻考不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還沒有認識到完善應試技巧也是得分的舉措。考場得分有兩大方式,一是做對題目,另一個是減少失誤。很多同學只關注第一個而忽視了第二個,其實減少失誤的難度明顯要小於提高能力。

練就強大的心理素質、把應試技巧當成是一門學問去研究,最終形成完全適合自己的應試流程,讓這一流程確保考試不出現失誤,並能盡可能能的突破難題,那麼你的考試就是超常發揮。

高三最苦惱之一:怎麼刷題?

沒有刷題無數,不算是來過高三;做不了一張張的模擬卷,哪來的理想成績?不過,做了很多的題目,但就是不見成績提高。

這是個必須要直面並徹底解決的問題,不然很拼的高三只能得到很慘的成績。

先說原因:沒有弄清做題的目的,一直“假做題”。

做了很多題,但是沒有效果,我們可以將這種做題看成是“假做題”,因為它的效果有限,具體表現為——

1.整個解題過程沒有獨立自主的完成,而是過於依賴參考答案,這樣的解題過程並沒有充分的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從而對提高能力無益;

2.對於本可以解答的題目沒有完成,而是一次次的半途而廢,對於形成完整的解題習慣無好處;

3.解題要求不嚴格,過於追求思路而忽視過程,使得解題過程不完整。考場上容易出現不該有的扣分,包括審題粗心、結果錯誤、答錯位置等。

這樣的做題算不上高效,它只是數字的增加,對於提高能力水準沒有作用,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

再說辦法:處理好各種關係,掌握科學合理的解題策略。

關係一,精做和泛做的關係。

精做是要做到完美,確保做一道題就是一次高品質的思維培養過程、解題習慣養成過程。做完後進行總結,若能舉一反三,更好。做一道這樣的題目耗時很多,但是效果極好,一兩天能做一道便是很好。

泛做可能就是同學們所說的刷題,一般要有時間的限制,也要有一定的心裡緊張感,做完馬上對答案。特點是能保證做題的數量,對於熟能生巧的目標有説明。

關係二,見效快與慢的關係。

有些科目適合突擊,比如數學、地理等,有些學科不適合突擊,比如語文、英語。備考中容易對效果產生懷疑的學生,很多都是沒有注意到解題效果呈現快慢。就說英語,猛學個一兩個星期,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成績很可能沒有提高,這是正常的,因為英語見效慢, 有個過程。

關係三,平時做題與考場做題的關係。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這個關係不存在才好,也就是在平時的做題中就讓自己處於緊張感中,心理也將平時的做題當成是考試。但是,能做到視平時入考場的學生真心不多,很多人都是恰恰相反:平時做題過於放鬆,過於隨意,但到了考場上卻因為緊張過度而影響思考分析,把應有的水準也發揮不出來。

高三最苦惱之二:如何背書?

對於高三學生,還有一種尷尬是好多最基本的內容不知道。識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連識記關都過不了,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

那麼,如何在高三做好必要的識記?建議是——

1.調整心態,降低身段,積極面對。

就把識記當成是撈分數,因為一旦你記住了很多的東西,你會發現做題效率高了很多,帶來的自然是分數的提高。

2.採用目錄樹複習法明確需要識記的內容,提高效率。

如果你認識到了識記的重要性,當你回過頭來拿起課本的時候,難免會迷茫,因為課本太多,不知如何入手。建議你採用目錄樹複習法,就是利用好課本的目錄,對著目錄回憶相關的內容,盡可能的詳細,回憶完一章後馬上翻開書訂正,被漏掉的地方就是你需要記憶的內容。此法很是高效,值得一試。

3.做好規劃,分步進行,持之以恆。

其實最需要提醒的是堅持,畢竟在高三這樣的兵荒馬亂中,在各種忙亂中要靜下心來肯課本不是件容易的是 ,畢竟啃了也不會立馬就有分數,所以很容易放棄。

希望高三的同學們不要急於求成,在距離高考還有很長時間的時候,夯實基礎是備考的重點,“抓綱務本”是最普遍的備考策略。如果我們在備考中找到了從課本到達高考題的路徑,那便是高三最大的成功!

聲明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優學優考策略”,由高中生學習編輯整理。轉載時標明準確完整出處!

其實,只要把白天的效率提上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按時睡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為什麼說高中三年,高一最重要?

沒有好的高一,必然沒有好的高考;沒有高一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就沒有高三的從容自信!

高中在高考中結束,但高考不僅是高三的事,這一場考試需要學生三年的準備,所謂一年高考三年備。而高一之于高考,意義在於要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高考內容的主體必修教材,絕大部分都在高一學完。如果這些內容掌握不到位,對接下來選修教材的影響很大,更對將來高三複習備考產生阻力。

因此可以說,高一學的越努力,高三的複習備考效果越好。請別把高一想的那麼簡單,高一不努力,高三徒傷悲。

高一生怎樣讓自己優異起來?

