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國上將陳士榘:第一個抓獲日本俘虜的八路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奔赴華北前線抗日,陳士榘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的參謀長。1937年9月中旬,115師進駐平型關地區後,陳士榘被調往師指揮部,

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領導下,參與了平型關戰役的統一籌畫和指揮。在9月25日平型關大捷中,115師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的阪垣師團1000餘人,抗戰開始以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終結。

而一個多月後,陳士榘所在的343旅,在山西廣陽伏擊戰中,又開創了抗戰以來的另外一個紀錄。這是一張在抗戰時期家喻戶曉的照片,照片上這名被俘的日本軍人名叫加藤幸夫,

他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抓獲的第一名日軍戰俘,而親手將他抓獲的人就是陳士榘。

廣陽伏擊戰,是343旅在旅長陳光和參謀長陳士榘的共同指揮下,對日軍打的一場勝仗,戰鬥臨近結束時,一名被堵在民房內的日本軍人,還在不斷向外射擊,就在戰士們準備投擲手榴彈的時候,陳士榘及時趕到了,他提出要活捉這名日本軍人。

然而,活捉日軍戰俘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抗戰開始以來,

在中國戰場上,已有上萬名日軍被殲滅,卻沒有一個人被活捉,此前的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殲滅日軍1000多人,並付出傷亡600人的代價,仍然沒有抓到一名戰俘。明知危險性極大,但作戰一向勇猛的陳士榘,還是決定要親手活捉這名日軍。他用剛學會的日語在門口大聲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在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即將東渡黃河的時候,在部隊內部曾進行過簡單的日語會話學習,
用以在戰場上對付日軍。當時,許多人學完後,並沒覺得有太大用處,很快就忘記了,而陳士榘卻偏偏用心記住了這些日語會話,這時正好派上用場。這個日本軍人叫加藤幸夫,他聽懂了,沒有再向外開槍,陳士榘就趁勢進了這個屋子,從老百姓裝糧食的筐子裡面把這個加膝幸夫拖出來了。

陳士榘上將

經審訊,加膝幸夫是日軍第20師團第79聯隊輜重兵軍曹,一時間,八路軍活捉第一名日軍戰俘的事成為重磅新聞,陳士榘也以其智勇雙全的表現,再次引得萬人側目。

然而沒過多久,剛剛立了功的陳士榘卻遭到了一次重創。1938年3月17日,343旅在山西西部發起了午城井溝戰鬥,正當部隊向敵人發起衝鋒時,一發日軍的大口徑炮彈落在了陳士榘身旁,

他頓時昏了過去。

經檢查,陳士榘左臂骨折,胳膊上嵌進了彈片,渾身上下共有九處受傷,隨後,陳士榘被送到延安進行手術治療。參加革命以來,一直在戰鬥中奮力拼殺的勇士,暫時停下了前進的腳步。而這時,一封充滿情誼的信送到了他的身邊,寫信的人正是毛澤東。

傷癒之後,陳士榘回到山西,擔任八路軍晉西獨立支隊司令員。1940年3月,根據抗戰形勢的需要,晉西獨立支隊轉戰山東,編入115師,陳士榘任115師參謀長兼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

當時,面對日偽軍瘋狂的“掃蕩”、“蠶食”和分割封鎖,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情況異常艱難困苦,但陳士榘在他負責領導的濱海軍區裡,卻出其不意地多次向敵人展開反擊,並以圍點打援的戰術,先後奪取贛榆、莒縣、臨沂等多個日偽軍駐守的縣城,有效擴大了濱海軍區的控制範圍,為整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在山東進行抗日鬥爭的經歷,為日後陳士榘指揮更大規模的戰役,積累了豐富經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一天,陳士榘的報國夢終於實現了——侵略者被逐出國門,近代中國百餘年來面對西方列強所受的屈辱不復存在。

晉西獨立支隊轉戰山東,編入115師,陳士榘任115師參謀長兼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

當時,面對日偽軍瘋狂的“掃蕩”、“蠶食”和分割封鎖,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情況異常艱難困苦,但陳士榘在他負責領導的濱海軍區裡,卻出其不意地多次向敵人展開反擊,並以圍點打援的戰術,先後奪取贛榆、莒縣、臨沂等多個日偽軍駐守的縣城,有效擴大了濱海軍區的控制範圍,為整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在山東進行抗日鬥爭的經歷,為日後陳士榘指揮更大規模的戰役,積累了豐富經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一天,陳士榘的報國夢終於實現了——侵略者被逐出國門,近代中國百餘年來面對西方列強所受的屈辱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