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林區(下)守護好那片綠色

作為亞洲大陸寒溫性成林樹種,西伯利亞紅松具有抗寒性、抗逆性、抗疫性,是木材戰略儲備、生產松子、保水固土的生態經濟兼用林。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建設是千年大計,

要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位於呼倫貝爾市,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北部的阿龍山林業局,積極引進西伯利亞紅松調整樹種結構,加快生態修復。最近,一項生態建設新計畫在阿龍山正在實施。

視頻載入中...

大興安嶺腹地、皚皚白雪之中,

阿龍山的最低氣溫已經達到零下46度。大部分人都在貓冬的時候,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馬立新卻每天都要帶著工作人員去“巡山”,搜集統計西伯利亞紅松資訊,因為冬閒時節是森林摸查的最佳時機,不耽誤來年春暖後的植樹造林和森林撫育。

阿龍山現有的西伯利亞紅松是多年前種下的,面積少又分散,沿著溝溝岔岔找了近兩個小時,才找到幾十棵,

馬立新帶著大夥給每一株紅松測了樹高、胸徑、地徑和生長量等全部資訊,包括有無病害和嫁接歷史,都仔細查看、分析、記錄。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回去給做成二維碼,掛在每一棵樹上,方便以後管理和保護。

今年十月份,阿龍山提出要建立“森林資訊化管理”模式,

就是要借助大資料管理森林資源。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現代化、離不開資訊化。十九大之後,我們要在所有的珍貴樹種上都做上資訊化管理,二維碼保護。

西伯利亞紅松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是兼具用材、堅果、觀賞、淨化空氣等多種功能的珍貴樹種。二十多年前,阿龍山林業局引進栽植了這批西伯利亞紅松,但因樹種珍貴,培育技術難度大,難以實現大面積種植,讓紅松紮根內蒙古大興安嶺的計畫幾次被擱淺。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引種非常難,

包括資金、人員都非常難。也迷茫過,糾結過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做好這項偉大的事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阿龍山林業局都意識到,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是必經之路。為此,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和阿龍山林業局加大了引進和培育珍貴樹種力度,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西伯利亞紅松的引種和擴繁規模。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資金方面,管理局特別支持,給我們撥了100多萬,拿著這些錢,我們到俄羅斯那邊買回的(西伯利亞紅松種子)。

有了種子,馬立新帶領著營林科工作人員全體總動員,積極探索西伯利亞紅松籽種培育和嫁接技術,並與東北林業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搞育種。將引進不久的20噸種子,分批進行育苗,想方設法讓它在內蒙古“安家”。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我們的工作是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年接著一年幹,培育後備森林資源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我們這代人要做出努力。

在不到100平米的生產車間裡,正孕育著一個生態大項目。5名工人、一個清洗池、三個沙混窖藏箱,分批承擔著20噸西伯利亞紅松籽種的催芽任務,目前,首批1噸籽種正在催芽。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提高森林的品質和穩定性,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西伯利亞紅松培育起來以後,改變我們阿龍山以及北部林區的樹種結構,精准提高森林品質。

馬立新說,冬天正是西伯利亞紅松種子催芽的好季節,四五月份種子出芽了,大棚的凍土也開化了,春暖後,發了芽的種子種入大棚馴化三年後,就能造出上萬畝西伯利亞紅松林。

阿龍山林業局計畫在未來五年中,要種上1萬公頃西伯利亞紅松,每年培育200萬株優質西伯利亞紅松苗,並改造興安落葉松母樹林1000畝,形成西伯利亞紅松母樹林,還要建設科研性西伯利亞紅松人工用材林10000畝以上。森林資訊資料庫建設,也要從珍貴樹種,逐漸推廣到這裡的每一棵樹。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資金方面,管理局特別支持,給我們撥了100多萬,拿著這些錢,我們到俄羅斯那邊買回的(西伯利亞紅松種子)。

有了種子,馬立新帶領著營林科工作人員全體總動員,積極探索西伯利亞紅松籽種培育和嫁接技術,並與東北林業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搞育種。將引進不久的20噸種子,分批進行育苗,想方設法讓它在內蒙古“安家”。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我們的工作是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年接著一年幹,培育後備森林資源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我們這代人要做出努力。

在不到100平米的生產車間裡,正孕育著一個生態大項目。5名工人、一個清洗池、三個沙混窖藏箱,分批承擔著20噸西伯利亞紅松籽種的催芽任務,目前,首批1噸籽種正在催芽。

馬立新(阿龍山林業局營林科科長):提高森林的品質和穩定性,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西伯利亞紅松培育起來以後,改變我們阿龍山以及北部林區的樹種結構,精准提高森林品質。

馬立新說,冬天正是西伯利亞紅松種子催芽的好季節,四五月份種子出芽了,大棚的凍土也開化了,春暖後,發了芽的種子種入大棚馴化三年後,就能造出上萬畝西伯利亞紅松林。

阿龍山林業局計畫在未來五年中,要種上1萬公頃西伯利亞紅松,每年培育200萬株優質西伯利亞紅松苗,並改造興安落葉松母樹林1000畝,形成西伯利亞紅松母樹林,還要建設科研性西伯利亞紅松人工用材林10000畝以上。森林資訊資料庫建設,也要從珍貴樹種,逐漸推廣到這裡的每一棵樹。