第一,要目光長遠,不可急功近利。

當你在高一迅速站穩腳跟,展現出良好的適應能力後,應該要樹立考取名校的目標,甚至北大、清華等2+7名校。那麼,我們可以反推一下,要考取這些名校,各科至少要考多少分。

瞭解這一情況後,在高一學生做要做的就是全面扎實基礎。這裡所說的基礎指的是高考所要求的基礎,它要比課本內容高很多,而此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正是在由課本走向高層次基礎中遭遇挫折。

即使目標是拔高,但是基礎務必要先行,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這可不是個容易事。為此,要耐住性子做好基本功,比如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算習慣、積累習慣等,對今後都大有好處。

第二,及時預見有可能出現的相對弱科,特別是語文和英語。

語文英語,高考中的兩門語言學科,共計300分,也是不能靠突擊就可以拿下的300分。如果你以前十名大學為奮鬥目標,那這兩門課的成績平均要在125以上,而且還要參考試題難度。

整體來說,英語的問題不大,不過要考到135以上,就必須是高起點高要求。怎麼才能高?大量的課外閱讀,以及超出考綱的詞彙量。

而最大的問題則出在語文上,在很多錯失名校的學霸中,語文幾乎都是他們的軟肋,一直到高考。很多優秀學子高考沒能如願走進2+7院校,也是由於語文的問題。但問題的根本就在於高一的時候沒重視,以為等到高三再衝刺,而到了高三才發現根本無法衝刺。如果你只有語文是弱科,那一定要未雨綢繆,下定決心學好它。至於方法,一要有興趣,發自內心的喜愛會有更大的進步;二是大量的課外閱讀和每天的積累,貴在堅持;三是完成適量的練習。

第三,全面培養能力,為後期的水準提升做好準備。

這裡所說的能力,關鍵是持續、專注的思考能力,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一是培養這類能力的大好時機,一旦在高一形成這些習慣,成為自覺,那麼到了高二必然能產出一系列的探究成果,進而擁有強大的學習力。

在高一,每個學生都要經歷一場蛻變,要奮力破繭而出,化繭成蝶,而不能作繭自束,固步自封。

高二的例子——

學習哥最近看到一則老師的留言:高二這一年學生兩極分化加劇。要麼進步成為學霸,在高考中輝煌;要麼被困難征服一再退步,到高三已無補救的機會。作為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每帶學生到高二,都能欣喜地看到很多學生的進步,不管他們有著怎樣的高一,但到了高二都會令人刮目相看,心中有守得雲開見日出的欣慰。

高二生面臨的三重“困境”

但是不得不說,上了高二成績不升反降、學習狀態每況愈下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這些同學往往面臨著三重困境。

第一,狀態時好時壞,大量精力用在和自製力的搏鬥上,身心疲憊。

很多學生渡過高一開始的熱情與決心期後,學習歸於平淡,節奏又一次變得不緊不慢,於是手機和遊戲再一次進入視野。高二上學期是學生玩手機的高發期,不少學生因此而錯失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但玩過後又覺得無聊,深感後悔,決心要發憤圖強,然而熱情難以保持,於是又一次拿起手機。

建議——自製力的背後是自我,擁有自製力就要戰勝自我,不為放鬆和無所事事、不為製造負面情緒創造機會。比如你徹底的放下手機,就不會為玩與不玩而苦惱;比如你看淡結果而看重奮鬥過程,自卑和迷茫也就不會襲來。

第二,弱科突破難見成效,學習失去應有的方向,為高考備考埋下隱患。

如果高一在探索甚至試錯後度過的話,到了高二,幾門課程孰優孰劣應是分明的,而關於各學科的學法也有一些心得。

最好的學習策略是,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學情出發,那麼,請重視你的弱科。因為太多的學生經歷說明,在高三突破弱科太難。因為真正的高三是用來全面提高的,而不是補弱補差的;而且當其他同學都在循序漸進地提高時,你卻趕不上節奏,你成了一隻掉隊的孤雁,那你的備考會有多大的成效呢?

