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被遺忘”的一座城市,當年差點成了省會!

宜昌市作為一個地級市,在湖北省內應該算是名列前茅的,很多都說僅次於武漢。雖然在很多外人看來也就是個小城市而已。

1984 年為了配合三峽工程的建設,政府曾計畫過要籌建三峽省,

就以宜昌市為省會。接納因三峽建設而移民的川鄂民眾。但是由於三峽工程的爭議及牽扯各方利益,最終這項計畫在第二年夭折了。

如果當年沒有這樣的波折,而真的建成了三峽省,宜昌在中國版圖上的存在感會不會就此發生變化呢?這個問題我們永遠得不到答案了。

宜昌這座城市的個性或許比不上重慶、武漢,它是一座被遺忘的城市,但要是沒了它,中國歷史上會少了很多故事。

每次有人問我是哪兒人,我說宜昌很少有人知道,但只要說三峽大壩(或者跟中年人說宜化),沒人不知道。

三峽大壩是宜昌最閃亮的招牌,是它不被遺忘不被同質的招牌,兩壩衍生了不少配套產業和崗位,其中有經濟價值也有城市風格建設的價值(而且我的一位大學老師說過,三峽大壩和葛洲壩身上承載的政治意義讓它們永遠不會成為棄子,當然這也是隨口一吹了),希望宜昌能經營、宣傳好它們,我14年去大壩的時候感覺旅遊配套設施還是建設的非常一般,希望我們能好好研究精心設計,
把好牌打好。

總的來說,宜昌的發展是離不開三峽的,沒有三峽,宜昌可能還是個山溝溝。前面的回答我都看了,宜昌確實是個發展中城市,潛力巨大,宜人之城,昌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