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安汽車攜手蔚來汽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近日,牛車網受邀參加了長安汽車、蔚來汽車的合作簽約儀式,作為新舊造車勢力的攜手典型,此次合作的細節讓人充滿好奇——傳統車企與互聯網造車真的“和解”了嗎?

然而,在媒體專訪環節,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不經意”流露出的些許“憤怒”、“不滿”,則昭示了目前汽車行業的“通病”和“潛規則”。顯然,“敵人”因搶先優勢大行其道,讓他們的合作成為必然。

朱華榮說:“蔚來汽車當初一發聲,我們就注意到了他”。但事實卻是,

長安汽車一直在謀求自身轉型。轉型的代價是巨大的,長安汽車也有自身短板,因此一直在尋找同伴。

朱華榮坦言:“長安汽車的短板,就是傳統汽車的短板,即轉型的一系列問題:汽車還是冷的、沒有溫度,無溫度無汽車,無智慧不汽車。能不能解放你的一系列問題,

解放雙手、雙腳、雙眼?(顯然不能)當然,這也是行業的短板。”

然而,輕量化、智慧化、網聯化是大勢所趨,因此與蔚來汽車以50:50的比例成立合資公司,既是增加了機遇,也為試錯降低了一半的風險。因為現在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顯然並不那麼“健康”。

蔚來汽車李斌直言:“大家也都知道現在中國的電動汽車公司靠什麼來掙錢,真的有什麼技術含量,大家可以自己去評估……”隨後,他直接抬高了“合作夥伴”長安的level:“長安在電動車技術上有600人團隊,大家感覺別的有些品牌風頭更多一點,但你要看他的車賣在哪兒,

長安如果非要在重慶賣,也能賣不少。行業的挑戰是消費者願意買單,而不是地方保護和補貼的……”

朱華榮默認了李斌的說法,笑言:“謝謝,有的話不方便說,不方便說。”

顯然,這也是傳統車企長安會選擇跟新創企業蔚來合作的一大原因:長安有架構、蔚來善打破;長安轉型路漫漫、蔚來卻有互聯網的跳躍思維。二者在融合上有難度,所幸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

並且將目光瞄在了市場潛力巨大、但卻“漏洞百出”的新能源市場。

朱華榮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既激烈,又不激烈。激烈是在局部的產品和市場……”新能源的市場廣闊,但充電樁設施是最大瓶頸,“里程焦慮”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循規蹈矩的發展,那彎道超車就只成為了口號。

但從互聯網造車的角度,李斌卻認為:“難度大,會有很多的挑戰,但做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就很大”,這份自信,著實緩解了長安對轉型的擔憂。

所以就目前看來,長安有供應鏈、有製造基礎、有品質和成本控制經驗;而蔚來汽車則有互聯網技術、有行銷思路、有用戶挖掘能力。面對共同的“敵人”——騙補企業、混亂不一的地補政策、濫竽充數的新能源產品,長安和蔚來在“憤怒”後形成了“聯盟”,想要消滅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怪現狀。

然而無數經驗告訴我們,1+1並不一定等於2,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點,長安和蔚來到底能否碰撞出正向的火花,仍未可知。據牛仔瞭解,此次雙方的合作以“開放的心態”為基礎,因此並不涉及“排他性”,因此在技術、品質、資金、行銷上仍有很多不確定性。雙方以50:50成立合資公司,到底誰的發言權會更大一點?將來做到“有福同享”尚且容易,那麼“有難同當”真的也能雲淡風輕嗎?

著實緩解了長安對轉型的擔憂。

所以就目前看來,長安有供應鏈、有製造基礎、有品質和成本控制經驗;而蔚來汽車則有互聯網技術、有行銷思路、有用戶挖掘能力。面對共同的“敵人”——騙補企業、混亂不一的地補政策、濫竽充數的新能源產品,長安和蔚來在“憤怒”後形成了“聯盟”,想要消滅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怪現狀。

然而無數經驗告訴我們,1+1並不一定等於2,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點,長安和蔚來到底能否碰撞出正向的火花,仍未可知。據牛仔瞭解,此次雙方的合作以“開放的心態”為基礎,因此並不涉及“排他性”,因此在技術、品質、資金、行銷上仍有很多不確定性。雙方以50:50成立合資公司,到底誰的發言權會更大一點?將來做到“有福同享”尚且容易,那麼“有難同當”真的也能雲淡風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