建議——關於弱科,久攻不下之時,更要堅持不鬆懈,因為那是黎明前的黑夜。從基礎做起,在方法上調整,請堅信:再弱的弱科,堅持三個月必有進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小步常走,必達遠方。

第三,學法粗放且任性,難以為高三備考儲備能力素養,學習處於低水準重複。

學困生最大的問題是看上去都會,解答起來又做不到全對——學而不精,學而不通。這原本是在高一就要解決的問題,出現在高二只能導致考試時的各種失分,成績因此處於起伏中。成績要穩定,就要學得精,學得通。具體做法上,要對知識點吃透,徹底理解,搞清楚來龍去脈,絕不似是而非;做練習要先求精再求多,這個順序不能換,一換會導致本末倒置。

建議——做了很多無用的題,刷題刷不出應有的分數,只因為出發點錯誤。好的出發點是培養能力,而非為做題而做題。高二生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培養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靈活運用能力,這些能力是高考利器,是成就學霸的金牌素養。

高二怎麼學才有效?錯過高二就錯過了大學!

就算錯過了高一,也彷徨了一個假期,那麼高二如果你也錯過的話,你錯過的將會是你的大學。但是,如果高二你全新開始,忘掉過去重拾信心,你的高中依然可以創造輝煌。

1.效率為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高二了,加之科目的減少,對於學習節奏要有駕馭能力,讓對時間的利用大到最大化。在此特別提醒幾個關鍵點:晚上學習不易安排過難科目,不建議熬夜;早讀不應局限于語文英語;日常性的學習任務必須要堅持;時間安排要及時調整,不可機械。

2.全面培養學習能力,目標指向高考。

所謂能力,指的是能夠用來解決新問題的素養,包括理解、探究、概括、推斷等,是高考必備的,也是區分學生水準高下的關鍵。

在所有能力中,思考分析能力最為重要,它對學生能否在高三實現更大進步起著決定性作用。擁有獨立自主的思考分析能力,也就意味著學生是在實實在在的提高能力,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於整合中把學習水準大幅提高。

培養能力,不是個很虛的問題,對此,建議同學們看看最新的考試說明,就會發現那裡面有不同的難度要求,以及考查的是學生的那種能力。高二研究它,體現的是未雨綢繆的精神,正當時;如果到了高三再做,只能是為時已晚。

3.鑽研難題的能力,捨得花時間去培養。

如果你是有志于考取重點大學的學生,在高二你需要好好研究些有難度的題目。它的意義在於,能很好的提升你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文科生,主要是對政史大題的研究分析;對於理科生,主要是對數理化大題要進行持續的研究。

如果你花一個小時去做一道數學大題,而最終沒有做出來。你認為這樣的做題是有意義的嗎?我認為是有的,當然前提是這道題不至於太難太難,而是基本屬於你的能力範圍內的。因為這樣一個看似無果而終的學習過程,其中包含著你大量的思考分析,這本身就是有效的能力提升。適當的練習一些這樣的題目,對於提升能力非常有意義,當然能得出結果更好,得不出也不要氣餒,因為它照樣有收穫。

4.弱科突破,高二必須要完成。

在突破弱科上,其實大多數學生都是失敗的,究其原因,包括這些:堅持不下去,輕易選擇放棄;方法不對,勞而無功;策略不當,沒有做到分步走的方法。

那麼,高二的弱科突破,就要做到:一定要堅持,滿懷熱情的堅持,用一年,而非一個月去獲取期待的進步;方法要對,文理有別,針對性最重要;各個擊破,把大目標瓦解成幾個小目標,減輕壓力,更有信心實現目標。

在高二,請做最好的自己:內心強大,自律自信,不斷去挑戰自我。

高三的例子——

學習哥常能收到高三黨這樣的留言:我做了很多題,卻沒有換來與之相對應的成績,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常看到某某學生高考前三個月甚至二十天漲分一百多的奇跡,這事真有嗎?

考前大幅增分的學生有,但實屬罕見,不具有典型性。不要說考前三個月,就是考前半年,要實現增分一百分以上都是十分困難的事。

真應了那句話,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很簡單的道理,高考幾乎是對學生十二年學習經歷的考查,就說是高中三年,你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渾渾噩噩,不學無術,而在考前突發神力,一馬當先,你讓那些一直以來都勤勤懇懇的學生如何是好呢?

不幻想,不搞花拳繡腿,踏踏實實往前走才是高三生應有的備考節奏。

高三生最應該做的三件事!

距離2018年高考還有5個多月的時間,讓學的好和考的好完美結合,這就是超常發揮。因此,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把減少低級失誤當成是大事,時時刻刻去抓。

低級失誤有很多,分為心理方面的和習慣方面的,比如計算錯誤是習慣、看錯題幹、寫錯答題位置是心理的。分門別類有助於針對性的解決,心理方面的需要在類比考中特別關注,尤其考前需要進行自我動員。

能把不必要的失誤減少,僅此一項就能得不少分數,更何況在別人失誤不斷的情況下,你的正確率高,這本身就具備了競爭力。一定程度上說,高考就是一場失誤的比拼,不是看誰難題能做多少,而是會的到底能對多少。

