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山天傷星,兩耳不聞窗外事,終生陪伴魯智深和林沖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人之多,但到了征討方臘結束,只剩下了三十九人。後來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又先後離世,所剩之人僅有三十三人。

這些人物後來都被陳忱寫進了《水滸後傳》,其中三十二人不遠萬里去了暹羅國,成了暹羅的文臣武將,僅有一人留在大宋境內,終老一生。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武松。

在《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中提到:梁山大軍征討方臘之戰結束後,全軍班師回朝,

中途在杭州六和寺駐紮。魯智深在寺中圓寂,武松則對宋江表示:“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此後,武松便在六和寺中出家,年至八十歲善終。

除了武松在六和寺出家這個細節之外,書中還有一個細節與六和寺有關,這便是林沖的結局,這個情節同樣出自第一百一十九回。書中說:“林沖風癱,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視,後半載而亡”。

作為《水滸傳》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形象之一,陳忱在創作《水滸後傳》時自然不會忽略這個角色的存在。

武松的形象在《水滸後傳》中亦有出現,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出場時間卻是在小說的最後——第三十八回,而《水滸後傳》一共才四十回,可見該書中的武松只不過是個龍套角色。

武松出場之時,正值李俊及其他倖存的梁山好漢在暹羅立國,

並出兵中土救了危難之中的高宗趙構,大軍也隨即來到了杭州。這時,柴進、呼延灼、燕青、樂和等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在杭州六和寺看望出家的武松,於是眾人便一同來到了六和寺。

此時的武松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對於倖存梁山好漢的情況一無所知。見到呼延灼、柴進等人之後,吃了一驚,“衣服不曾穿好,提了袖口就與眾人作揖”。直到柴進做了一番講述,武松這才知道眾人都去了暹羅國。雖然已成廢人,但武松對眾兄弟的成就非常高興,並表示“眾弟兄又成這般大事業,可敬可敬”。

武松為何一直留在六和寺呢?原來有個重要的原因,後來他對柴進等人是這樣表述的:“在此慣了,魯智深的骨塔,林沖的墳墓,都在這裡,要陪伴他”。後來武松又陪柴進等人一起去拜謁了魯智深骨塔和林沖之墓,他的故事也就此結束。

為何陳忱在《水滸後傳》中要將武松塑造成一個龍套角色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水滸傳》中的武松形象已達極致,陳忱自忖再怎麼寫也無法達到施耐庵的高度,就乾脆將其變成了一個龍套。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非常高明的。

參考書籍:《水滸傳》、《水滸後傳》

武松為何一直留在六和寺呢?原來有個重要的原因,後來他對柴進等人是這樣表述的:“在此慣了,魯智深的骨塔,林沖的墳墓,都在這裡,要陪伴他”。後來武松又陪柴進等人一起去拜謁了魯智深骨塔和林沖之墓,他的故事也就此結束。

為何陳忱在《水滸後傳》中要將武松塑造成一個龍套角色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水滸傳》中的武松形象已達極致,陳忱自忖再怎麼寫也無法達到施耐庵的高度,就乾脆將其變成了一個龍套。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非常高明的。

參考書籍:《水滸傳》、《水滸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