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退役20年的武器,中國當成寶:這才是解放軍戰鬥力所在

如今,美軍已經徹底淘汰了多用途工兵鍬。從20年前開始,

美軍認為現代武器威力越來越大,精度也越來越高。以炮彈對人員的殺傷能力為例,一枚122毫米殺傷爆破彈對立姿人員的殺傷面積800平方米,對塹壕內的人員再降到24平方米。為了有效減少傷亡,應該推行新式工事。所以,美軍逐步推廣了海思科金屬堡壘工事。它一般採用網狀鍍鋅鋼和內部的聚丙烯做成的格子框架,使用時,只要把它展開,形成一個又一方格,按需要擺放好就可以完成了工事的構造。

但解放軍卻一直把美軍淘汰的工兵鍬當成寶貝,自主研製了多款多功能工兵鍬。國產WJQ-308多功能軍鍬,包括鍬板、鍬褲、鍬柄,該鍬板兩側直邊分別呈鋸齒狀和刀刃狀,其中一側直邊的上端開有豁口,另一側直邊的上端高出鍬板上沿並與該上沿形成勾狀。

該鍬除挖掘功能外,還增加了刀、鋸、勾拉物體、開啟瓶蓋的啟具等功能,即可用於工程又可用於防衛。它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組合優勢,也最大限度地減輕單兵負荷。

土工作業一直是解放軍步兵的優勢之一。從建軍之日起,

解放軍就非常注重土工作業。因為這是一支艱難地從弱小力量發展起來的軍隊,所以對於“更好地保存自己”這一課題,有深入的研究。而土工作業,則是陸地交戰中較為有效的保存自己的方式。土工作業是軍事科學中一個系統性很強的科目。它包括陣地的設置、掩體的修築、火力點的佈置、坑道的聯通甚至前沿陣地鐵絲網的拉設等等。這些分散但系統性很強的操作,
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

如今,解放軍對於工事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駐外的維和部隊中,大量借鑒了美軍的海思克金屬堡壘工事。而地下工事則是解放軍最擅長的,從大名鼎鼎的地道戰,到西南邊境作戰時期的“貓耳洞”,現在軍事科學院又研製了新型地下工事。

該工事分為觀察射擊、指揮中心、人員掩蔽、裝備掩蔽等4大類13套,由工事結構、反應式遮彈和電磁遮罩等系統組成,採用模組化預製構件組裝,一個師級指揮所工事,只需一個工兵排在1個多小時內就夠構築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