第二,練就真本事,真正把能力提上去。

有一種神奇的學生是——很適合考高考的學生,他們的“神奇”在於平時的學習中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知識的本質和聯繫,尤其在對知識的深度整合上頗有心得。而這些正是能力高的表現,也是能適應高考命題能力立意的表現。

有些同學平表現不錯,模擬考成績靚麗,但是那個超級可能是一張浮華,經不起高考的考驗,因為他們或許過於注重技巧,卻忽視了培養最為扎實的基礎。

第三,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應試技巧絕對過硬。

學得好卻考不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還沒有認識到完善應試技巧也是得分的舉措。考場得分有兩大方式,一是做對題目,另一個是減少失誤。很多同學只關注第一個而忽視了第二個,其實減少失誤的難度明顯要小於提高能力。

練就強大的心理素質、把應試技巧當成是一門學問去研究,最終形成完全適合自己的應試流程,讓這一流程確保考試不出現失誤,並能盡可能能的突破難題,那麼你的考試就是超常發揮。

高三最苦惱之一:怎麼刷題?

沒有刷題無數,不算是來過高三;做不了一張張的模擬卷,哪來的理想成績?不過,做了很多的題目,但就是不見成績提高。

這是個必須要直面並徹底解決的問題,不然很拼的高三只能得到很慘的成績。

先說原因:沒有弄清做題的目的,一直“假做題”。

做了很多題,但是沒有效果,我們可以將這種做題看成是“假做題”,因為它的效果有限,具體表現為——

1.整個解題過程沒有獨立自主的完成,而是過於依賴參考答案,這樣的解題過程並沒有充分的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從而對提高能力無益;

2.對於本可以解答的題目沒有完成,而是一次次的半途而廢,對於形成完整的解題習慣無好處;

3.解題要求不嚴格,過於追求思路而忽視過程,使得解題過程不完整。考場上容易出現不該有的扣分,包括審題粗心、結果錯誤、答錯位置等。

這樣的做題算不上高效,它只是數字的增加,對於提高能力水準沒有作用,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

再說辦法:處理好各種關係,掌握科學合理的解題策略。

關係一,精做和泛做的關係。

精做是要做到完美,確保做一道題就是一次高品質的思維培養過程、解題習慣養成過程。做完後進行總結,若能舉一反三,更好。做一道這樣的題目耗時很多,但是效果極好,一兩天能做一道便是很好。

泛做可能就是同學們所說的刷題,一般要有時間的限制,也要有一定的心裡緊張感,做完馬上對答案。特點是能保證做題的數量,對於熟能生巧的目標有説明。

關係二,見效快與慢的關係。

有些科目適合突擊,比如數學、地理等,有些學科不適合突擊,比如語文、英語。備考中容易對效果產生懷疑的學生,很多都是沒有注意到解題效果呈現快慢。就說英語,猛學個一兩個星期,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成績很可能沒有提高,這是正常的,因為英語見效慢, 有個過程。

關係三,平時做題與考場做題的關係。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這個關係不存在才好,也就是在平時的做題中就讓自己處於緊張感中,心理也將平時的做題當成是考試。但是,能做到視平時入考場的學生真心不多,很多人都是恰恰相反:平時做題過於放鬆,過於隨意,但到了考場上卻因為緊張過度而影響思考分析,把應有的水準也發揮不出來。

高三最苦惱之二:如何背書?

對於高三學生,還有一種尷尬是好多最基本的內容不知道。識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連識記關都過不了,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

那麼,如何在高三做好必要的識記?建議是——

1.調整心態,降低身段,積極面對。

就把識記當成是撈分數,因為一旦你記住了很多的東西,你會發現做題效率高了很多,帶來的自然是分數的提高。

2.採用目錄樹複習法明確需要識記的內容,提高效率。

如果你認識到了識記的重要性,當你回過頭來拿起課本的時候,難免會迷茫,因為課本太多,不知如何入手。建議你採用目錄樹複習法,就是利用好課本的目錄,對著目錄回憶相關的內容,盡可能的詳細,回憶完一章後馬上翻開書訂正,被漏掉的地方就是你需要記憶的內容。此法很是高效,值得一試。

3.做好規劃,分步進行,持之以恆。

其實最需要提醒的是堅持,畢竟在高三這樣的兵荒馬亂中,在各種忙亂中要靜下心來肯課本不是件容易的是 ,畢竟啃了也不會立馬就有分數,所以很容易放棄。

希望高三的同學們不要急於求成,在距離高考還有很長時間的時候,夯實基礎是備考的重點,“抓綱務本”是最普遍的備考策略。如果我們在備考中找到了從課本到達高考題的路徑,那便是高三最大的成功!

聲明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優學優考策略”,由高中生學習編輯整理。轉載時標明準確完整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